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學科界限,
課改新探索之「項目式學習周」
「為什麼這個星期的課程這麼好玩呀?」
「因為這是我們的『項目式學習周』呀!」
合作,發現,探究,情景模擬,實驗操作,體驗式學習……
不拘泥於教材,不局限於課堂,圍繞主題任務,融合多個學科……
深化課程改革,探索多元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這是我校新教改探索的一個重要嘗試——「項目式學習周」。
Target:在項目組多個學科教師的帶領下,全年級學生一起走入生機勃勃、廣袤無垠的植物世界,去了解植物的表徵,探索植物隱藏的詩意和科學奧秘,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科學探究意識、分享交流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 關於植物的書籍 ↓
在積累4-5本植物類書籍閱讀量的前提下,收集關於植物的成語和詩句,了解植物命名的規律,學習書寫植物的寫作技巧,展示植物觀察日記,在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發現植物的美。
↓ 植物中的數學美 ↓
↓ 植樹問題 ↓
↓ 牛頓的植樹問題 ↓
通過課前研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用植物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數學建模,理解並掌握植樹數量與間隔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在快樂的英語氛圍中,學習植物相關的英語詞彙和歌曲,進一步學習基本表達句型,閱讀小短文;培養學生觀察植物的能力和保護植物的愛心。
學習花的結構,感受植物生命的意義;學習葉綠素對光合作用的意義,藉助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及動態變化全過程的分析認識植物對地球的重要性,提升保護環境的意識。
感受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像閃爍著的熊熊火焰,是那樣豔麗、華美、和諧、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又是那樣粗厚有力。在藝術的浸染中,激發學生對植物創作的願望,體驗繪畫的快樂。
音樂學科圍繞「花兒與音樂」開展教學,學唱歌曲《茉莉花》《雪絨花》(中英文);對北京兒歌《打花巴掌》進行歌詞編創;在美好的音樂旋律中培養孩子發現美、感受美、歌唱美。
創設運動學習情境:小種子勇於克服心理障礙破土而出,成長過程敢於面對困難,感悟生命的力量。作為「小種子」的學生則要學習前滾翻時團身滾動、控制平衡的要領,較標準地完成前滾翻的技術動作,較熟練掌握滾翻能力。
課程通過市花、國花和自己種植植物的資料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使用關健字搜索方法,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主動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I wonder why?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從前期準備到合作學習、成果展示,孩子們跳入多個學科老師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識挖掘「通道」,打開了廣闊的植物世界大門,孩子們的自主性被喚醒了,創造性被激活了;還培養了協作溝通的能力和細心觀察的科學態度,形成了尊重生命、親近自然、關注環境的責任感,收穫滿滿!
編輯 / 深外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