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合作示範區建設教育創新研討會在山東濱州舉行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濟南11月22日消息(記者 丁 聞)「教育孩子,父母要先自我教育。」「濱州『家校共育』合作示範區建設教育創新與發展研討會」11月21日在山東濱州經濟開發區實驗中學舉行。來自中國關工委、教育部關工委、中國教育發展中心、共青團中央、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關工委的領導,教育界的專家、教師、家長代表以及寶島臺灣的教育專家等數百人共聚一堂,各抒自見、暢所欲言、指點未來,為中國家庭教育的發展出謀獻策。

  

大會現場,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傅國亮作主題發言

  研討會由濱州市關工委、市教育局、濱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濱州經濟開發區關工委、區教育局、北京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研討會為何能邀請來教育界如此多的名流大腕?濱州經濟開發區教育局長呂春勇,「寬容、寬厚、寬鬆」的「三寬」家長教育理念的首倡者蕭斌臣等談到了其原因,即濱州經濟開發區與北京大學「三寬」家長教育團隊合作啟動「蒲公英 家校共育暨家長教育服務工程」示範區建設。

  作為北京大學「三寬家長教育」課題組組長、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的蕭斌臣,在研討會上分享了「三寬」團隊與濱州經濟開發區合作共建「家校共育」示範區的體會。他說,「三寬」團隊立足北京大學,現有專家、講師、諮詢師344人,是國內迄今為止學科門類最齊全,研發成果最多,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家長教育機構,在6年的發展歷程中,創建過很多的第一,包括第一個給經過系統學習的家長頒發合格家長證書,第一個發布家長教育現狀《白皮書》,第一個連續舉辦4200餘場家長教育講座,第一個與團中央聯合舉辦「蒲公英 全國家長教育服務計劃」等。而最有突破意義的工作就是與地方政府、關工委、教育局聯合共建「家校共育」示範區。

  

蕭斌臣院長的精彩演講

  蕭斌臣先生在研討會上說,開展「家校共育」對於學校和家庭而言是戰略雙贏,不僅不會增加學校的工作負擔,還會全面緩和家校矛盾,改善家校合作關係,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子女教育質量。「家校共育」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是在校學生,它可以把學生從錯誤、功利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解救出來,從繁重的應試教育中轉移到創新教育中來。實踐表明,許多家長已經從只盯孩子分數轉變到重視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家校共育」還是公民教育、全民教育的重要推手。從家長教育、「家校共育」入手,終極目標是要改善一方教育生態,提升一方公民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

  蕭斌臣表示,感謝濱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和教育局領導的高瞻遠矚,為示範區建設提供了足夠寬鬆的環境,近一年來,「三寬」團隊在濱州投入了上百人次的專家資源,除了家長教育培訓和教師培訓外,還開展了地方講師團選拔、家長讀書會建設、學校家委會平臺建設以及學生國學課程、科學素養課程的植入和科普基地的建設。

  呂春勇先生在會上說,為了響應習近平主席重視家庭教育的號召,實現開發區發展「大教育」的戰略構想,濱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決定與北京大學「三寬家長教育」課題組、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實行戰略合作,用3年時間,在開發區共建「蒲公英?家校共育暨家長教育服務工程合作示範區」,實施家長教育、教師培訓、學生成長、公民教育「四大工程」,通過全方位、多領域深度合作,傳播和普及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幫助開發區城鄉家長更新觀念,擺脫困惑,走出誤區,讓全區廣大兒童少年在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呂春勇局長發言

