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測量的基本知識
一、測量儀表的分類
測量儀表的分類如下:
1、根據被測量的名稱(或單位)分類:有電流表、電壓表、功率表、兆歐表等;
2、按作用原理分類:主要有磁電式、電磁式、電動式、感應式等;
磁電式—C、 整流式—L、熱偶式—E、電磁式—T、
電動式、鐵磁電動式—D、感應式—G、靜電式—Q
3、根據儀表的測量方式分類:有直讀式儀表和比較式儀表;
4、根據儀表所測的電流種類分類:有直流儀表、交流儀表、交直流兩用儀表;
5、按儀表的準確度等級分類;
6、根據對磁場防禦能力和使用條件分類等等。
二、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是制獲得測量結果的手段或途徑,對使用什麼儀器,沒有限制。測量方法可分為:
1.直接測量:未知量的測量結果直接由實驗數據獲得;
2.間接測量:未知量的結果由直接測量的量代入公式計算而得到;
3.組合測量:未知量與測量量的關係更為複雜,需通過較為複雜的運算、推導而得到其結果。
採用什麼樣的測量方法,要根據測量條件,被測量的特性以及對準確度的要求等進行選擇,目的是得到合乎要求的、科學可靠的實驗結果。
三、電工測量的內容
1、「電磁能」量的測量,如電流、電壓、電功率、電場強度,電磁幹擾、噪聲等的測量;
2、電信號的特性的測量,如波形、保真度(失真度)、頻率(周期)、相位、脈衝參數、調製度、信號頻譜、信/噪比以及邏輯狀態等的測量;
3、元件及電路參數的測量,例如電阻、電感、電容、電子器件(電子管、電晶體、場效應管及集成電路等)的測量、電路(含電子設備及儀器等)的頻率響應、通帶寬度、品質因數、相位移、延時、衰減、增益的測量以及特性曲線(如頻率特性曲線、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線)的測量;
第二萬用表的使用
萬用表又叫多用表、三用表、復用表,是一種多功能、多量程的測量儀表,一般萬用表可測量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壓、電阻和音頻電平等,有的還可以測交流電流、電容量、電感量及半導體的一些參數(如β)。
一、萬用表的結構
萬用表由表頭、測量電路及轉換開關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1、表頭:它是一隻高靈敏度的磁電式直流電流表,萬用表的主要性能指標基本上取決於表頭的性能。表頭的靈敏度是指表頭指針滿刻度偏轉時流過表頭的直流電流值,這個值越小,表頭的靈敏度愈高。測電壓時的內阻越大,其性能就越好。萬用表的表頭是靈敏電流計,表頭上的錶盤印有多種符號,刻度線和數值。符號A一V一Ω表示這隻電錶是可以測量電流、電壓和電阻的多用表。錶盤上印有多條刻度線,其中右端標有「Ω」的是電阻刻度線,其右端為零,左端為∞,刻度值分布是不均勻的。符號「-」或「DC」表示直流,「~」或「AC」表示交流,「~」表示交流和直流共用的刻度線。刻度線下的幾行數字是與選擇開關的不同檔位相對應的刻度值
2、測量線路
測量線路是用來把各種被測量轉換到適合表頭測量的微小直流電流的電路,它由電阻、半導體元件及電池組成,它能將各種不同的被測量(如電流、電壓、電阻等)、不同的量程,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如整流、分流、分壓等)統一變成一定量限的微小直流電流送入表頭進行測量。
3、轉換開關
其作用是用來選擇各種不同的測量線路,以滿足不同種類和不同量程的測量要求。轉換開關一般有兩個,分別標有不同的檔位和量程。
4、表筆和表筆插孔
表筆分為紅、黑二隻。使用時應將紅色表筆插入標有「+」號的插孔,黑色表筆插入標有「-」號的插孔。
二、萬用表的使用
1、熟悉錶盤上各符號的意義及各個旋鈕和選擇開關的主要作用。
2、進行機械調零。
3、根據被測量的種類及大小,選擇轉換開關的擋位及量程,找出對應的刻度線。
4、選擇表筆插孔的位置。
