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
佛山梅沙雙語學校 小學部校長
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省級骨幹教師
省級「園丁獎」優秀教師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說「當所學的東西都忘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到底要留給孩子些什麼?
這是趙建華校長從教三十年來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她精心打造「真學課堂」,捨棄分數唯上的單一評價方式,著力培養孩子的表達、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育人為先,從容而行,唯真唯善——這便是她始終堅守的教育初心。
在同事和領導眼中,來自北方的趙校長豪爽利索。她似乎總有用不完的精力。但是在教學教研上,她卻常常表現出「慢性子」。
一堂課四十分鐘,要把多個知識點講全、講透並非易事。在有限的課時內還要兼顧練習、測驗和點評等工作,真正留給老師授課的時間實在不多。因此,很多老師都卯足了勁兒趕進度、刷題,為的就是儘快完成教學任務。
趙校長卻特立獨行。她把課上得很慢很慢,其他老師一節課上完的內容,她往往要三節課才能完成。
最初家長都擔心進度跟不上,孩子期末考試該怎麼辦?但趙校長依然堅持她的「慢課堂」。
漸漸地,家長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變得敢於表達了,也開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期末成績出來,她授課的兩個班級的平均分,在年級內遙遙領先。到了四年級下學期,這兩個班級的同學已經開始學習五年級上冊的數學內容了,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已遠遠超過其他班級。
「慢是為了更好地快。」 趙校長說,「當孩子們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後,他們就能夠主動把知識串聯起來,這樣學習就更有效率。」在農村度過童年的趙校長深深懂得,教育就像種莊稼,要精耕細作,急不得,亂不得,育人者,就是要耐著性子。
教育是慢的、個性的、符合規律的。
她常常講,「我們要讓『慢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讓師生在溝通中加深理解,讓學生在體驗中全面成長。我們必須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成為獨特的人,成為他們自己。」
趙校長的這種「慢」,不僅體現在她的課堂上,也體現在她對年輕教師的栽培上。在南海外國語學校任職期間,趙校長曾為了幫助一位老師參加市級說課比賽,細心地指導她修改了9個版本的教學設計,13個版本的說課稿。這種慢工出細活的韌勁,值得每一位年輕老師學習。
做教育來不得半點浮躁和功利,需要一種從容的態度。這正是她選擇加入佛山梅沙雙語學校的原因之一。
「我們從一年級開始給予孩子完整、長遠和全方位的培養。做教育,就必須放『慢腳步』。」
教育,到底是為了誰?
她認為教育的最終歸屬就是要幫助孩子掌握未來生存發展的能力。
教育的核心在孩子,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服務於學生的「學」,要促進學生進入「真」的學習狀態。她說:「『真』才是教學永恆的追求。」
她在對「真」的追求中形成了「真學課堂」的教學理念,並撰寫了數學教育專著《真學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以學生真實、真正的發展為起點和依據,堅持「真教、真學、真發展」的教學原則,著眼於學生「學會質疑、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思考能力的培養。
在她的課堂上自主先學是「真」學習,小組合作是「真」互助,課堂展示是「真」交流,質疑問難是「真」問題,教師講授是「真」需要,當堂反饋是「真」訓練,杜絕一切虛假的、形式主義的偽學習。在「真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質疑精神、合作狀態以及思維習慣都能獲得顯著提升。
30年教齡,上百個獎項,數千名學生和徒弟……趙校長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用很多個數字來描繪。可是,她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歸零」。
9年前,她放下在甘肅張掖的所有,前來廣東南海躬耕教田;今年,她又選擇離開自己參與「開荒」的南海外國語學校,開始新一段的教育徵程。
趙校長說,她要不斷挑戰自己。未來三年,她給自己的目標是要建立一所有良好口碑的學校,構建引領廣東的課程體系,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個在佛山梅沙雙語學校的孩子,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尊重,養成自信陽光、有擔當意識、懂得關愛別人的優秀品質。
「不要把自己的頭銜看得很重,」趙校長說,「飽滿的麥子都把身段放得很低。對於未來,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