  呂春勇表示,自2015年4月合作啟動以來,「家校共育」示範區建設的工作開展的有形、有聲、有色、有效。共舉辦8期60場培訓和8次沙龍諮詢活動,其中教師培訓30場,參訓教師近1萬人次;家長培訓30場,參訓家長4萬人次。家長和教師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之高前所未有。通過教師的全員培訓,不僅使開發區全體教師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師德水平,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為今後更好地進行家校溝通打下了良好基礎。許多教師反映這是「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培訓」,並因此受益很大。通過對家長的培訓,使開發區廣大家長發現了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認識到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多數家長表示收穫很大,並紛紛表達對北京大學專家和開發區教育局組織這一「民心工程」的感激之情。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協會副會長傅國亮,中國教育發展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周滿生先後做了主題發言,對濱州經濟開發區的「家校共育」模式表示肯定和讚賞。傅國亮先生對教育部剛剛頒發的《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進行了解讀。他說,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家庭教育獨立發文,他說明,在今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育部將會主動承擔主角而不再是配角,家校互動、家校共育將成為新常態。從這個意義上看,濱州經濟開發區與北大三寬團隊的合作,已是先行一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確實可喜可賀。傅國亮高度評價了「三寬教育」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周滿生先生表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底色,因此家庭教育的主題、方向和根本任務是「樹人」、「育德」,是培養人,這一點需要讓所有的家長都明白。他借鑑習總書記對於「價值觀」的形象闡述,說現代教育結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家庭教育就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這第一扣至關重要。周滿生表示,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家長教育、學校教育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這給我們研究「三寬教育」開闢了新領域。他還就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提出了看法。

  山東省教育廳、濱州市的相關領導也在會上做了重要發言。研討會上,來自教育部及濱州開發區的領導、北大三寬專家、美國及臺灣學者、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還圍繞「家校共育」濱州模式展開現場研討,大家對濱州模式的價值與意義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前期的嘗試對於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鮮活的例證和可資學習與借鑑的經驗。

  「染於蒼則蒼。教育,始於家庭。」「在家校共育的實踐中,濱州無疑是先行了一步,開了個好頭。」「家校共育更有效,教育創新看濱州」……

  一個個重量級嘉賓和對教育研究有深厚造詣的專家或發言或討論,思維碰撞在此交融,智慧火花激情四濺,群情熱烈,語音鏗鏘。研討會由三寬家長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虹女士主持。

  

現場研討

  作為研討會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下午的「家校共育」課程、服務觀摩與體驗活動更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其中包括北大三寬團隊中完全從家長成長起來的專家、濰坊市中小學家長聯合會會長遲志芳題為《家校合作,服務孩子成長》的講座;三寬家長教育研究院美國分院院長肖雲在大洋彼岸與萬裡之外的濱州獅子劉村「三寬苑」的家長讀書會「隔空唱和」;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學家郭紅鋒為濱州開發區中小學的科學、數學、地理、物理教師主講《動手學與科學素養》的天文課堂;由北大「三寬」名師劉麗萍為教師團隊個人成長度身打造的「自我覺醒與愛的力量」;濱州家長教育種子教師培訓暨三寬講師選撥活動;由中華吟誦學會理事,古琴名師楊芬老師為幼兒園孩子設計的國學經典吟誦課程;而三寬的青年骨幹講師高寶月則把《注意力訓練》課程變成一場有趣、有料、有玩、有笑的遊戲,讓家長和孩子們欲罷不能。

  

現場觀摩

  一天的論壇,十多個環節,相同的主題、呈現出不同的精彩。置身於氣氛熱烈的論壇會場,使人完全忘了室外的北風料峭,這麼多熱衷家庭教育,踐行家庭教育的人匯聚於此,張揚著一股子力量,這力量必將帶動濱州及其兄弟縣市、省市甚至全國的家庭教育走得快一點,再快一點!讓中國的孩子幸福多一點,再多一點……

  據了解,「三寬」家長教育理念通過在各地的實踐和媒體傳播,在全國各地家長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和廣泛的共鳴。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在學校和家長中成功貫徹「三寬」家長教育理念的一個樣板。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版圖面積189.2平方公裡,轄3個街道辦事處,188個行政村,社會人口20萬。現有中小學13處,專任教師740人,在校生12925人;區實驗幼兒園、街道中心幼兒園及小學附設幼兒園11處,幼兒教師257人,在園幼兒2780名。近年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教育事業實現了突破性發展;在立足於「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教育」 ——教師教育和家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將「大教育」納入全區總體發展規劃,並付諸實施。