5、測量電壓:測量電壓(或電流)時要選擇好量程,如果用小量程去測量大電壓,則會有燒表的危險;如果用大量程去測量小電壓,那麼指針偏轉太小,無法讀數。量程的選擇應儘量使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2/3左右。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測電壓的大小時,應先選擇最高量程擋,然後逐漸減小到合適的量程。
a交流電壓的測量: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直流電壓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流電壓的合適量程上,萬用表兩表筆和被測電路或負載並聯即可。
b直流電壓的測量: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直流電壓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直流電壓的合適量程上,且「+」表筆(紅表筆)接到高電位處,「-」表筆(黑表筆)接到低電位處,即讓電流從「+」表筆流入,從「-」表筆流出。若表筆接反,表頭指針會反方向偏轉,容易撞彎指針。測量步驟是:
(1).選擇量程。萬用表直流電壓檔標有「V」,有2.5伏、10伏、50伏、250伏和500伏五個量程。根據電路中電源電壓大小選擇量程。以下圖為例:由於電路中電源電壓只有3伏,所以選用10伏檔。若不清楚電壓大小,應先用最高電壓檔測量,逐漸換用低電壓檔。
(2).測量方法。萬用表應與被測電路並聯。紅筆應接被測電路和電源正極相接處,黑筆應接被測電路和電源負極相接處(如圖)。
(3)正確讀數。仔細觀查錶盤,直流電壓檔刻度線是第二條刻度線,用10V檔時,可用刻度線下第三行數字直接讀出被測電壓值。注意讀數時,視線應正對指針。
6、測電流:測量直流電流時,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直流電流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50uA到500mA的合適量程上,電流的量程選擇和讀數方法與電壓一樣。測量時必須先斷開電路,然後按照電流從「+」到「-」的方向,將萬用表串聯到被測電路中,即電流從紅表筆流入,從黑表筆流出。如果誤將萬用表與負載並聯,則因表頭的內阻很小,會造成短路燒毀儀表。其讀數方法如下:實際值=指示值×量程/滿偏。測量直流電流:
(1) 選擇量程:萬用表直流電流檔標有「mA」有1mA、10mA、100mA三檔量程。選擇量程,應根據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如不知電流大小,應選用最大量程。
(2)測量方法:萬用表應與被測電路串聯。應將電路相應部分斷開後,將萬用表表筆接在斷點的兩端。紅表筆應接在和電源正極相連的斷點,黑表筆接在和電源負極相連的斷點(如圖3-6)。
(2) 正確讀數:直流電流檔刻度線仍為第二條,如選100mA檔時,可用第三行數字,讀數後乘10即可。
測量電壓、電流注意事項:
(1)要有人監護,作用為:一是使測量人與帶電體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二是監護測量人正確使用儀表和正確測量。
(2)測量時,不要用手觸摸表筆的金屬部分,以保證安全和測量的準確性。
(3)測量高壓或大電流時,不能在測量時旋動轉換開關,避免轉換開關的觸頭產生電弧而損壞開關。
(4)要注意被測量的極性,避免指針反打而損壞儀表。測直流時,紅表筆接正極,黑表筆接負極。
(5)當不知道電壓和電流多大時,應先將量限擋置於最高檔,然後再向抵量限擋轉換。
7、測電阻:用萬用表測量電阻時,應按下列方法作:
a選擇合適的倍率擋。萬用表歐姆擋的刻度線是不均勻的,所以倍率擋的選擇應使指針停留在刻度線較稀的部分為宜,且指針越接近刻度尺的中間,讀數越準確。一般情況下,應使指針指在刻度尺的1/3~2/3間。
