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喜歡那些說早就知道瑞幸造假的人

2020-12-20 界面新聞

文|來咖智庫

上周,資本市場最大的熱點,就是瑞幸咖啡自爆造假。

瑞幸自爆之後,二級市場裡的各路神仙紛紛跑出來煽風點火,好像個個都是諸葛亮。

不好意思,各位充其量都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既然大家好像都早就知道,那小編就敢問一句,各位有多少倉位去做空瑞幸了?

不用倉位說話,都是廢話!

而事情的另一邊,是瑞幸自爆之前,即便渾水在1月份出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中介機構還有一眾券商們一以貫之、鋪天蓋地的看好。

以下是「光榮榜」。

為瑞幸上市以及二級市場保駕護航的有:保薦人摩根史坦利、瑞士信貸、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律所金杜、競天公誠,審計機構安永。

尤其是中金公司,在渾水公司發布了匿名的做空報告之後, 還專門出具了一份報告《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證據》給瑞幸站臺。

中金在報告裡說,渾水匿名沽空報告太草根了,又主觀,亦缺乏有效證據,維持跑贏行業評級。

但是人家怎麼就草根了?

在渾水的這份做空報告裡,撰寫人稱調用了92名全職人員以及1418名兼職人員,現場監控並記錄981天店鋪流量,同時分析了11260小時的商品流量視頻。

最後得出結論:瑞幸之前公布的數據,在3季度和4季度分別虛增了69%、88%。隨著瑞幸的自爆,這份做空報告也被坐實。

可能對中金來說,即便是做調研,也需要用上AI和大數據這些高(zhuang)端(B)的概念,才不草根,才能跟自己高貴的品牌調性相匹配吧。

只是因為中金比較有名,這次被打臉打得比較兇,其實遠遠不止中金。上圖中未提及的還有,天風證券、安信證券、國盛證券、中泰證券,都是大篇幅的在為瑞幸搖旗吶喊。

客觀來講,如果對管理層不熟悉,未對公司進行深入盡調的分析師,也很難知道公司在造假。

真正能夠做到,像給渾水提供匿名報告那樣,大面積鋪人,做門店蹲點調研,對券商來說也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事。

行業裡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中概股公司,大部分都是以開放文化著稱的網際網路公司,但對A股券商卻存在鄙視鏈,擁抱平等開放的他們一向不喜歡跟內資券商和基金玩,好像高貴的皇冠會掉。

配圖來源:網際網路與娛樂怪盜團,《有兩種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以及A股網際網路》

國內券商又喜歡追逐那些看起來很洋氣的公司,非要去覆蓋人家,但是發報告也大多只能基於行業判斷,拆拆報表,算算單店模型。

此次在瑞幸上的集體翻車,也是能算一個被逼無奈下的欠缺審慎。但是作為承銷保薦券商和審計師,接觸公司管理層和內部數據的機會是要遠大於分析師的,又該如何自洽呢?

簡而言之,對瑞幸自爆這件事,我們應該有一個客觀的思路去看待,保持獨立思考,不要去迷信那些自稱早就知道的人。

01、不可持續和造假的區別

大部分人質疑瑞幸的點在於補貼燒錢、快速擴張不可持續,總有一天要出事。

這跟造假根本就是兩回事。

不可持續的含義,是補貼燒錢,快速擴張的情況下是,每一杯咖啡都是真實的,最後只是燒錢燒光了而死,為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捐軀,不是烈士也是勇士,這個維度並不存在任何誠信問題,消費者得到了實在。

消費者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免費或便宜的咖啡。瑞幸能不能賺錢,他們不關心也不在乎。

造假的含義,是吹泡泡,是刷單,虛增收入費用,用假數據去融資騙錢,欺騙大眾和市場。

所以大部分人對於瑞幸的質疑,根本不在問題的本質。

如果要說兩者的關聯,商業上的不可持續,或許是需要去財務上造假的原因。

02、造假和崩盤的區別

古話說「水至清則無魚」。

任何公司無論上市不上市,100%乾淨的大概率也做不到多大。

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報表調節、造假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是客觀事實,在很多上市公司身上都屢見不鮮。

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自己去想,想不明白也沒事,畢竟這事,也不需要每個人都明白。

另一句古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適當的使一點手段,達到某些階段性目的,無傷大雅,沒得罪人,就這麼過了。過了這個坎兒,千億市值,大老闆,成功人士,萬千寵愛;如果玩過頭了,錢沒了,也融不到錢了,爆倉崩盤,萬人唾棄,千古罪人。

