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清召談《天秋古韻》的創作:「詩」與「十」

2020-12-16 騰訊網

詩與「十」

——《天秋古韻》作者後記

賈清召古風詩集《天秋古韻》

「2016年2月12日3時07分,著名藝術家、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這一消息傳來,仿若晴天霹靂。此時,距離我寫完這篇後記已幾日有許,一種莫名的沉重的傷感油然而起。這本詩集本就是按照閻肅前輩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出的「軍人的風花雪月」這一論述分輯的,此刻,它卻成了向前輩由衷致敬的一曲輓歌。吾輩定當接過前輩之旗幟,拆肋成炬,向前方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

——題記

中學時代的賈清召(二排右三)

寫詩有十年了吧。當我打算用這本詩集結束這十年曆程的時候,我正以一名共和國軍官的身份駐守在海拔近4700米的可可西裡無人區。此時正值農曆乙未年除夕夜,過了今晚,便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個本命年。此情此景此文無不讓自己的心潮再次得以澎湃。我把2014年出版的個人現代詩集《天秋的詩》的自序命名為《我與詩歌的八年之戀》,那是我八年裡現代詩歌的結集,以此來講,《詩與「十」》這個題目便不難解釋了。

賈清召曾經的作協證件

初次真正接觸和理解古風詩歌還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段時光遠遠早於自己開始試作此類詩歌的中學時代。清晰地記得,那是村裡的一位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的魯迅先生的《自嘲·七律》(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那一堂課,老師講得生動風趣又情感飽滿,正直外傅之年的我卻聽得異常投入,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時也是激昂高亢、準確無誤,受到了老師的重點表揚。或許,我對於古風詩歌的熱愛便是從那時開始的吧。而當我近年去拜訪這位已經退休的我的小學語文老師並重提此事時,他卻已經含糊得記不清了。

賈清召在茶卡鹽湖

2003年至2006年的那段時光,我就讀在縣實驗中學的重點實驗班裡,所受的教育在當時來講還算比較開明,學校允許並鼓勵我們讀一些教科書和教輔之外的書籍。就在那個對於什麼都好奇的懵懂歲月裡,在暑期荒野放羊的田間河畔,我讀了許許多多看似「不務正業」的文學書籍,這對我今後的文學創作和人生抉擇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當時的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語文老師,她叫陳冬華。一次課上,她為我們朗誦朱自清的《背影》,當教室裡五十三名懵懂的少年沉浸於朱自清對於父親的回憶時,那個美妙的聲音卻戛然停止了,接下來便是她失聲的抽泣和哽咽,除此之外,別無聲響。忘記了那堂課是怎樣結束的,但永遠忘不記老師當時的那份深情。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並悄然開始了自己至今十年的文學創作,並樂此不疲。不知怎的,在我以後幾年的中學時代,便再也沒有見過像她一樣的老師,可能後來那段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妥協」才是一個好學生的「王道」吧。可惜的是,我並不是那樣的好學生。

賈清召和妻子李鑫的結婚照

現在看來,那是個迷戀郭敬明和韓寒的「小時代」。與其說對當時的教育制度厭惡至極,倒不如說當時的自己難以忍受面對高考的壓力,起碼這樣不會顯得矯情一些。高考前接近兩個多月的時間,我「躲」在家中自己的小屋裡埋頭寫小說,當然,期間也寫了一些情感消極的詩歌。那段時間,我是「自由」的,但這種自由換來的卻是父母於我的失望。小說寫到七、八萬字的時候,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我走入了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高考「失利」後,我就讀了一所專科院校,學習自己同樣摯愛的電影專業。在山西傳媒學院裡,我又遇到了自己文學道路上的另一位恩師——大學一年級文學作品賞析課的謝虹光教授。我們習慣稱他為「謝老」,是因為此老先生上課喜攜一紅色手提袋,精神矍鑠,雙目如電,講課風趣幽默,嬉笑怒罵,百無禁忌。但對一些異類、個性打扮的學生,他常常又百般揶揄,課堂之上點名示眾。謝教授內有詩書,外察秋毫,閱人無數,談笑風生,是山西傳媒學院的一個不「老」傳奇。他對我說詩歌更是年輕人的事業,應當陪伴人的一生。他還為我的第一部詩集寫了序……在那裡畢業這麼多年了,竟沒有時間去回到那個夢開始的地方拜訪一下昔日的恩師們,現在說起來,難免有些愧疚之感。但我想,我會去的,在不久的將來,以一名學子的身份。而與謝教授的忘年之交則也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幸事,每每回味起來,幸福感十足。