b歐姆調零。測量電阻之前,應將2個表筆短接,同時調節「歐姆(電氣)調零旋鈕」,使指針剛好指在歐姆刻度線右邊的零位。如果指針不能調到零位,說明電池電壓不足或儀表內部有問題。並且每換一次倍率擋,都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以保證測量準確。
c讀數:表頭的讀數乘以倍率,就是所測電阻的電阻值。
用萬用表測量電阻:
萬用表歐姆檔可以測量導體的電阻。歐姆檔用「Ω」表示,分為R×1、R×10、R×100和R×1K四檔。有些萬用表還有R×10k檔。使用萬用表歐姆檔測電阻,除前面講的使用前應做到的要求外,還應遵循以下步驟。
(1)、首先做外觀檢查,然後檢查表內電池電壓是否足夠。檢查方法是轉換開關至電阻擋,倍率轉換開關置於RХ1擋(測1.5V電池),置於R×10k(測量較高的電壓電池)。將表筆相碰看指針是否指在零位,調整「調零」旋鈕後,指針仍不能指在零位,更換電池後再使用。
(2)機械調零,轉動機械調零旋鈕,使指針對準刻度盤的0位線。
(3)檢查表筆位置是否正確。
(4).用兩表筆分別接觸被測電阻兩引腳進行測量。正確讀出指針所指電阻的數值,再乘以倍率(R×100檔應乘100,R×1k檔應乘1000……)。就是被測電阻的阻值。
(5).為使測量較為準確,測量時應使指針指在刻度線中心位置附近。若指針偏角較小,應換用R×1k檔,若指針偏角較大,應換用R×1O檔或R×1檔。每次換檔後,應再次調整歐姆檔零位調整旋鈕,然後再測量。
(6)測量結束後,應拔出表筆,將選擇開關置於「OFF」檔或交流電壓最大檔位。收好萬用表。
測量電阻時應注意:
(1)、不允許帶電測量,被測電阻應從電路中拆下後再測量。因為測量電阻的歐姆擋是由電池供電,帶電測量相當於外加一個電壓,不但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而且有可能會燒壞表頭。不允許用電阻擋直接測量微安表表頭和檢流計等的內阻。否則表內1.5V電池發出的電流會燒壞表頭。
(2).兩隻表筆不要長時間碰在一起。
(3).兩隻手不能同時接觸兩根表筆的金屬杆、或被測電阻兩根引腳,最好用右手同時持兩根表筆,否則會將身體的電阻並接在被測電阻上,引起測量誤差。
(4).測量完畢,將轉換開關轉至OOF擋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長時間不使用歐姆檔,應將表中電池取出。
8、萬用表使用注意事項
(一)萬用表使用應做到:
a.萬用表水平放置。
b.應檢查錶針是否停在錶盤左端的零位。如有偏離,可用小螺絲刀輕輕轉動表頭上的機械零位調整旋鈕,使錶針指零。
b.將表筆按上面要求插入表筆插孔。
d.將選擇開關旋到相應的項目和量程上。就可以使用了。
e、在測電流、電壓時,不能帶電換量程 。
f、選擇量程時,要先選大的,後選小的,儘量使被測值接近於量程 。
g、測電阻時,不能帶電測量。因為測量電阻時,萬用表由內部電池供電,如果帶電測量則相當於接入一個額外的電源,可能損壞表頭。
(二萬用表使用後,應做到:
a、拔出表筆。
b、將選擇開關旋至「OFF」檔,若無此檔,應旋至交流電壓最大量程檔,如「又1000V」檔。
c.若長期不用,應將表內電池取出,以防電池電解液滲漏而腐蝕內部電路。
第三 兆歐表的使用
兆歐表又稱搖表,表面上標有符號「M配」(兆歐),是測量高電阻的儀表。一般用來測量電機、電纜、變壓器和其它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因而也稱絕緣電阻測定器。設備投入運行前,絕緣電阻應該符合要求。如果絕緣電阻降低(往王由於受潮、發熱、受汙、機戒損傷等因素所致),不僅會造成較大的電能損耗,嚴重時還會造成設備損傷或人身傷亡事故。
常用的兆歐表由ZC-7、ZC-11、ZC-25等型號。兆歐標的額定電壓有250、500、1000、2500V等幾種;測量範圍由50、1000、2000M歐姆等幾種。
一、兆歐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兆歐表主要由作為電源的手搖發電機(或其他直流電源)和作為測量機構的磁電式流比計(雙動線圈流比計)組成。測量時,實際上是給被測物加上直流電壓,測量其通過的洩漏電流,在表的盤面上讀到的是經過換算的絕緣電阻值。
