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掌故 | 貓兒峽風光似夔門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2020-12-18 上遊新聞

金鰲寺。記者 崔力 攝

重慶日報消息,「山容留禹鑿,峽意仿夔門……」這是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路過大渡口時所作的詩歌《貓兒峽》。

「貓兒峽,就在大渡口跳蹬鎮境內。」順著大渡口區文管所所長李國洪所指的方向,貓兒峽奇特的景觀映入記者眼帘:石壁高聳入天,猶如半個夔門。貓兒峽也徵服了張問陶,他感嘆這仿佛是大禹留下的鬼斧之作。

事實上,在清代道光、光緒年間,就有士紳在大渡口捐設義渡口,擺渡來往人眾,渡口規模為沿江數十裡之首,大渡口由此得名。新中國成立後,重鋼更是讓大渡口聲名在外。

在這片土地上,曾留下哪些文人騷客的足跡?又有哪些詩歌留存下來?

楊慎為大渡口寫下第一首詩

早在先秦時期,大渡口就是巴郡的治所區域之一,後轄墊江縣、巴縣等。

據清代《巴縣誌》記載:「大渡口,縣西四十裡,為智裡二甲米口。」這是大渡口見於官方文獻之始。

那麼,誰為大渡口寫下了第一首詩?

「這個人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李國洪說。

明嘉靖三年(1524年),楊慎因「大禮議」案被謫於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投荒30餘年,終老於戍所。其間他曾在春天乘舟沿長江而行,題詠一首《銅罐驛》描述途中所見——金劍山頭寒雨歇,銅罐驛前朝望通。天轉山移回合異,春添江色淺深同。

「詩中的銅罐驛位於現在的九龍坡,金劍山則在大渡口。」李國洪說,楊慎在詩中描寫道:寒雨乍歇,放眼望去,金劍山如一把長劍直插雲霄,即將到來的春天為江水平添了幾分色彩。寥寥幾句表達出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至於在楊慎之前還有沒有詩人為大渡口題詠,沒人能確定。

「古時的大渡口就是一個小村莊,又處於巴縣腹地,很難獲得詩人們的青睞。」李國洪說,直到清代,這一情況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這是為何?

「因為這個時候的大渡口已成為沿江數十裡鄉民和過往客商販運米糧的重要渡口。」李國洪說,據民國《巴縣誌》記載:「大渡口河渡,清道光時馬王鄉士紳捐田業一股,年租二十餘石,置船二艘,僱人推渡。」「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3月12日,巴縣正堂張判將所剩財物,購船一隻,僱船夫一人,以食米一鬥五、工資錢六十文,正式義渡。」

隨著義渡的繁盛,各地移民不斷流入,大渡口逐漸繁榮,詩歌也才逐漸湧現。

經過梳理,辛亥革命前,大渡口僅存詩歌20餘首,時間多集中在清代。李國洪說,為了發掘大渡口文化,該區擬組織專家廣泛搜集歷代大渡口留存詩稿,並出版成冊,打造文化大渡口。

金鰲寺引文人騷客競相題詠

提到大渡口,繞不開金鰲寺。

沿金鰲山蜿蜒的山路向上,10多分鐘後,就能看到掩映在翠柏之間的金鰲寺。陽光雖然刺眼,寺廟卻顯得幽深和肅穆。

相傳,金鰲寺始建於公元100至400年間,宋朝時得以大規模擴建,當時以放生池為中心,面積千餘畝。

據民國《巴縣誌》記載:「又右五同崖南行至江邊,曰金鰲山,盤鬱蹲聳,若鰲矯首,絕頂,松徑雲盤,寺藏山垇,建始無考。」

「雖然金鰲寺具體建於哪一年已無法考證,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記載想像它當年的盛況。」李國洪說,其絕美的風光吸引了大批文人騷客,讓他們趨之若鶩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地流傳的一句諺語:「十載金鰲九進士。」

傳說寺內有一口用鐵板蓋著的井,用井水磨墨寫字就可以中狀元。所以方圓十裡凡是要考舉人、秀才的,都要來此小住一段時間,用功讀書。

曾有哪些文人騷客來過金鰲寺呢?最有名的要算明末清初巴縣舉人劉道開。

劉道開是九龍坡人和場人,他的家距離金鰲寺只有10裡路。他曾為寺廟賦詩:「古寺藏山凹,到門方始知。」在他看來,金鰲寺環境清幽,正適合讀書。這似乎應和了「十載金鰲九進士」的傳說。