學習電影時的賈清召劇照

再後來,我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從軍,並且考了軍校,軍校畢業後又回到曾經待過的青藏高原。這些年的人生仿佛劇組拍戲一般,而我這個編導專業畢業的科班生在現實中卻時常憂心忡忡,生怕辜負了自己的青春,辜負了曾寄予我厚望的人的心。所以,後來才有了《天秋古韻》。或許,詩歌於我來講便是一種宣洩情感的不錯之選擇吧。這篇後記寫到這裡,仿佛是在講自己的過去有多麼的滄桑,也仿佛在講自己的今日是如何的彷徨,正是這些所謂的滄桑和彷徨促使我下定決心去完成這本滿載失望和希望的詩歌集子。滄桑和彷徨或許便是年輕人的必然經歷吧。所以,我為自己依舊年輕而深感慶幸,同時,我也會保持著這種心態在理想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賈清召(左)和桌球世界冠軍王 皓

有人說,「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則更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宋代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中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兩闕正是如此,而作者所謂的「少年」和「壯年」正是我寫作這本詩集時所處的年華吧。我不能想像出人們能從我的詩詞中讀到什麼,那也是本不該強加給讀者的,但我可以確信的是,在這本詩集裡,每一首或每一句詩歌都在講述著一個故事,關於自我,關乎青春,真實而不堪回首,細膩而絕非矯揉造作。我把全集分為「風」、「花」、「雪」、「月」、「影」五個專輯,也算是借物抒情吧。而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還是在大漠邊關,在我人生中所經歷的那些酸甜苦辣鹹,也都盡在其中吧。

賈清召和進藏朝拜的藏族姑娘阿吉

古風詩詞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又因近體詩詞格律的基本形式繁雜多樣,有著比較嚴密的格律(這當中最重要和最難的便是講平仄),於是在創作起來也就變得異常困難。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或許在我這本詩集裡的大部分詩作都是處在「吟」的水平上吧,就像是學習英語的人不重語法只重語感一樣,我的這些詩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憑著感覺寫成的,至於平仄規律,則很少考慮。近體詩詞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成了一種薰陶和積累。於是,這本詩集裡所囊括的300多首詩歌作品多為一氣呵成,至於平仄規律也就一時拋之雲外了。但在許多詩詞的創作過程中則又是絞盡腦汁、細細斟酌,生怕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生怕了「東施效顰」,生怕了「無病呻吟」。「詩意如心聲」才是一個寫詩人的操守吧。

大學時代的賈清召

人生無悔從軍行。在我過去的人生中,有著兩件值得終生驕傲的事情,一是選擇電影,二是選擇從軍。關於我與電影的故事,這裡暫且不提,而關於軍旅之路,則又是有些「欲說還休」的無奈。軍旅的路是平淡而又充實、寂寞而又火熱的,有些故事融入了我的詩歌,有些則被我拍成了光影,無論怎樣,這些故事於我的記憶中永存不朽。詩歌之中,我會把自己幻想成一名戰功赫赫的三軍統帥亦或是一名思鄉的邊關戍士,又或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等等等等,有人稱我是「軍旅詩人」,這樣的「桂冠」著實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把自己比作一個詩歌的傾慕者或者戀人。也或許,此後我不再寫詩,但我依舊會詩意地活著,直至終老。

