原標題:6月29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打造綠色宜居山東有關情況
6月29日,山東舉行介紹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打造綠色宜居山東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海,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莊文忠,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許春華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張桂林: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組織召開鄉村振興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邀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先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先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海先生,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莊文忠先生和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許春華女士介紹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打造綠色宜居山東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宋繼寶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
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專班,向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來賓、新聞記者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向關心全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全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推進情況。
近年來,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要指示,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初見成效,農村綠色發展方興未艾,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湧現出一批好典型好示範,全省鄉村生態振興16項重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
一、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潔淨優美
紮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治汙、清廢、美化,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努力建設美麗生態宜居鄉村,山東省被納入國務院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省範圍。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已完成1075萬戶。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截至目前,全省85%的鄉鎮(街道)城鄉環衛一體化實行市場化運作,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75%左右,完成生活汙水治理的行政村累計佔比達23.96%。推進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已完成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53萬公裡。
二、農業綠色發展初見成效
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實施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耕地質量提升和減量增效等項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持續開展農藥減量控害,全省農藥使用量繼續保持下降態勢,綠色防控覆蓋面積達2億畝次,三大糧食作物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9600萬畝次。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7%,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以上。
三、鄉村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紮實推進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實行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壓實生態保護責任。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修改完善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制定山東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推動自然保護區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推進「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森林生態修復與保護、農田防護林建設等造林綠化十大工程,2017年以來全省完成造林面積731.1萬畝。
四、湧現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示範
統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自2017年起每年打造50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19年山東省出臺深入實施「四五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的意見,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美麗鄉村級示範村1500個。
下一步,山東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全省重點任務攻堅年部署,全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16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一是統籌協調,完善推進機制。努力形成專班和牽頭單位抓總協調、組織推動,參與單位各負其責、分工協同,動員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共同發力的推進機制。
二是總結經驗,完善制度體系。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斷健全完善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生態振興齊魯樣板制度體系,總結推廣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成功路徑和典型案例。
三是壓實責任,加強督導。切實扛起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的政治責任,對標對表年度重點任務目標,細化措施,定期調度,認真組織考核評估,激勵先進,鞭策落後,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支持鄉村生態振興的濃厚氛圍。
謝謝大家。
張桂林: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中國環境報記者:
請問當前山東省在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方面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有哪些解決路徑?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
應該說,我們省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才剛剛起步,問題確實不少。主要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地方認為沒錢沒法幹、汙染不重不需要幹、幹了賠錢不願意乾等,對治理的必要性還存在認識偏差。二是治理工作基礎薄弱,近年來重點開展了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和管網的建設,對農村生活汙水只開展了零星治理。三是治理工程依靠資金推動,目前建設資金主要靠財政投入,資金需求量較大。四是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存在「無水」「少水」現象,運營和管護機制不健全,造成建而不用、用而不修的現象。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實中央部署、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按照全省補短板強弱項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項目調度推進工作要求,督促各地積極籌措資金,每周調度各地資金投入情況,每月通報治理工作進展,保障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實施,確保按期完成治理目標。二是對已建設運行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處置設施,健全完善運行維護機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正常運行,提高治汙效能;對新完成治理任務的行政村由所在縣級主管部門進行驗收,報市級審核、省級備案,省、市兩級定期開展抽查。三是加強對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的考核評估,對各地治理工作進展每月進行調度、通報,省考核辦已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市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內容。四是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相銜接,統籌推進,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為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奠定堅實基礎。
中新社記者:
我注意到,近幾年山東正在深入推進「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組織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和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創建活動。請問,這項工作開展成效如何?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
感謝您對鄉村綠化工作的關心!近幾年,全省各地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4%,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7個、省級森林城市15個,省級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分別達到158個和1530個,鄉村綠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鄉村生態振興的目標任務,著力從「擴增量、保存量、提質量、增效益」四個方面下功夫,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全省綠化面積、綠化質量、綠化效益穩步提升,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一是在「擴增量」上下功夫。未來5年,山東省將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方案》(魯政辦字〔2020〕46號)要求,組織開展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平原綠化、城市增綠、鄉村綠化美化、沿海綠化修復等7項綠化攻堅行動,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快實施造林綠化重點工程,持續增加綠化總量。
二是在「保存量」上下功夫。一方面,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強林地、綠地保護管理,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新機制,尤其是做好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切實保護好綠化成果。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採伐更新方式,落實採造掛鈎、伐育同步管理機制,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三是在「提質量」上下功夫。提升綠化質量,重點是抓好造林和管理兩個環節。在造林方面,主要是從優良樹種抓起,推廣珍貴優良鄉土樹種,大力營造混交林,提升綠化質量。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大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快疏林地補植造林和低效林更新,不斷提升森林質量,提高鄉村綠化美化水平。
四是在「增效益」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中的優勢,把鄉村綠化美化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果、林藥、林苗、林菌等高效種植模式,組織實施一批森林觀光、林果採摘、森林康養等生態產業項目,加快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
大眾日報記者:
當前,山東省還有部分地方農村改廁後續管護機制還不完善,特別是在維修、清運、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請說說有哪些具體解決辦法?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海:
這項工作應該說是山東省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村改廁工作重點,針對建立健全農村改廁後續管護機制,省委省政府先後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研究出臺了《關於加快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通知》《健全完善農村改廁規範升級和後續管護長效機制工作方案》等,著力解決農村改廁後續管護機制還不完善的問題。一是解決農民群眾廁所維修難的問題。要求各地以鄉鎮或多個村莊為單位,分片區設立農村改廁服務站,配足管理人員和設施設備,提供廁具維修服務,其中,有些地方由廁具中標企業負責,開展維修服務;有的由當地糞汙清運處理公司負責,統籌開展維修服務。廁具質保期質保範圍內出現的問題,維修費用由供貨企業或施工單位承擔。二是解決農戶廁所糞汙清運難的問題。根據村莊數量、服務人口、運輸距離等因素,依託當地農村改廁服務站、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沼氣服務組織等現有隊伍和設備,分片區確定服務範圍,統籌開展清運服務。鼓勵各地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與有機肥或規模化種植企業(戶)合作,開展清運服務。三是探索推進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鼓勵各地分片區配建生物發酵池,對廁所糞汙進行集中貯存、二次發酵,做到就地就近消納。積極探索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渠道,鼓勵建設有機肥加工、生物質制氣等資源化利用項目,研究制定相關企業用地、用電優惠政策,積極培育廁所糞汙利用市場,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綜合利用模式和技術,加強糞汙資源化利用。
下步,我們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省政府管護機制政策落實,真正將已改造廁所管好、用好,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齊魯晚報記者:
山東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重點抓好哪些工作?