相關焦點

  • 構建「家校合作」與「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人民網北京8月7日電(劉婧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極為重要。」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奉雯認為「家長學習中心」是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對促進「家校共育」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 親師合作 家校共育 涇陽德育教育品質發展
    26日,組織召開交流研討會,會議由教育局黨委委員閆學軍主持。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龐曼就家校共育及兩個課程實施情況進行點評。點評指出,涇陽按照「統籌謀劃、考察學習、立足實際、科學研討、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努力構建科學規範的家校共育管理體系。試點工作開展實施以來,家校攜手、合力育人的實際效果明確顯現,家長和社會反響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家校共育教育敘事研討會在區教育局開展
    2020年9月4日上午,四川創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員楊豔芳老師一行到訪區教育局,與我區參與家校共育省級體制機制改革項目教育敘事撰寫的老師們一同探討教育敘事寫作。 會上,老師們各自講述了自己撰寫的教育敘事的主要內容
  • 教育信息化與家校共育融合,欽家智能校服平臺助力學校新樣態打造
    「家校合作要賦權家長監督和指導學校工作。」「讓家校之間的關係,從三角形到同心圓,構建和諧綠色的溝通氛圍。」 ……一場教育信息化主題研討會,充分展示國內許多學校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並以實際行動加快校園信息化步伐。7月4日,由校長會、企業微信、騰訊教育聯合主辦的「構建家校溝通渠道,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教育信息化主題研討會,在上海順利舉行。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學校開展家長陪餐活動,並不是簡單的「陪吃飯」,更是是給家長一份「安心」,給學生一份「健康」,給家校共育搭建一個「平臺」,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工作,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和孩子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架起了家長與學校親密有效溝通聯繫的橋梁。一直以來,現代實驗學校以「家校同心共育」為理念,重視家校共育,多措並舉共築家校共築家校合作網絡。線上線下聯動。
  • 東安縣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組織家校共育研討會受農村歡迎
    本網訊(通訊員 李靜)為進一步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集團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合力育人的穩定機制,5月19日下午,東安縣第四督學區組織東安一小教育集團在臺凡市小學舉辦家校共育研討會,集團內8所學校校長及家長學校負責人共三十餘人參加。
  • 家校合作齊努力,共育英才成棟梁——記初中部家校共育工作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蘇霍姆林斯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馨港灣,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家校合作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教育不僅僅只靠學校,家長作為「教育原始的委託者」在現代教育上仍尤為重要,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互聯共育,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
  • 三載耕耘共成長 家校共育百蕊紅
    在多方同心協力下,創造了239天新校籌建並提前一年開學的奇蹟。構建「校內外並育共同體」學校重點推進九年一貫制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家校社區並育工程,設立有家校服務中心,還安排了專人負責家校並育相關工作。在校外並育方面,學校與南聯社區建立了教育聯動機制,與南山區衛計局、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構建健康醫教聯動機制,與光大銀行構建金融理財教育聯動機制等。
  • 山東平邑:實驗小學舉行「家校共育 師德師風」推進會
    7月11日下午,平邑縣實驗小學全體教職工在第四校區會議室舉行了「家校共育 師德師風」推進會建設推進會。集中學習了《實驗小學2020年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實施方案》,著重學習了教師從教行為的禁令和師德師風自查回頭看,為教師職業行為確定了「規矩」。
  • 山東大學「校友之家」啟動儀式暨「聚創齊魯」工作研討會舉行
    8月12日,山東大學「校友之家」啟動儀式暨「聚創齊魯」工作研討會在青島佳諾美術館&SKY88 CLUB舉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出席活動並為19010001號「校友之家」授牌。山東大學校友會代表與青島校友會代表籤署了《「校友之家」共建協議》,首個「校友之家」由山東大學校友、青島佳諾集團董事長郭維佳承辦。
  • 打開校門做教育——市外國語學校 「家校合作共育」的思考與實踐