賈清召(右)和八一廠著名編劇馬維幹

當我把稿件拿給同為90後的詩友漫奏後不久,他通過電郵發送給了我20幅圖片,說是為我20首詩所作的插圖。我問漫奏說:「這應該就叫做漫畫吧?」他說:「漫奏畫的插圖,應該是簡稱漫畫。」他的話很有詩意,就像他的畫很有詩意。漫奏是一個思想很獨特的年輕詩人,他的詩歌簡短而意味深長,似是信手拈來,又似熟練老道,這是遠非我所能及的。與此同時,我的一些相識,諸如戰友寧 琴和既是老同學現在又是戰友的張炳祥、在讀女大學生黃曉雪也分別為我的這本拙作揮筆潑墨、增光添彩。我想,《天秋古韻》有了這些好朋友和讀者的參與,它的問世將會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有分量。

賈清召素描像 曉雪畫

對於《天秋古韻》的付梓,我要特別感謝我們祖國的人民英雄、軍旅作家、書法家徐洪剛前輩為其親筆題寫書名和寄語;特別感謝陝西省企業秦腔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梨園書畫藝術中心副主任、三秦書畫研究員、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楊浩雷前輩為其題寫寄語;感謝央視著名軍事節目主持人李言軍老師和詩友漫奏(原名陳強)親筆撰序;感謝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編劇王強老師、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博士生導師劉開驊教授、軍旅詩人武儒海教員及廣州籍詩人郭錦生老師為其撰寫推薦語;感謝我的好友、青年作家、濟南國畫油畫研究會副秘書長徐海明同志為其撰寫評論並題寫寄語;感謝部隊領導任選林站長、姬鐵栓政委、耿成鋼副政委、李少峰主任以及吳明珊股長的鼓勵和支持;感謝軍旅攝影家鄒小慶老師為詩集所配的插圖;感謝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李慶輝老師的無私幫助。當然,我要感恩的人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他們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在文學之路上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有了他們,在文學這條布滿「荊棘」、曲折的坎坷之路上,我的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為此,我由衷地感謝他們,並終生向他們學習。

賈清召和藏族吉南一家

或許,我用自己曾經寫過的一首現代詩來結束這篇後記更為合適,至少,這首詩裡有我對於詩歌創作的理解和追求,也以此來表明自己對於詩詞的由衷卻莫名的愛意吧,詩文如下:

賈清召和妻子李鑫

寫給詩人

輕狂不是年少的專利而是詩人的必修課流浪不是乞丐的工作而是詩人的兼職沉默不是啞巴的病疾而是詩人的修養孤獨不是孤獨者的煉獄而是詩人的天堂我願作這樣的詩人同所有的詩人一樣一生只作人海中的孤鴻沉默、輕狂、孤獨、流浪

