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各類幼小銜接輔導班開得紅紅火火,讓人眼花繚亂,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幼小銜接的階段的準備。可是,幼小銜接應該怎麼做呢?
答:不一定要!
很多家長受到各種補習班的催眠,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必須提前學習小學的拼音、數學等內容,否則孩子會趕不上學習的進度。其實一年級的老師還是主要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熟悉校園生活為主,學習的內容還是以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為準,難度並不高,因而,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並不必要。
可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覺得孩子學習不自覺,趕不上學校的進度呢?那是因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相應的學習能力還沒有培養起來。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在課堂上容易開小差,老師說的知識點容易忘記,那自然而然地,孩子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熟悉課堂的內容,就會讓家長有孩子趕不上學習進度的錯覺。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一年級開始,課堂的學習方式與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幼兒園裡,老師會運用多種感官的教學方法調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就會更願意學習,也會更專注學習,而在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的教學方式會更傾向於讀、寫這種教學方法,加上班級裡面的孩子多,老師很難每時每刻都面面俱到,所以會造成落差。但是這種適應都是暫時性的,家長只要給與孩子更多的信心,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大多數孩子都會適應、轉換過來。
答: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應當從幼兒園大班就要有意識開展幼小銜接的準備。因為幼小銜接應該是一個系統的準備,包括了習慣的養成,信息的收集,能力的準備以及家庭的準備。
習慣養成:需要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會為孩子帶來幫助。在家裡,可以每天與孩子共同親子閱讀,或者讓孩子安靜地自己閱讀20-30分鐘,習慣一個人安靜地、持續地、專注地做事。每天晚上需要有一個安靜的工作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孩子可以閱讀,也可以畫畫或者是做一些小手工,讓孩子習慣靜坐,專注。另外,也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孩子共同制定周末的生活流程圖,讓孩子遵照生活流程度過一天的生活。
能力培養: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了解孩子是否已經達到了綱要裡面提到的各種能力。如果還沒有,就要思考如何利用繪本、遊戲等方式協助孩子儘早地達成這些能力,這時候也可以適當參加一些興趣班。記住,興趣一定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
家庭準備:需要思考孩子上小學後家庭的分工應當是怎樣的,孩子一天的生活安排大概是怎樣的呢?接送、作業輔導分別是誰去負責?是交給其他的機構還是家人負責?
家庭的環境也需要進行調整 ,需要另外布置一個學習角,裡面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到書本,有孩子獨立的書桌,讓孩子習慣在這個學習角工作、閱讀。
信息收集:本地區的入學政策是怎樣的?如果是非戶籍的學生,又怎樣的方法可以入讀心儀的學校,附近有什麼學校呢?有什麼可以協助家庭度過幼小銜接的有效資源等等,可以通過與幼兒園家長交流,與鄰居交流等方式搜集到相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