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親情離我更近

2020-09-03 家庭教育諮詢陳小剛



聽!!!

這熟悉的聲音像不像您孩子的呼喚?

爸爸別走······

媽媽別走······

每年春節過完,無論是火車站,客車站,高鐵站,飛機場······

有多少個孩子看著父母上車?

卻無力挽回

父母含著淚水離去

孩子只能在背後看著父母的背影

然後被爺爺奶奶拽著

喊著

爸爸媽媽別走

爸爸媽媽別走

······



可是最終給孩子最大的謊言就是:

你成績不好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於是到了開學季

孩子們拼命學習

考高分

他們不想爭第一名

他們是想著考了高分

儘快的看到爸爸媽媽

每年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身邊不斷上演著

我知道爸爸媽媽是為了家

可是我的童年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多少次我只能把爺爺當爸爸

把奶奶當媽媽



直到有一天

我長大了

跟父母有了共同的話題

距離越來越遠

可是2020年這場疫情

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讓我裡親情更近

我們在家呆了兩個月

很多人抱怨在家無聊



但是對於父母常年在外的我

我覺得這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機會

爸爸媽媽可以照顧奶奶

爸爸媽媽可以陪著我

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阿

疫情無情人有情

疫情讓我們全家人的親請更近

疫情讓中國14億人口的親情更近

疫情當前

我們都知道武漢相對嚴重

可是四面八方的醫護人員並沒有恐懼

接到通知後

立馬衝上前線支援



讓患者感受到莫大的安慰

這不是親情勝似親情

疫情將14億中國人緊緊連在一起

這難道不是讓親情更近嗎

最後我想說疫情只是暫時的

而14億中國人的親情卻是永恆的

我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手挽著手

心連著心

一起抗擊疫情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離我很近了」,義大利疫情讓荷蘭人擔心
    「我們已經預訂了周末的旅行,但現在我對這種旅行方式深深感到懷疑。」她說,她並不是很害怕被新冠病毒感染,而是擔心自己會被卡在義大利。 21歲的羅米原本打算在兩周內飛回義大利,但疫情的爆發現在似乎使她的工作陷入混亂。她說:「我不害怕回去,但老實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真的離我很近。」 羅米必須重新上班,她的男朋友還在米蘭生活和工作。他目前正在醫院實習,很可能會接觸到該病毒。 除了在義大利造成7人死亡外,該病毒還在伊朗爆發,歐洲各個國家也在採取措施。
  • 福田分局林建玲:「我離疫情近一點,群眾就離疫情遠一點」
    疫情發生後,她主動申請支援基層,前往通心嶺派出所紅荔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不用擔心,我撐得住」作為分局首批支援社區防疫工作的隊員,林建玲和社區工作人員、社康醫生組成了三人小組。 從2月10日開始,林建玲就和三人小組成員在紅荔社區一起走訪居民、上門核查。
  • 疫情,親情
    疫情,親情---耿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學校延期開學,同時給學生上「網課」。考慮到部分學生家中沒有寬帶、流量成本較高等問題,學校以送流量、發現金等形式予以補助。但是,就是因為這次疫情,不少同學在家裡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這些學生用這些事件時間進行反超,他們有了大量的刷題時間,他們抓住了這個時間去反超,這個時間的確是很棒的機會,這是就是比誰更自律。
  • 疫情下朝夕相伴愈顯親情珍貴,擱置近兩年的繼承糾紛一朝化解
    突如其來的疫情,卻在親情間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這起案件成功在線調解。疫情的發生,讓更多人重回家庭,朝夕相伴的日子讓大家感悟到親情的珍貴,相比劍拔弩張的對立,更多人願意選擇偃旗息鼓、回歸親情。資料圖,張存 製圖當事人主動求調解2018年7月,王老太的老伴兒因病去世。
  • 你認為堂兄弟和表兄弟哪個親情關係更近呢?
    網友:堂兄弟和表兄弟哪個親情關係更近的問題,是這樣的。堂兄弟是父親的哥哥或弟弟的兒子,大家同屬一個爺爺奶奶,是第三代血親關係。而表兄弟是父親的姐姐或妹妹的兒子,他們與自己不同爺爺奶奶,但他們的母親與自己的父親是第二代血親關係。
  • 有一種親情叫不離不棄