造假不一定股票會跌,造假也不一定會崩盤。

造假有程度之分,而崩盤與否取決於有沒有錢,或者說,公司和老闆還能借到多少錢。

如果對這個層面毫無認知,就算此前懷疑瑞幸,也不可能從做空賺到錢,所謂的早知道也都是白瞎。或者只能空著等著,剩下的,看命。

為什麼A股做多容易做空難?原因也在於此。中國有渾水就可以了?此言差矣。

渾水不會在中國,就算出現也沒有用,而且大概率會結局悲慘。原因如下:

1、 A股雖然可以融券,在香港市場的一些工具也可以做空,但是融券能融到多少?有的票根本融不到,看似門開著,卻根本沒有路。沒有賺錢之路,就沒有動機去做空,損人不利己。

2、 A股仍是一個單邊做多的市場,就算知道某公司業績不好,或者存在造假,股價不一定會跌。

上市公司大股東只要沒有黔驢技窮,都會各種手段護盤。外部對手方獲勝概率極小。

3、做空不僅僅是單一的基本面因素,而是「基本面+資金面+宏觀市場」環境的綜合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以,國內根本沒有做空的土壤,是無法長出「渾水」這樣的「奇葩」的。

03、崩盤和自爆的區別

瑞幸這次到最後其實是自爆,與A股很多公司崩盤後還死不承認,大不相同。

瑞幸的陸老闆、錢老闆們都是深諳資本市場的人,他們最後的決定大有棄車保帥之意。

還有一種猜測是,這些老闆們早期都動用了股權質押套現,甚至可以在公告之前做空,對衝風險。所以即便聲譽盡毀,也還算是大賺特賺。

最終法律的審判,會讓這些人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04、另一些有趣的現象

瑞幸這次的事件,也映射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1、過於高看中概股。

很多投資者習慣性高看中概股,貶低A股,就好像中概股公司不屑於國內市場一樣,都有一頂高貴的皇冠。

他們認為,能去美國上市的,就是高大上。

他們認為,美國市場對於造假懲罰嚴厲,為什麼要做,沒有動機。A股市場造假比比皆是,肯定國內市場上市公司質量差啊。

但本質上,難道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麼。

雖然美國市場對造假懲罰嚴厲,但是美國市場上市快,不要求盈利,這是一些不要求淨利潤只用做高收入企業享受高估值的天堂。

不要求利潤,高額的費用支出,這樣的財務特點,本就是刷單造假的溫床。

畢竟人生苦短,賭贏了單車變摩託的事,對很多賭徒心態的創業者來說,未必不是一筆划算的帳。

2、很多券商報告之前分析瑞幸都習慣性聚焦在幾個點上,感覺也有點跑偏。

l好不好喝根本不重要。

分析師們聚焦在瑞幸好不好喝,還分析了各種咖啡豆和衝泡方式,也算是用心良苦了。還有些觀眾也很入戲,非要去爭論個好喝不好喝。

好喝不好喝在瑞幸的整個布局裡根本就不重要。好喝不好喝是一個主觀判斷,喜茶也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海底撈也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小編身邊的朋友就形形色色,有的一味詆毀瑞幸難喝,有的覺得瑞幸星巴克都很難喝,還很難得的有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說瑞幸比星巴克好喝多了。

用好喝不好喝來判斷瑞幸好不好,估計要精神分裂吧。

l性價比高不是絕對只是相對。

有的報告和文章還很喜歡講的點就是瑞幸的性價比高,讓人喜歡。

有的又說瑞幸跟星巴克比是便宜,但是跟便利店的比也貴啊。15塊的瑞幸和30塊的星巴克,是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強的價格感受差異。

但是15塊的瑞幸和12塊的便利店咖啡,消費者在意的是3塊錢麼?不是的!瑞幸品牌是新興潮流調性,便利店可沒有,多出來的3塊錢就是為調性買單的。

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在公司電梯,手上拿著瑞幸和手上拿著全家,心情是不一樣的。

l容易忽視執行力。

執行力這個東西其實一點兒都不虛,是一家公司在商業叢林種能夠存活的最實際的作戰能力。

一定程度上說,小編認為這幾乎是企業的一切,比什麼市場空間,什麼狗屁戰略,要重要得多,恰好瑞幸就有這一點。

對於消費,很多時候是供給創造的需求,Availability/Delivery,也就是鋪貨和履約的概念。喝咖啡和茶飲,是很多人的習慣了,只要不太難喝,宣傳和布點配送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結語