    學校、家庭從來就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島」,而是彼此聯繫、互相補充的教育「環島」。「打開校門做教育」是「博雅」教育的宗旨,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二)家校合作共育的內涵我們所實踐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內涵,在於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父母了解參與學校生活,實現家校之間有效的互動溝通。具體包括:指導父母如何處理好家庭關係,如何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教會如何當好父母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等。
  • 一線教育人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企業微信匯集百餘大咖探路未來教育
    家長作為連接學生與學校的紐帶,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校共育」這一話題備受社會關注。隨著數位化與信息化走近生活、走進家庭,未來教育裡家校共育的輪廓將是怎樣的呢?日前,由企業微信、騰訊教育及校長會聯合主辦的「構建家校溝通渠道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主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 長沙市實驗小學成立「家和學院」 探索家校共育創新模式
    紅網時刻5月16日訊(通訊員 彭冰凝 汪小哈 記者 蔡娟)歷經百年發展的長沙市實驗小學,緊跟時代步伐,通過成立家和學院建立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不斷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5月15日,長沙市實驗小學舉行家和學院成立儀式。
  • 搭建家校合作平臺 共育祖國未來——吉安縣城關一小家校合作教育...
    2012——2013學年,我校以列入江西省家校合作教育試點學校為契機,以「創新中小學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為目標,在省項目組的培訓和指導下,完善了家長學校的各項工作,以「提升家長素質,提高家教水平,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為工作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走出了一條「與社區協作,創新做好家長學校工作」的適合校情的路子, 促進了教育合力的形成
  • 讓家校共育成為孩子騰飛的翅膀
    家庭是孩子誕生與成長的搖籃,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與成長的搖籃,它們就如孩子飛翔的一雙翅膀,缺少了家庭教育或者學校的教育就如斷了一邊翅膀,孩子是飛不起或者飛不高、飛不遠的,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孩子才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那麼如何進行家校共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呢?下面說說我校的一些做法。
  • 山東工業技師學院舉辦第二屆校企合作研討會 與會省內外知名企業達...
    孫科順指出,近年來,山東工業技師學院秉承「立足工業、面向社會、突出特色、服務就業」的辦學宗旨,按照「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多元辦學、內涵發展」的要求,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共育」方針,形成校企按需組合、相互支持、集合優勢、共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在「校企結合、校校結合、產學研結合」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家校同行 家國同興——史家教育集團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
    以深入學校課程改革輻射家校共育我們積極回應家庭教育結構進一步發展需要,以「服務學習」活動連接家庭、學校和社會,從而將家校共育導向廣闊場域的家國情懷,進而以家國情懷涵育學生全面成長。以多向創新育人機制融合各方成長我們持續推進家長治理、家長論壇、家長沙龍、家長課程、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集團課程「家長資源專家庫」等基礎性家校工作,特別是著力增進家長融入學校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讓家校共育改變家庭教育結構
  • 親師合作 家校共育
    學校各部門積極響應:每天清晨、黃昏,校長席璐都會親自守在校門口監督、維護;副校長薛昱帶領家長志願者共同參與治理;各行政幹部、黨員團員經常早早的就守在校門口,明確分工,管理相應區域;尤其值得稱頌的還是尚陽家長志願者隊伍,他們以實際行動認同著學校的辦學理念,以認真的態度跟隨著學校發展的腳步,以默契的配合履行著共建共育的家校精神
  • 家校共育,1911學堂彰顯第三方平臺力量
    1911學堂高管多畢業於清華大學,從涉獵廣泛的在線教育平臺逐步轉型為家長教育平臺的過程中,積累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及一體化學校等全國知名高校和中小學校的家長教育專家與課程資源。在清華附中一體化學校支持下成立的「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致力於為學校提供完備的家校共育解決方案,協助學校建設家校共育特色校。
  • 校區動態||家校合作,共育英才--新橋墩頭小學家委會
    家校合作 共育英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實現高質量學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紐帶,通過家校合作可以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