(一)用前的準備工作
1、先做開路試驗和短路試驗,檢查兆歐表是否能正常工作。將兆歐表水平放置,空搖兆歐表手柄,指針應該指到∝處,再慢慢搖動手柄,使L和E兩接線樁輸出線瞬時短接,指針應迅速指零。注意在搖動手柄時不得讓L和E短接時間過長,否則將損壞兆歐表。
2、檢查被測電氣設備和電路,看是否已全部切斷電源。絕對不允許設備和線路帶電時用兆歐表去測量。
3、測量前,應對設備和線路先行放電,以免設備或線路的電容放電危及人身安全和損壞兆歐表,這樣還可以減少測量誤差,同時注意將被測試點擦拭乾淨。
(二)正確使用
1、兆歐表必須水平放置於平穩牢固的地方,以免在搖動時因抖動和傾斜產生測量誤差。
2、接線必須正確無誤,兆歐表有三個接線樁,「E」(接地)、「L」(線路)和「G」(保護環或叫屏蔽端子)。保護環的作用是消除表殼表面「L」與「E」接線樁間的漏電和被測絕緣物表面漏電的影響。在測量電氣設備對地絕緣電阻時,「L」用單根導線接設備的待測部位,「E」用單根導線接設備外殼;如測電氣設備內兩繞組之間的絕緣電阻時,將「L」和「E」分別接兩繞組的接線端;當測量電纜的絕緣電阻時,為消除因表面漏電產生的誤差,「L」接線芯,「E」接外殼,「G」接線芯與外殼之間的絕緣層。 「L」、「E」、「G」與被測物的連接線必須用單根線,絕緣良好,不得絞合,表面不得與被測物體接觸。
3、搖動手柄的轉速要均勻,一般規定為120轉/分鐘,允許有±20%的變化,最多不應超過±25%。通常都要搖動一分鐘後,待指針穩定下來再讀數。如被測電路中有電容時,先持續搖動一段時間,讓兆歐表對電容充電,指針穩定後再讀數,測完後先拆去接線,再停止搖動。若測量中發現指針指零,應立即停止搖動手柄。
4、測量完畢,應對設備充分放電,否則容易引起觸電事故。
5、禁止在雷電時或附近有高壓導體的設備上測量絕緣電阻。只有在設備不帶電又不可能受其他電源感應而帶電的情況下才可測量。
6、兆歐表未停止轉動以前,切勿用手去觸及設備的測量部分或兆歐表接線樁。拆線時也不可直接去觸及引線的裸露部分。
7、兆歐表應定期校驗。校驗方法是直接測量有確定值的標準電阻,檢查其測量誤差是否在允許範圍以內。
(三)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注意事項
1、測量前應正確選用表計的規範,使表計的額定電壓與被測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相適應,額定電壓500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一般選用500~1000V的兆歐表,500V以上的電氣設備選用2500V兆歐表,高壓設備選用2500~5000V兆歐表。
2、使用兆歐表時,首先鑑別兆歐表的好壞,在未接被試品時,先驅動兆歐表,其指針可以上升到」∞」處,然後再將兩個接線端鈕短路,慢慢搖動兆歐表,指針應指到」0」處,符合上述情況說是兆歐表是好的,否則不能使用。
3、使用時必須水平放置,且遠離外磁場。
4、接線柱與被試品之間的兩根導線不能絞線,應分開單獨連接,以防止絞線絕緣不良而影響讀數。
5、測量時轉動手柄應由慢漸快並保持120r/min轉速,待調速器發生滑動後,即為穩定的讀數,一般應取1min後的穩定值,如發現指針指零時不允許連續搖動,以防線圈損壞。
6、在雷電和鄰近有帶高壓導體的設備時,禁止使用儀表進行測量,吸有在設備不帶電,而又不可能受到其他感應電而帶電時,才能進行。
7、在進行測量前後對被試品一定要進行充分放電,以保障設備及人身安全。
8、測量電容性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時,應在取得穩定值讀數後,先取下測量線,再停止轉動手柄。測完後立即對被測設備接地放電。
9、避免劇烈長期震動,使表頭軸尖、寶石受損而影響刻度指示。
10、儀表在不使用時應放在固定的地方,環境溫度不宜太熱和太冷,切勿放在潮溼、汙穢的地面上。並避免置於含腐蝕作用的空氣附近。
例1、在高壓高阻的測試環境中,為什麼要求儀表接」G」端連線?