最後小編想說,瑞幸管理層財務造假,然後還甩鍋給個別員工的行為實在是非常惡劣。

不僅僅違反了中美證券法,還丟盡了中國商人的誠信。

瑞幸目前的結局,對這家公司和它的普通用戶來說,實在遺憾。

如果瑞幸能夠慢慢做,誠心服務客戶,尊重最基本的商業原則,別老想著資本運作割韭菜,咖啡這件事,本身也可能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相關焦點

  • 被爆財務造假的瑞幸咖啡,App Store商店擠滿了前來「消費」的人
    瑞幸咖啡2017年才有首家門店出現,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500強中的第199名,並且處於瘋狂的擴張期,各種線下門店不斷開放,也許還有許多的消費者沒有聽說過瑞幸咖啡,但是當你知道了這次財務造假事件之後,勾起你欲望的搜索讓你忍不住去下載瑞幸咖啡的軟體了。
  • 瑞幸咖啡不造假能活嗎?——再讀《瑞幸閃電戰》
    身邊沒有瑞幸咖啡館,也沒喝過瑞幸咖啡,只是早前讀過沈帥波寫的《瑞幸閃電戰》。讀了《瑞幸閃電戰》,對瑞幸咖啡頗具好感,打算有機會去大城市喝一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瑞幸咖啡還沒喝,「造假門」已讓它蜚聲海外。為了看清「造假門」,又重讀了一遍《瑞幸閃電戰》。
  • 大家都知道瑞幸在作假,只有渾水說了實話
    該消息一出,瑞幸股價迅速下挫,盤中一度跌超24%。至於表中的綠線是機構做空,還是管理團隊拋售就不好說了。上一篇倪叔就分析了瑞幸割韭菜的各種騷操作,沒想到早就有機構潛伏在瑞幸裡,做調查和取樣了。我的觀點還是一樣,一家不能從各個方面努力賺錢的公司,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1做零售不賺錢?
  • 獨家| 5位員工講述:造假風暴中,我所了解的瑞幸咖啡
    (相關文章連結《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做空報告參與者講述:我們是這樣調查瑞幸的》)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反思
    作者雪球ID: @CharlieChio知道瑞幸是在18年春,免費拿了一杯美式。上市之後,第一次看了招股書和業務模型。2019年9月,開始進行深度研究。以下闡述我對模式的研究歷程和當前反思,共分為三個大問題。瑞幸模式是否成立?數據造假下的單店模型是否盈利?管理層&團隊問題。問題一:瑞幸模式是否成立?
  • 瑞幸背後的VC/PE投資人,為什麼不出來發個聲?
    這兩周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很多媒體的報導,大家也看到了。可是吃瓜群眾臉上戴著口罩,心裡帶著遺憾:瑞幸背後的VC/PE投資人,為什麼不出來發個聲?匯叔能懂你們的感受,近日又閒得無聊,試著猜一猜。第一,他們應該都挺忙的。
  • 今天瑞幸為什麼賣爆了?
    今天的朋友圈都在刷瑞幸。老實說,作為咖啡小白,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最早知道瑞幸,大概是兩年前,朋友圈裡不斷有人轉發的領優惠券的連結,可以低至1.8折甚至免費喝咖啡。瑞幸遭遇造假危機,卻迎來訂單高潮。其實,消費者的心態並沒有那麼高尚。在透視記者做的隨機採訪中,不少消費者擔心的是「我的充一送一的券怎麼辦?會不會不能用了?」「瑞·國貨之光·幸」要是因為這次暴跌而倒閉,我們以後還去哪裡喝不到1.8折的咖啡呀~股價大跌居然炸出一場「咖啡擠兌大戲」。
  • 瑞幸咖啡造假,只是入門級!在美股「騙子名人堂」裡,不配有姓名
    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通過帳面數字,憑空做出了22億元人民幣的虛假銷售額。這對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絕對是件大事兒,但是,對於美國上市公司來說,真是算不事兒。千萬別忘了那句話——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 瑞幸咖啡造假的覆車之鑑
    □ 閆 冬近日,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針對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11.75億元人民幣)達成和解。瑞幸咖啡也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公司已經和SEC就特定前高管和員工的偽造交易行為調查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
  • 造假疑雲成真!除開那些不為人知的隱秘,瑞幸崩了跟你有幾毛錢關係?
    沒有一絲絲準備,在美股上市,用美國投資者的錢來補貼國內消費者的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就這麼崩了!所有人都看呆了。瑞幸造假疑雲成真這次瑞幸咖啡的自查自糾緣起於兩個月前渾水的那份做空報告。這份報告直擊瑞幸兩大命門——數據造假和商業模式不可持續。
  • 大起底:瑞幸咖啡為何「自爆」22億元造假?