2011.03.25兵城格爾木

天不知不覺將要明了,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徵程,也由此開始了。

天秋

乙未除夕可可西裡

相關焦點

  • 作家賈清召為「草根」詩詞合集《明月心》撰序:寫過詩的青春,無悔
    ,最終當我將八年的心血付梓出版、匯聚成集(藍天出版社《天秋的詩》)的時候,似乎在八年裡所忍受的一切瞬間得到一種釋解,那是精神世界的極大滿足,我也希冀著當這本合集面世的時候,他們能同我一樣身同感受。縱然詩歌漸漸地遠離了眾讀者所關注的中心,但我僅作為一名熱愛詩歌的人向詩人們呼籲:永遠不要停止對於詩歌的創作,我們要用手中的筆來捍衛文學中這一方淨土。 上面的這些話,寫給29位詩人,也寫給自己。
  • 華人藝術家陳三敢創作路橋十裡長街系列油畫 一詩一畫間 水鄉展古韻
    十二幅油畫,再配以十二首古詩,一詩一畫間,生動展現出路橋十裡長街的古韻。日前,由華人藝術家陳三敢創作的路橋十裡長街油畫,被製作成《詩畫·十裡長街》郵票及紀念珍藏冊首發。它讓熟悉路橋十裡長街的人回到過去,觸摸到厚重的歷史和溫潤的記憶。  路橋的「十裡長街」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 餘德泉:《餘德泉詩聯自選集》與我的詩聯創作
    然一入大學便逢批「人性論」,隨後又不斷強調階級鬥爭,老師因所謂政治問題而抬不起頭,同學也有因說錯話或者不聽話而挨批判者,創作情緒也提不起來,仿寫的東西亦寫過即毀。本書所收最早一首舊體詩為一九七二年所寫七律《秋登嶽麓山》,反映「文化大革命」時期之鬱悶,如何保存下來,已記不清楚。改革開放,政治環境相對寬鬆,文壇日趨活躍,本人創作亦漸少顧慮。
  • 每日好詩詞|詩人川巴閒客題圖詩21首:霞落平湖滿目秋
    渚煙紫氣呈仙境,霞落平湖滿目秋。月牙灣文|川巴閒客誰家麗影疊湖前,疑似冰輪落海田。碧水雲波奇妙處,人間仙境月牙泉。玉樹臨風承古韻,飛星踏月駕雲升。雪梅文|川巴閒客一夜冰雕靜色微,銀妝素裹瑞相依。梅開臘月呈春意,點點金花勁俏飛。
  •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古韻與新韻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以平水韻為代表的古韻繼承了隋唐的韻書一脈傳承而來,是沒有割裂的文化瑰寶。中華新韻,包括今年大力推廣的中華通韻我們都叫做新韻,我以為是為了適應新的時期,為初學者不受今古音韻不同的困擾而制定,因為降低了門檻,所以對於詩詞創作的普及起到了積極作用。
  • 談七絕創作布局謀篇四種技法
    【雲帆群友談創作】第33期 盧盛莽: 談七絕創作布局謀篇四種技法 接著承句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轉句卻從這眼前景像突然筆鋒一轉,馳騁想像,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四句詩,明白如話,卻曲折、深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 法蘭詩蘭詩美肌面膜安心過秋你值得擁有
    法蘭詩蘭詩美肌面膜安心過秋你值得擁有 2017-09-30 15:03:24   來源:網絡綜合
  • 學習詩詞創作必須搞懂入聲字,古韻入聲相當於新韻什麼聲?
    這個問題以前也回答過:古韻入聲相當於新韻什麼聲?前言古韻,是指隋朝切韻,唐朝唐韻,宋朝廣韻、集韻、平水韻為代表的的韻書。今天我們所說的古韻,一般是指106韻部的《平水韻》。一、古韻的入聲《平水韻》繼承了隋唐的《切韻》《唐韻》的押韻方式,但是古韻的四聲,早在南朝齊永明時期就有了。永明體詩人沈約、王融等人研究的規則確定,四聲分為平、上、入、去,例如媽、馬、罵就是平、上、去三聲。這三聲,相當於新韻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 筆尖上的「詩畫印象」,馬運來談鋼筆畫藝術創作
    筆尖上的「詩畫印象」,馬運來談鋼筆畫藝術創作 十餘年前,在青島市圖書館,首次見到了馬運來先生和他的藝術作品,當時他還是青島市知名的金泰來廣告創始人與藝術總監;如今,十餘年過去了,再次見到馬先生,他已走出商圈,回歸到追求自然的生活中,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更多時間去追尋他想得到的代表著他個人獨特感受內容和方式的鋼筆畫創作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 王維 〔唐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戴復古在接受蘇辛詞的創作手法影響體現在以詩為詞方面的分析
    蘇軾之所以能提高詞體, 主要是他「以詩為詞」, 拓展了詞的題材, 抬高了詞的品格。所以清代劉熙載說他的詞是「頗似老杜詩, 以其無意不可入, 無事不可言也。」蘇軾「以詩為詞」理念與創作的出現, 使詞脫去「小道」「豔科」的枷鎖, 成為文人士大夫抒寫胸中逸懷浩氣的獨立文體。
