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寶馬談的是生意。其他?何必想多了
Great Wall and BMW:it is all about business
選擇長城汽車——寶馬太有眼光了:2016年,長城汽車的稅前利潤率高達12.66%,高出全球高檔車頂尖企業所設置的8-12%的高檔車利潤率空間。
Talking over with Great Wall Automobile is what gave BMW a label of 「good vision」: the Pre-tax interest rates of Great Wall Automobile is as much as 12.66%,which is beyond the range of 8-12% of premium car profit margins set by top-tier global car companies.
「民營企業是很難談成合資的,因為我們沒有學會讓步、不會做不切實際的承諾,更不會謀求個人在合資企業的「位置」和好處」——不愧「車手」稱號,但魏建軍這180度的「漂移大調頭」是怎樣實現的?
「Private companies are hard to talk about as joint ventures, because we have not learned to make concessions, to make unrealistic promises, and to seek the "location" and benefits of individuals in joint ventures」—— Wei’s title of 「skilled driver」 is actually true, but how did Wei realize the 180-degree 「drift shift」 ?
附原文:
10月也許註定就是汽車行業的一個「多事之秋」。去年,一則曠日長久的「再合資」風波肇始於當年的10月底;而今年10月中,另一場「再合資」傳聞又被炒起。
圖片來源網絡
與上一起「再合資」風波初起階段一樣,不但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這源於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對合資一貫的「不看好」、「不認同」態度;以及寶馬財務董事、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彼得博士一個月前,在面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等媒體時的明確表態:我們沒有任何計劃增加或發展另外的合資夥伴。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寶馬集團負責財務和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董事彼得博士
直至上周五(10月13日)晚,長城汽車和寶馬(中國)先後公告或聲明。
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長城未與寶馬籤署合資文件,正就寶馬旗下MINI品牌合作可行性進行探討;而寶馬(中國)的官方聲明則強調:我們也正在著手開啟針對MINI品牌的戰略規劃和全球布局。這就包括多樣化的合作夥伴和新的合作模式。
長城、寶馬這「一唱一和」明白無誤地告知外界,的確,關於MINI,我們的確談過了。
既然是一段「你儂我儂」,就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不妨從當事雙方的兩個方面看。
首先,我們有理由先為寶馬點一個贊!出於對中國市場和企業的把握,選擇長城汽車——你太有眼光了。
截至目前,在自主品牌當中,長城汽車無疑是經營效率最好的,沒有之一。據今年2月6日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發布的業績公告: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86.16億元,同比增長29.70%;淨利潤105.50億元,同比增長30.88%。
作為全球領先的高檔車製造商,寶馬最為看重的就是企業的經營品質。2016年,寶馬集團全年銷售收入實現941.63億歐元,同比增長2.2%;稅前利潤則達到96.65億歐元,同比增長4.8%,稅前利潤率從2015年的10%提升至10.3%。這也是寶馬集團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六年稅前利潤率超過10%。
MINI
如果以相同口徑計算,2016年,長城汽車的利潤總額(稅前利潤)為124.80億元,同比增長28.81%;則長城汽車的稅前利潤率高達12.66%。這已高超出寶馬、奔馳和奧迪等全球高檔車頂尖企業所設置的8-12%的高檔車利潤率空間。
當然,這也符合寶馬一貫的「擇偶」標準。早在2001年,還是在中國選擇第一個合資夥伴時,時任寶馬集團董事長的米爾博格博士就表示,對寶馬來講,純粹的規模大小不是關鍵性因素,而是合作夥伴的理念要與我們的需求一致,這一合作夥伴必須有能力生產出符合我們國際高質量標準的寶馬汽車。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獲得「盈利性增長」,首先是「盈利」,其次才是「增長」。
此外,長城汽車在2016年全年銷售汽車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107.45萬輛,超額完成原定銷量目標(95萬輛)的13.10%,同比增長26.01%,位居中國汽車整車企業第七。
當然,面對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以及日益嚴苛的節能、環保法規,長城汽車也遇到發展中的困難。但是,如果拿長城汽車這樣一組數據去衡量一下其他汽車企業,您還能不佩服寶馬的戰略眼光嗎?
魏建軍
其次,人們更關注到長城汽車,尤其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對合資態度的顛覆性轉變。
2013年6月,在接受筆者採訪時,魏建軍說,改革開放之後,我們之所以要合資,也是由於沒有技術,沒有好的產品。在一定意義上,「合資」只不過是賦予這些公司有對汽車產業的投資權,是一個投資和分紅的概念。
他甚至表態:有媒體朋友也問過我,長城汽車為什麼沒有合資?當然,我們沒有合資的機會,我們現在也不想合資啦!
一直以來,「不看好」、「不認同」幾乎是魏建軍對合資的一貫態度。2011年10月,在另外一次採訪中,魏建軍對筆者說,民營企業是很難談成合資的,因為我們沒有學會讓步、不會做不切實際的承諾,更不會謀求個人在合資企業的「位置」和好處。
他略顯激烈地說,合資企業吃的是國家政策資源,否則早就完蛋了!我們很自豪,沒吃外資的飯,也沒有用資源去換什麼!一直堅持「長城造,中國車」,反而出口汽車,去佔領國外的資源,因此是很自豪的!我們從小到大都是自己幹,他們是靠國家扶持的,吃什麼「軟飯」,並沒有什麼可炫耀的。
當時,對於「合資自主」,魏建軍甚至斷言:其中的有些車可能會不錯,如果要真幹可能會行,大部分合資企業是假幹,拿落後的產品當「自主」。針對中國汽車市場,合資企業幹「自主」,政府沒必要強求,不要幻想外國人會給你留有空間。
現在,長城汽車在公告中已經表示,2016年4月18日,雙方籤署了關於探討和開發純電動汽車和傳統動力汽車可行性的保密協議;2017年2月21日籤署了關於對MINI品牌汽車合作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和評估的協議……不但表明作為一個「車手」——魏建軍來了一個180度的「漂移大調頭」,同時表明長城、寶馬雙方都有合資合作的迫切願望,也是在談一個生意而已,就讓我們對雙方予以祝福和期待吧!至於誰誰是不是藉機炒作,誰誰怎麼怎麼樣,各種猜測和臆斷不如都省一省吧!長城、寶馬雙方均非等閒之輩,用不著、也犯不上拿這個在吃瓜群眾面前炒作什麼,或怎麼怎麼樣。誰說不是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宇星)
相關閱讀:
長城:探討MINI合作可行性 未與寶馬籤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