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家家戶戶家電產品的迭代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在科技的發展之下,現在不少家電都更加智能了,例如人還沒到家,在外就能用手機將空調打開。
在國人兜裡更有錢了之後,若是家電使用年限到了,出了點小問題,不少人也會在「喜新厭舊」的心理下換個新的。為此,如果你路過廢品回收站的話,會看到很多舊家電充滿著各個角落。
一般來說,家電都是體積比較大的「龐然大物」,例如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當不少家庭準備換新家電的時候,舊家電因為搬也搬不動,運也不好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喊廢品回收站的人運走的。而回收廢品的人,往往會出幾十元的回收價格,就將舊家電給運走了。
在我們的眼中,能拿到幾十元的回收價格也就「心滿意足」了。不過,之前我們就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手裡,舊家電可能就是「廢品」,根本就沒有價值可言。但是,在回收廢品人的手中,卻能為他們帶來不少的利潤。
無論是住在大城市還是小山村中,我們的確總是能聽到有人回收舊家電的吆喝聲。那麼,明明已經是舊了或者是壞了的家電,為什麼還有人積極地將它們買回去呢?內行人透露,回收舊家電暗藏的利潤,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那麼,它們究竟能有多賺錢呢?有懂行的人表示:「一年下來可以賺幾十萬呢!有的人說不定還能賺到上百萬」。很多人說,這一行實則就是在「撈金」。
回收舊家電真的賺錢嗎?曾經有一段時間,做回收這一行的確是比較賺錢的。對於比較好的家電,回收的人可以拿去翻新再銷售。如果是壞了的故障家電,就可以做零件拆解,這些零件都是有著二次利用價值的,獲得的利潤可以翻倍。
如果是特別破舊的家電,還可以做金屬提煉,每個家電中都是有貴金屬的,拆出來能帶來很高的利潤。之前就有相關媒體報導,舊家電資源的二次利用率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家電回收行業著實是一個有潛力的金礦。
據發改委的數據顯示,預計在今年中,我國將會有著超1.37億臺的報廢家電。那麼,照這樣來看的話,我國的家電回收市場的確是非常賺錢的。而中國目前光是廢品拆解企業,規模就不算小。
但是,據《央視財經》的最新報導,現在我國拆解企業的市場,好似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賺錢容易。
一家拆解處理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在最近兩年的時間內,企業一直處於開工不足的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收入不能覆蓋成本拆解,生產得越多,就越虧本。每拆一臺電器,真正的終端拆解產物的價值,並沒辦法達到前端回收拆解的成本,後來還需要國家的基金補貼來進行補充。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拆解的過程中,除了要分類外殼、電線電纜等可回收的再利用產物之外,還要對部分零件進行危險廢物處理。
如果不按照環保規範操作進行拆解的話,成本肯定是會高一些的。據悉,不少非法拆解企業的成本,會比正規企業的拆解成本普遍低30%-40%。不過,在大量廢舊家電流入非法企業之後,極易造成環境汙染。
所以,為了扶持正規拆解企業的發展,國家早就出臺了相關規定,會給予補貼給正規拆解處理企業......不過,有關補貼,在基金延遲發放之下,目前的基金缺口已經達到了150億元。
因為成本困境,現在很多拆解企業是很難賺錢的。而對個人回收者而言,如果想要賺大錢,也得有完整的供應渠道、接手企業才行。所以,時代變了,這一行真的就沒那麼賺錢了。
而所謂的一年賺百萬,真的沒那麼容易實現。有拆解企業透露,現在每回收拆解一臺CRT電視,就會虧損26.5元。
這樣來看的話,曾經被當作是「隱秘又暴利的賺錢生意」,現在卻也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說,想找到一個一本萬利的「穩賺生意」,還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