細數之下,描寫金鰲寺的詩歌還有不少。清代武官程遠在《金鰲寺》中寫道:「削成太華千尋矗,繞出長江一帶澄。」描述了從金鰲寺望出去的壯闊景象。

「躡步尋幽徑,金鰲最上層。石樑橫跨澗,老樹倒垂藤。」清代貢生苗濟所賦的《金鰲寺》一詩,讓人感到了幽幽的禪意。

清康熙舉人周開豐的《晚宿金鰲寺》更是有趣,詩歌全部摘集唐代詩仙李白的千古名句,竟句句應情應景,生動地描寫了他在金鰲寺的所見所感——

明月看欲墜,流光滅遠山。

眾鳥各已歸,孤雲自去閒。

移花坐石忽已暝,使我不得開心顏。

琴松風兮寂萬壑,別有天地非人間。

如今的金鰲寺雖不復當年的輝煌,但香火依然旺盛,是大渡口重點打造的景點之一。按照《大渡口轉型發展規劃》,將以生態旅遊、文化休閒為主題,利用金鰲山豐富的地形地貌、森林植被和金鰲寺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將這裡建成旅遊休閒勝地。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很多重慶人都知道華巖寺,卻不知道在大渡口有一座與華巖寺堪稱兄弟寺廟的石林寺,且歷史更加久遠。

石林寺,位於大渡口跳蹬鎮石林村,因四周怪石如林而得名,它為何能與川東十大名剎之一的華巖寺相提並論?

「因為這兩座寺廟的住持都是聖可大師。」大渡口文化學者馮堯安說,石林寺建於明代嘉慶三十九年(1560年),清代時聖可大師在此修行,後成為該寺住持並對寺廟進行擴建,一時間,香火興旺。

傳說,有一天,聖可大師在後山發現一金雞朝著華巖洞飛去,他在追趕間,竟從這巖上跳下,從此華巖洞就留下聖可大師的一雙大足印。聖可大師看中了這個金雞巢窩之處,決意在此開山建寺,華巖寺至此得名,他也成為該寺的首任方丈。