張曉海:
2019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確定在博山區、鄒城市、榮成市、鄆城縣、單縣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各地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形成了可複製、可借鑑的先進經驗。截至目前,5個試點縣(市、區)有67個鄉鎮(街道)、2304個行政村啟動垃圾分類,覆蓋率分別為74.44%、75.54%。5個試點縣(市、區)規劃建設配置分類垃圾桶60.99萬個、分類運輸車1053輛,建設垃圾中轉站約112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工作推進機制基本建立。山東省是最早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工作試點的省,成立了廳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組,強化全省面上工作統籌推進和督導落實,組織召開試點工作座談會、推進會和現場會,及時掌握情況,加快推進工作。二是垃圾分類模式初步確立。我廳指導試點市、縣結合實際,完善實施方案,明確分類模式。榮成市探索實行「一次四分法」,即「有害、可回收、可燃、不可燃」4類。三是分類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積極推進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垃圾末端處理體系,提升分類處理能力。四是宣傳教育引導持續加強。通過多種形式,普及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綜合利用知識。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財政資金投入不足。國家和省對垃圾分類試點市縣沒有專項資金支持,省級試點支持資金納入涉農資金整合,各地基本沒有落實到位,用於垃圾分類的資金不多。二是工作推進不平衡。個別地方黨委、政府推進力度不大,沒有形成合力,試點推進緩慢。三是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存在短板。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設施配套不足,易腐垃圾處理、有害垃圾處理技術還不夠成熟。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議
1.完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建議整合省城鄉環衛一體化聯席會議制度和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推進組,成立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推進組,提請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加強綜合協調、監督考核等。
2.加大政策支持保障。一是落實試點資金。督促各地落實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保障試點工作推進。二是加強用地保障。會同自然資源等部門優先保障生活垃圾轉運、處置、回收利用設施用地,確保設施能夠及時落地。三是完善激勵支持政策。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支持政策,特別是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置專項支持政策。
3.擴大農村垃圾分類試點範圍。按照省《指導意見》要求,目前山東省又新確定第二批示範縣(市、區),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們注意到,國家《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減少化肥使用量。」在減少化肥使用量方面,農業農村部門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莊文忠:
這個問題是近年來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關於農用化肥,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方面,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0%,對促進農業高產穩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對土壤環境也會造成汙染。
近些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把化肥減量增效工作作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總結了一系列減肥增效技術措施,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廣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化肥精準減量的重要支撐,各地每年都要開展取土化驗,發布施肥配方。省裡每年還要安排一部分縣開展化肥減量技術集成示範區建設。2019年,全省配方肥應用面積5850萬畝,全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二是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因地制宜,推廣農作物秸稈、禽畜糞汙等有機廢棄物堆肥還田、增施商品有機肥、果園生(種)草等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2019年在12個縣實施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處理各類有機資源總量33.9萬噸,項目區化肥施用總量較上年減少15%以上。三是發展水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是改進施肥方式的一項關鍵技術,省委、省政府將水肥一體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專門出臺文件部署安排,有力地推動了山東省水肥一體化發展。據統計,近四年,全省累計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達673萬畝。
總體上,通過一系列減肥增效關鍵技術的推廣,山東省化肥減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化肥用量和強度連續多年負增長。預計2019年,全省化肥用量較2015年減少10%以上,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四減四增」確定的任務目標,為推動山東農業綠色發展、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謝謝大家!
山東綜合廣播記者:
剛才崔鳳友副廳長介紹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有關工作,我還想就這個問題聽聽專家的意見,特別是能否借鑑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的模式?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許春華:
您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城市和農村在生活汙水處理方面差異還是很大的。首先,我們北方省份缺水少雨,農村水資源十分缺乏;其次,隨著山東省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留守農村的人群數量較少,以老年人和兒童為主,節水意識較強,導致生活用水量較少,汙水產生量相應也較少。據調查統計,全省能夠產生生活汙水徑流的行政村僅有2391個,佔3.34%,也就是說,山東省絕大多數村莊生活汙水產生量非常少,不能簡單照抄照搬城市和工業汙水治理的路子,不能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與建管網、上設施簡單劃等號,「一刀切」地全部採用管網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的治理模式。
因此,我們在治理方式上,提出促進生活汙水循環利用,靈活選擇治理方式。比如,對於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不能產生汙水徑流的村莊可採用分散處理就地利用方式;比如,對於人口較為集中,能夠產生汙水徑流的單村或聯村可採用收集處理方式,收集處理又分為納管處理方式、建設汙水處理站方式、生態處理方式等;再比如,還有其他分散處理方式,像單戶或聯戶建設小型汙水處理設施的、分散收集集中拉運至處理處置設施的等。總之,方式靈活多樣,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治理,關鍵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張桂林: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張素華,聯繫電話:66226127。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