  • 「古韻新聲唱大風——2019代雨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在合肥舉行
    2019年1月16日,恰逢安徽省兩會召開之際,一場文化盛宴「古韻新聲唱大風——2019代雨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在安徽合肥大劇院盛大開筵,為江淮大地平添了一抹亮麗的春色,拉開了春天的序幕。「古韻新聲唱大風——2019代雨東詩詞朗誦音樂會」,分為遊子情懷、千裡縱馬、萬卷春秋等三個部分,演繹了《回鄉》、《秋意》、《水龍吟-返亳州》、《瑤臺第一層-創業》、《一寸金-長城》、《鳳凰臺上憶吹簫-寄崑崙》、《築夢河山》等三十餘首詩詞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既有記錄故園之思、自然之景、生活之愛、人性之美的兒女深情,也有描繪壯美山河
  • 秋詩醉美數摩詰
    王維字號摩詰居士,一生修心養性,詩壇獨樹一幟,有「詩佛」之稱。這名頭可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比肩。實際上他雖與李白同生於公元701年,但其才華早顯,十五歲即以詩書畫樂受寵於京城上流社會。所以若論詩壇揚名之早,可算李杜的前輩,並曾官至尚書右丞。王維的秋詩最富畫境畫意的美。蘇軾曾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
  • 秋高氣爽,這6首關於「秋」的經典唯美詩詞,收藏了!
    這是寫秋最特別、也最讓人難忘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反常態,沒有描寫秋天的蕭瑟、冷清,反而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秋的美好。在詩人劉禹錫看來,文人騷客大都描寫秋的悲涼、蕭瑟,但是在他看來,秋天是比春天還要美好的季節。晴空萬裡,仙鶴扶搖直上,這是何等的瀟灑。值得一提的是,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劉禹錫剛剛被貶沒多久。
  • 學習詩詞創作 新詩與舊詩難易各有不同 哪種詩比較好寫?
    也在不談詩詞創作質量的情況下,老街說一說哪一種詩比較好寫。一、新詩先說一說新詩,新詩和近體詩、今體詩不是一回事,後面那兩種都是舊詩的範疇。老街說的新詩泛指五四運動以後的詩歌,這種新詩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有的也很複雜,有的就自由得多。先從難的開始吧。
  • 詩詞創作小知識 用新韻創作詩詞 碰到押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處理
    舊時文人不會輕易放棄傳統,另外,詩人學者們研究國學,當然要使用古韻 。現在的人學詩,可以使用新韻入門,然後再考慮以後是不是使用古韻。不過,使用新韻作格律詩尚可,用新韻填詞有點像懶人的作法了。因為詞韻本身就已經很簡單,沒有必要用新韻。另外新韻沒有入聲,似乎也做不了押入聲韻的詞。
  •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上
    對於那些在古詩詞中同音不同義、同義不同音的這些字,一般只鑑賞而不創作詩詞的人對於這個問題一般注意不到,但是喜歡寫作詩詞的朋友可萬萬馬虎不得。讀詩與寫詩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讀詩時這個問題可以稀裡糊塗地混過去,給學生或觀眾讀者做詩詞鑑賞時可以完全不提,但是寫詩的人卻不能不知道,否則就會鬧笑話。
  • 探古尋秋 原生行旅
    共歷文化長河,同賞金秋美景,遍尋徽州古韻,細看「桃源」今朝。10月13至17日,鳳凰網CEO、鳳凰衛視COO劉爽,鳳凰網高級副總裁池小燕與鳳凰網原生營銷研究院眾專家學者一道,共同開啟探古尋秋之旅。在五天的尋訪之旅中,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國際廣告協會全球副主席張國華著重從如何擦亮中國文化名片、帶領中國品牌走出去等角度出發,與大家分享行程感悟。
  • 【雲帆視點】星 漢: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一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對於創作傳統詩,有著深厚的基礎。學習古典詩的好處,我們可以說出許許多多,簡言之無非是提高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豐富知識,增強智慧等。學習古典詩尚且如此,那創作傳統詩更是如此。
  • 洛陽牡丹詩十五章當代秋翁伴花仙
    洛陽牡丹詩十五章當代秋翁伴花仙 (一代花王的故事) 寒窯草堂糊塗面,拙耕秋翁伴花仙。 我今一詩贈花神,一段情緣感天光。 奇事奇人崔月奇,白雲山下遇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