    4月2日,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宣布,在審計2019年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公開「自爆」財務造假,瑞幸咖啡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天股價暴跌75.6%,市值縮水至16億美元。
  • 觀點 | 瑞幸造假事件背後的ESG問題
    瑞幸所聘請的審計機構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的審計時間是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自曝的造假期間是2019年,從時間上看,瑞幸造假的時間和安永的審計期間並不重合。4月3日晚間,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聲明:稱其發現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員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過虛假交易虛增了公司相關期間的收入、成本及費用。
  • 詳解瑞幸造假:為何自曝造假、劉劍是誰、瑞幸會倒閉嗎?
    「資本偵探」注意到,根據瑞幸披露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截止前三季度總收入為29.3億元人民幣,而根據目前公司披露的從第二到四季度總計22億元銷售造假,這也就意味著超公司實際超過一半以上的收入是不存在的。
  • 瑞幸之後,華爾街不會再為商業模式造假企業買單
    瑞幸造假已不是「一樁事件」,而是一個分水嶺:在此前和此後,中概股和中國大量待上市公司所面臨的資本市場環境,毫無疑問是截然不同的。對於那些本來計劃著、或說有希望在今年登陸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的公司來說,步調顯然被迫放緩了。
  • 瑞幸財務造假對326家中概股啟示:羅煒談防火牆與合規
    但是他的反駁在我看來其實挺蒼白的,為什麼?你的反駁要基於事實來反駁,但在瑞幸的回覆裡其實沒有太多的細節。前面兩種策略的前提,是企業自己知道企業內部幹了什麼。企業的高管、創始人、董事會都知道企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這兩種策略。但是還有可能出現第三種情況:董事會不知道真實的情況,高管及創始團隊向董事會隱瞞了真實情況。
  • 瑞幸自爆22億財務造假,到底誰才是幕後造假受益者?
    2017年6月16日,福建寧德屏南人陸正耀控制的瑞幸咖啡成立;2019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招股書*;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共募資 6.95億美元,同時也刷新中概股IPO上市的最快速度;2020年1月11日,瑞幸咖啡在美國成功發行4.6億美元的可轉債、增發6.7億美元的股票,共募資 11.3
  • 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的啟示——基於300多家中概股的研究分析
    第二種策略,就像瑞幸所做的,就是反駁。但是他的反駁在我看來其實挺蒼白的,為什麼?反駁要基於事實來反駁,但在瑞幸的回覆裡其實沒有太多的細節。前面兩種策略的前提,是企業自己知道企業內部幹了什麼。企業的高管、創始人、董事會都知道企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這兩種策略。
  • 親歷造假風波的瑞幸咖啡店員:以前種種不合理行為,現在都想通了
    對於一線員工而言,單號不連續對出餐非常不友好,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漏單。就這個問題,她還專門和店長討論過,店長也不知道原因。▲從瑞幸的小票上可以發現,按順序點單出來的單號卻都不是連續的「現在回想起來,此前種種不合理行為,都被後來爆出的財務造假解釋通了。」小娜說,但在當時,大家都沒有去細想。
  • 獨家|親歷造假風波的瑞幸咖啡店員:以前種種不合理行為,現在都想通了
    對於一線員工而言,單號不連續對出餐非常不友好,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漏單。就這個問題,她還專門和店長討論過,店長也不知道原因。▲從瑞幸的小票上可以發現,按順序點單出來的單號卻都不是連續的「現在回想起來,此前種種不合理行為,都被後來爆出的財務造假解釋通了。」小娜說,但在當時,大家都沒有去細想。
  • 瑞幸咖啡暴跌熔斷,在美上市企業財務造假,後果很嚴重
    根據在美中概股新聞報導,瑞幸咖啡稱調查顯示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在2019年Q2到Q4偽造了22億元的銷售額,瑞幸盤中遭遇多次熔斷,收盤下跌75.57%。不得不佩服國際做空機構的眼光獨到和專業性,為什麼國際的做空機構會盯上瑞幸呢,主要是瑞幸太符合這些做空機構的胃口了。股價不斷創新高,模式創新並沒有先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