在被測試品兩端加上較高的額定電壓,且絕緣阻值較高時,被測試品表面受潮溼,汙染引起的洩漏較大,示值誤差就大,而儀表」G」端是將被測試品表面洩漏的電流旁路,使洩漏電流不經過儀表的測試迴路,消除洩漏電流引起的誤差。
例2、能不能用兆歐表直接測帶電的被測試品,結果有什麼影響,為什麼?
為了人身安全和正常測試,原則上是不允許測量帶電的被測試品,若要測量帶電被測試品,不會對儀表造成損壞(短時間內),但測試結果是不準確的,因為帶電後,被測試品便與其它試品連結在一起,所以得出的結果不能真實的反映實際數據,而是與其它試品一起的並聯或串聯阻值。
例3、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時,有哪些因素會造成測量數據不準確,為什麼?
1)電池電壓不足。電池電壓欠壓過低,造成電路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測出的讀數是不準確的。
2)測試線接法不正確。誤將」L」、」G」、」E」三端接線接錯,或將」G」、」L」連線」G」、」E」連線接在被測試品兩端。
3)」G」端連線未接。被測試品由於受汙染潮溼等因素造成電流洩漏引起的誤差,造成測試不準確,此時必須接好」G」端連線防止洩漏電流引起誤差。
4)幹擾過大。如果被測試品受環境電磁幹擾過大,造成儀表讀數跳動。或指針晃動。造成讀數不準確。
5)人為讀數錯誤。在用指針式兆歐表測量時,由於人為視角誤差或標度尺誤差造成示值不準確。
6)儀表誤差。儀表本身誤差過大,需要重新校對。
第四 接地電阻測試儀
設備的良好接地是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設備使用的地線通常分為工作地(電源地)、保地,防雷地,有些設備還有單獨的信號地,這些地線的主要作用有:提供電源迴路、保護人體免受電擊,此外還可屏蔽設備內部電路免受外界電磁幹擾或防止幹擾其他設備。
設備接地的方式通常是埋設金屬接地樁、金屬網等導體,導體再通過電纜線與設備內的地線排或機殼相連。當多個設備連接於同一接地導體時,通常需安裝接地排,接地排的位置應儘可能靠近接地樁,不同設備的地線分開接在地線排上,以減小相互影響。
一、手搖式地阻表
(一)測量原理
手搖式地阻表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測量儀表,它的基本原理是採用三點式電壓落差法,其測量手段是在被測地線接地樁(暫稱為X)一側地上打入兩根輔助測試樁,要求這兩根測試樁位於被測地樁的同一側,三者基本在一條直線上,距被測地樁較近的一根輔助測試樁(稱為Y)距離被測地樁20米左右,距被測地樁較遠的一根輔助測試樁(稱為Z)距離被測地樁40米左右。測試時,按要求的轉速轉動搖把,測試儀通過內部磁電機產生電能,在被測地樁X和較遠的輔助測試樁(稱為Z)之間「灌入」電流,此時在被測地樁X和輔助地樁Y之間可獲得一電壓,儀表通過測量該電流和電壓值,即可計算出被測接地樁的地阻。
(二)ZC-8型地阻儀結構
ZC-8型地阻儀一般由手搖交流發電機、電流互感器、檢流計等組成。其面板如圖1所示。
(三)使用方法
(1)測量接地電阻前的準備工作及正確接線
