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島海上閱兵到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世園會開幕式到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這些天,習近平主席忙得連軸轉。近日,習近平在覆信美國伊利諾州北奈爾斯高中學生時談到自己的工作,他說:我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很累,但很愉快。此前,北奈爾斯高中中文班40多名學生用中文寫信給習近平,詢問習近平的工作、生活情況和個人愛好。
△感受一下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時間(視頻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屬於勞動者的節日,在這個假期,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習近平主席治理這樣一個大國的工作心得和感受。
談治理:只有貼近實際,才能知道人民所需
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治理這樣一個國家難度可想而知,外界也很好奇習近平領導這樣一個國家的感受。對此,習近平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講了一些心得。
2013年3月19日,剛剛當選為國家主席不久的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一位巴西記者問道:您領導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感受是什麼?對此,習近平回答說,中國有13億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況了解清楚就不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56個民族,13億人口,了解中國要切忌「盲人摸象」。他還說,「我在農村幹過,擔任過大隊黨支部書記,在縣、市、省、中央都工作過。幹部有了豐富的基層經歷,就能更好樹立群眾觀點,知道國情,知道人民需要什麼,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幹。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
△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記者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您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快一年了,領導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您的感受是什麼?對此,習近平這樣回答: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我曾在中國不同地方長期工作,深知中國從東部到西部,從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層級方方面面的差異太大了。因此,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
事非經過不知難,治理這樣一個大國非常不易,習近平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而要治理這樣一個國家,首要的一點就是把情況搞清楚,只有貼近實際,才能知道人民所需。
談工作:願意做到「無我「的狀態,不負人民
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工作繁忙是必然的。談到自己的工作感受,在給美國伊利諾州北奈爾斯高中學生的回信中,習近平這樣說:我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很累,但很愉快。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被問及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習近平如是回答道: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託,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3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俄羅斯俄通-塔斯社、俄羅斯全國廣播電視公司、南非衛星電視五臺、印度報業託拉斯、巴西《經濟價值報》和中國新華社記者聯合採訪。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談及工作時表示:作為國家領導人,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於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業業,夙夜在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今年3月,在義大利訪問的習近平面對義大利眾議長類似的提問:「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中國這麼大,您作為世界上如此重要國家的一位領袖,您是怎麼想的?」他回答說: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習近平會見義大利眾議長菲科
4月26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的祝酒辭中,習近平說,我們在座的很多人為了各自國家人民幸福安康,為了世界繁榮穩定,在全球各地奔波忙碌。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穫是「朋友圈」越來越大。新工業革命風起雲湧,充滿機遇和挑戰。在當今世界行走,恰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作為各國領導人,我們沒有退卻的理由,只有前進的選項。唯有風雨兼程,才能無愧於人民重託,才能讓我們的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工作雖忙,習近平念茲在茲的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人以身許黨、以身許國的初心和畢生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雖然很累,但很愉快。
談愛好:讀書和體育
工作很忙,但還是能抽出片刻的閒暇時光。說到自己的愛好,習近平講得比較多的有兩個,一個是讀書,另一個就是體育。讀書以啟智,體育以強身。在給美國中學生回信時,習近平介紹說:我對哲學、歷史、文學、文化、音樂、體育等都有濃厚興趣,我的很多愛好從中學時代就養成了,一直保持到現在。
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習近平表示,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也是體育愛好者,喜歡遊泳、爬山等運動,年輕時喜歡足球和排球。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在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觀看青少年冰球訓練,與一位小冰球隊員肩碰肩
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再次表示,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遊、散步。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說到體育活動,我喜歡遊泳、爬山等運動,遊泳我四五歲就學會了。我還喜歡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冰雪項目中,我愛看冰球、速滑、花樣滑冰、雪地技巧。特別是冰球,這項運動不僅需要個人力量和技巧,也需要團隊配合和協作,是很好的運動。
談平衡:要從容不迫
對於很多人來說,平衡工作與生活並不容易。這方面,習近平有怎樣的體會?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習近平表示,儘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日閒」,只要有時間,我就同家人在一起。至於工作本身,習近平說,擔任這樣的職務,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工作千頭萬緒。當然,我會區分輕重緩急。
「案無積卷,事不過夜」,這是習近平的處事作風。但工作再忙,也不能犧牲身體。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跟206名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談到年輕時的經歷,「當縣委書記時年輕想辦好事,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地幹,因而差不多一個月得大病一場」。習近平講述,後來感覺到這樣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就擺順心態。「內在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習近平回憶說,當時得知一句話,「你手裡攥著千頭萬緒,攥著一千個線頭,但是一個針眼一次只能穿過一條線」,這句話讓他想明白了,此後一天就做到晚上12點,就不做了睡大覺,第二天重新來過。
從個人愛好到對待工作的態度,從生活感受到治理國家的心得,既有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奮鬥之姿和人民情懷,也有愛讀書愛體育的良好習慣和豐富生活,這都讓我們從習近平身上看到了一個更加立體的人民領袖和新時代奮鬥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