在石林寺門口,記者看到,這裡仍殘存半座聖可大師的衣冠冢塔,寺廟內古樸幽靜,透著幾分冷清。

據馮堯安考證,在此處,曾有金仙洞、護法石、獅子峰等石林二十景,包括聖可大師在內的眾多僧俗文士曾作詩題詠。

其中,聖可大師在修行時就留下《石林邀友》一詩:「肉髻蒼松翠可看,白雲新茗香於荃。」在他看來,石林寺松柏蒼翠,白雲悠悠,泡一杯新茶在此品茗,足矣。

清代舉人鄧迪也為石林寺所迷醉,賦詩《石筍峰》:「獨峙萬松中,屹立撐空際,下有靈雞聲,上接雲霄氣。」

清人李光正則留下一首《千尺井》:「透雪心腸徹底空,曹溪一派任流通。」描寫了寺中井水清澈、香火旺盛的盛景。

遺憾的是,大部分題詠石林寺的詩都佚失了。如今,石林二十景亦多不存在,唯有松柏常綠,伴著一聲聲悠遠的鐘聲,迴蕩在山間。

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 實習生 王昭熙

原標題:貓兒峽風光似夔門 石林二十景惹人醉

相關焦點

  • 遊重慶的名勝古蹟,賞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
    導語:遊重慶的名勝古蹟,賞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重慶的景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既有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又有城市的繁榮夜景,名勝古蹟更是數不勝數。春遊的朋友如果不去此地真是可惜,小編化身導遊,帶大家一同欣賞魅力之都——重慶!
  • 三峽之夢,由來已久,重慶到宜昌是長江黃金水道最美的一段
    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完成,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展示出來,更激起了遊覽長江三峽的欲望。那年夏天,如願以償地從重慶出發,歷時四天,順流而下,完整地穿越了三峽,遊覽了三峽沿岸的各個景點。那是一場夢幻般的旅行,四天的時間,過得飛快,三峽風光記憶猶新。豐都鬼城又稱「幽都」,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 西陵峽:長江三峽中最險的峽谷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公裡,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在湖北宜昌境內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三峽風光甲天下
    從地理上,三峽被劃分為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穿越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個縣市。站在旅遊角度上看,三峽也被劃分為三段,第一段為重慶至奉節的前奏部分;第一段為奉節到湖北宜昌的主體部分;第三段則是宜昌以後的延伸部分。在這三段中,尤以奉節至宜昌部分風景最為絢麗多姿,其中的西陵峽更是峽中有峽,險灘溝壑九轉十八回,號稱山水甲三峽。
  • 曾經滄海難為水,巫山小三峽風光別有一番天地
    它是小三峽的姊妹峽,全長15公裡,因為河道和長度都比大寧河上的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它的三個峽口分別為長灘峽、秦王峽和三撐峽。唐代詩人元稹,在他的《離思》詩中寫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雖然他詩中的巫山,僅是個象徵性的詞句,但後人總喜歡用「巫山」來形容三峽風光,尤其是巫山縣大寧河上的小三峽。
  • 路客天下|瞿塘——夔門天下雄
    峽口夔門南北兩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洶湧於寬僅100餘米的狹窄江道之中,呈現出「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壯觀景象,所以自古有譽道:「夔門天下雄」。順江而下,迅流湍急,雲天一線,船過其間,遊客會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名燮門,也稱瞿塘峽關,山巖上有「墜門天下雄」五個大字。
  • 中國最美步道上「瞰」盡夔門絕倫姿色
    在距離2020結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裡有關奉節的這些事「火」了「登三峽之巔——穿越中國最美步道」「臨瞿塘峽——賞夔門醉美紅葉」「到奉節——吃中華名果奉節臍橙」人們因為這三件事相聚奉節、相遇奉節、相知奉節
  • 第五屆「三峽紅葉夔門登山季」活動在奉節縣啟幕:最是橙黃葉紅時...
    「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初冬時節,三峽紅葉已紅遍瞿塘峽兩岸,金黃圓潤的奉節臍橙綴滿枝頭。12月5日上午,隨著重慶市奉節縣委常委、夔州旅遊文化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品雄宣布開始,第五屆「三峽紅葉夔門登山季」活動正式啟幕!瑰麗壯美的冬日三峽美景「橙」邀五湖四海的賓朋前來觀賞。
  • 「重慶文旅」火速趕來!@理塘丁真:巴蜀一家親,邀你來重慶!
    快跟文旅君一起來看看重慶有啥子好耍的!↓↓↓天生三橋風景區天生三橋位於重慶市的武隆縣城東南20公裡處,是重慶5A景點,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天生三座規模龐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景區內林木清秀,植被豐厚,蒼翠欲滴,飛泉流瀑遍布其間,包容了山、水、泉、峽、峰、瀑等眾多景色。
  • 重慶:重慶遊玩好去處,帶你遊覽長江三峽好風景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這首詩,小編相信很多人都能朗朗上口,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重慶著名旅遊景點之一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的別名峽江或者又叫大三峽,位於重慶,恩施州,宜昌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
  • 當代詩人詠三峽(一二組)|滄江東下浪飛旋,峽裡雲安坐野煙
    四十餘歲時親往,已是「高峽平湖」後了。近日一偶然機會,見到數十張舊時三峽風光人文圖片,思及江南大地正澤國千裡,真百感縈心。於是,就有了勉充首唱的這首小詩——詩猶未盡意,但亦只能在短短五十六字中悵慨其事了。嚶其鳴也,求其友聲。原本僅邀請包括荊州廖國華先生在內的幾位庫區詩友唱和一番,畢竟俱懷峽江,深有同慨。
  • 武隆·仙女峽漂流—火爐重慶的神仙續命地,人少好玩還不貴!
    今年夏天,好友推薦了一個絕佳的避暑戲水漂流勝地——武隆·仙女峽,讓我在火爐之稱的重慶堅持了下來。這般續命神器,自然要分享給還在炎熱中掙扎的小夥伴兒們。因為朋友是重慶人所以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來這個地方了。這裡是位於黃柏渡景區內的一個漂流地,因其原山活水而出名,所以命名為仙女峽漂流。
  • 重慶10大最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首選長江三峽,你去過了嗎?
    5、統景風景區:統景風景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部御臨河畔,方圓15平方公裡,距渝中區65公裡、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38公裡,以「統景峽猿」居「古巴渝十二景」之首,統攬山、水、林、泉、峽、洞、瀑、天池、小島、古寨、鷹群諸景,被譽為「自然博物館」。
  • 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三峽景區
    三峽景區,是長江重慶白帝城至湖北南津關之間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全程192千米。是中外聞名的著名風景區。長江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蹟稱著於世,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是我國的旅遊熱點。
  • 重慶「人文之旅」,5A景區應有盡有,入股不虧!
    是重慶的5A景區,它以三座大型宏偉的石拱橋而聞名: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景區內樹木秀麗,植被豐富,草木欲滴,飛泉飛瀑遍布景區,包括山、水、泉、峽、峰、瀑等多處風景。南川山王坪石林不同於雲南石林和萬盛石林,是中國面積最大、特色最顯著的純天然綠色生態石林。重慶酉陽桃花源位於酉陽市北部,渝湘高速公路酉陽北路10分鐘車程,它是集喀斯特地質奇觀、秦晉農耕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態文化於一體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凝聚了最美的原生態風景,是人們追求的精神家園,即「男耕女織,天人合一」,也是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的原型。
  • 我和新三峽有個約會,「巔峰雙峽」短途精品遊勁爆上線!您中意哪個?
    巔峰雙峽 美麗三峽,就該這樣玩 「巔峰雙峽」以長江三峽的瞿塘峽 圖源 | 網絡 夔門兩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 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條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