①地阻儀有三個接線端子和四個接線端子兩種,它的附件包括兩支接地探測針、三條導線(其中5m長的用於接地板,20m長的用於電位探測針,40m長的用於電流探測針),
②測量前做機械調零和短路試驗,將接線端子全部短路,慢搖搖把,調整測量標度盤,使指針返回零位,這時指針盤零線、錶盤零線大體重合,則說明儀表是好的。按圖接好測量線。
(2)搖測方法
①選擇合適的倍率。
②以每分鐘120轉的速度均勻地搖動儀表的搖把,旋轉刻度盤,使指針指向錶盤零位。
③讀數,接地電阻值為刻度盤讀數乘以倍率。
(3)測試步驟
a、沿被測接地導體按距離,依直線方式埋設輔助探棒。依直線丈量20m處,埋設一根地氣棒為電位極(P1或P)在繼續20m處,埋設一根氣棒為電流極(C1或C)如圖3所示。
b、連接測試導線:用5m導線連接E(P2)(此時P2與C2短路)端子與接地極,電位極用20m接至P1端子上,電流極用40m接C1端子上。
c、將表放平,檢查錶針是否指「0」位,否則應調節到「0」位。
d、選擇適當的倍率盤值,如X0.1,X1,X10.
e、以每分鐘120轉速搖動發電機,同時也轉動測量盤直至使錶針穩定在「0」位上不動為止,此時,測量盤指的刻度讀數,乘以倍率讀數,即為:
被測電阻值(歐姆)=測量盤讀數X倍率盤讀數
f、檢流計的靈敏度過高時,可將P(電位極)地氣棒插入土壤中淺一些。當檢流計的靈敏度過低時,可將P棒周圍澆上一點水,使土壤溼潤。但應注意,決不能澆水太多,使土壤溼度過大,這樣會造成測量誤差。
g、當有雷電的時候,或被測物體帶電時,應嚴格禁止進行測量工作。
(四)使用地阻儀的注意事項
(1)二人操作;
(2)被測量電阻與輔助接地極三點所成直線不得與金屬管道或鄰近的架空線路平行;
在測量時被測接地極應與設備斷開;
(3)地阻儀不允許做開路試驗。
第五鉗型表的使用
鉗型表是一種用於測量正在運行的電氣線路的電流大小的儀表,可在不斷電的情況下測量電流。
一、結構及原理
鉗型表實質上是由一隻電流互感器、鉗形扳手和一隻整流式磁電系有反作用力儀表所組成。
二、使用方法
1、測量前要機械調零。
2、選擇合適的量程,先選大,後選小量程或看銘牌值估算。
3、當使用最小量程測量,其讀數還不明顯時,可將被測導線繞幾匝,匝數要以鉗口中央的匝數為準,則讀數=指示值×量程/滿偏×匝數。
4、測量時,應使被測導線處在鉗口的中央,並使鉗口閉合緊密,以減少誤差。
5、測量完畢,要將轉換開關放在最大量程處。
四、注意事項:
(1)要有人監護。
(2)被測線路的電壓要低於鉗型表的額定電壓,否則由於絕緣強度不夠,容易引起接地事故或發生觸電危險。
(3)當被測導線為裸導線時,必須事先將各相用絕緣板隔離,以防鉗口張開時,引起相間短路。
(2)測高壓線路的電流時,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站在絕緣墊上。
(3)鉗口要閉合緊密不能帶電換量程,以免損壞儀表。需要時應將鉗型表從導線上取下來進行。
第六電橋的使用
一、工作原理
直流雙臂電橋又叫凱爾文電橋,其工作原理電路如圖1所示,圖中rx是被測電阻,rn是比較用的可調電阻。rx和rn各有兩對端鈕,c1和c2、cn1和on2是它們的電流端鈕,p1和p2、pn1和pn2是它們的電位端鈕。接線時必須使被測電阻rx只在電位端鈕p1和p2之間,而電流端鈕在電位端鈕的外側,否則就不能排除和減少接線電阻與接觸電阻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比較用可調電阻的電流端鈕cn2與被測電阻的電流端鈕c2用電阻為r的粗導線連接起來。r1、r1』、r2和r2』是橋臂電阻,其阻值均在loω以上。在結構上把r1和r』1以及r2和r2』做成同軸調節電阻,以便改變r1或r2』的同時,r1』和r2』也會隨之變化,並能始終保持。
R1'/R1=R2'/R2
測量時接上rx調節各橋臂電阻使電橋平衡。此時,因為Ig=0,可得到被測電阻rx為
Rx=R2*Rn/R1
可見,被測電阻rx僅決定於橋臂電阻rz和r1的比值及比較用可調電阻rn而與粗導線電阻r無關。比值r2/r1稱為直流雙臂電橋的倍率。所以電橋平衡時
被測電阻值=倍率讀數×比較用可調電阻讀數
因此,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連接rx和rn電流端鈕的導線應儘量選用導電性能良好且短而粗的導線。
只要能保證 ,r1、r1』、r2和r2』均大於1oω,r又很小,且接線正確,直流雙臂電橋就可較好地消除或減小接線電阻與接觸電阻的影響。因此,用直流雙臂電橋測量小電阻時,能得到較準確的測量結果。
二、面板介紹
1、箱式雙臂電橋的形式多樣,以QJ42型攜帶式直流雙臂電橋,圖4為其面板配置圖。
2.使用方法
各部分名稱如下:①檢流計,其上有機械調零器;②電位端接線柱(P1、P2);
③電流端接線柱(C1、C2);④倍率開關;⑤電源選擇開關;⑥外接電源接線柱;⑦標尺;
⑧讀數盤Rb;⑨檢流計按鈕開關;⑩電源按鈕開關。
(1)在儀器底部電池盒中裝上3—6節1號乾電池,或在外接電源接線柱「B外」上接入1.5—2伏容量大於10安培小時的直流電源,並將「電源選擇」開關拔向相應位置。
(2)將檢流計指針調到「0」位置。
(3)將被測電阻RX的四端接到雙臂電橋的相應四個接線柱上。
(4)估計被測電阻值將倍率開關旋到相應的位置上。
(5)當測量電阻時,應先按「B」後按「G」 按鈕,並調節讀數盤Rb,使電流計重新回到「0」位。斷開時應先放「G」後放「B」按鈕。注意:一般情況下,「B」按鈕應間歇使用。此時電橋已處平衡,而被測電阻RX為
RX=(倍率開關的示值)×(讀數盤的示值)歐
(6)使用完畢,應把倍率開關旋到「G短路」位置上。
三、注意事項:
直流雙臂電橋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與直流單臂電橋基本相同,但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被測電阻的電流端鈕和電位端鈕應和雙臂電橋的對應端鈕正確連接。當被測電阻沒有專門的電位端鈕和電流端鈕時,要設法引出四根線與雙臂電橋連接,並用內側的一對導線接到電橋的電位端鈕上。連接導線應儘量短而粗,其阻值不大於0.005—0.01Ω並且要連接牢靠。
2選用標準電阻時,應儘量使其與被測電阻在同一數量級。
3在測量0.1Ω以下電阻時,B鈕應間歇使用。
4電橋長期不用,應將電池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