    她面對著人生最艱難的選擇,是選擇親情,放棄「考研」的願想,儘自己的努力去挽救親人的生命,還是放棄親情,去選擇逃避,儘管她有理由可以這麼做,剛走出校園,沒有經濟能力。但她並沒有猶豫,而是毅然地選擇了親情。為了籌集治療費,她東奔西走,四處借錢,然而也只是杯水車薪。但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就不會放棄,而是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她覺得為了親人,無論多麼艱難,就算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 這一次,讓我離翻譯夢更近一步
    作為一名非英語專業學生,我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中英翻譯。不同語種間的文化交流讓我覺得既神秘又神奇,系統的進行英語學習後,我仿佛握住了一把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它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的世界。
  • 山東高考作文|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疫情,讓人心貼得更近
    庚子年早春,新冠病毒襲來,中國經歷了疫情的大考,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有人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這話我信,我是被保護得很好的人,我是多天不下樓,60天不出小區的人。疫情早期,每天的心都是揪著的從庚子年的大年初一開始,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每天都是揪著的狀態。早上一睜眼,第一件事摸手機,看看疫情的報導;6點半準時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晚七點必須看新聞聯播。疫情決定一天的心情,感染人數增加,心裡就煩躁不安。尤其是從初一到十五,我是在焦慮、焦躁中度過的。
  • 「不離鄉土不離親情」享專業化養老
    「我今年74歲,是去年12月入住的;那邊的韓阿婆是我遠房親戚,95歲,今年1月來的;韓阿婆的小姑子趙阿婆也跟過來了,她今年87歲……」近日,在閔行梅隴鎮永聯村吳介巷,在一棟民宅的客堂間裡,唐引娟阿婆向記者介紹著身邊的老人。
  • 英媒:美國離拉美更近,中國幫助拉美卻是最多的
    如今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多很多,我國作為首先對外公布疫情的國家,也是最先遏制疫情發展、抗疫工作做的最徹底的國家。然而直至今日,美國、巴西等國家還處在疫情的侵襲中。世界近一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都在拉丁美洲,所以這個地區的抗疫任務尤為艱巨。有一個國家在此時彰顯了大國該有的風範和責任,那就是中國,北京在拉美地區迅速行動,捐贈醫療設備和物資,盡最大可能幫助並聲援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的所作所為,令該地區的「傳統強國」美國黯然失色很多。
  • 離病人更近一點——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的戰疫「時光」
    新華社武漢2月21日電題:離病人更近一點——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的戰疫「時光」新華社記者王歡、徐海波這幾天,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時常有患者治癒出院,如果其中有山東醫療隊負責的病人,
  • 等著我:發布尋人信息,做好這幾點有助於尋找,離團圓更近
    央視的《等著我》自開播至今,已為12000個家庭實現團圓,功德無量的好節目,不失為造福百姓的好節目。看似頗為龐大的數字,實際尋人完成率僅為4%。並且歷時五年多,藉助社會各界力量,以及無數志願者的辛苦付出換來的結果。
  • 臺媒:金門未來會不會離大陸更近,離臺北更遠
    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30日發文稱,不論在政治或民生議題,金門人都知道,「金門離廈門近,離臺北遠。」儘管臺「行政院」下令暫緩通水典禮,究竟金門要聽臺當局指令、還是要聽地方民意,金門縣長陳福海昨天給了答案。 文章稱,臺中市政府被取消東亞青運主辦權後,民進黨當局日前以「時機不宜」,要求「暫緩」通水典禮,其實臺當局也深知已剎不住金門的通水步伐。
  • 「我的高考作文」——《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
    >我沒參加過決定人生命運的高考,但我始終接受著人生與社會和自然的大考 ,感受這人間親情,體味著世間真愛。「姥姥、姥爺,我想你們呢。」大年初二,回他奶奶家過年的外孫在視頻裡對我們說。在視頻裡看到我們,外孫高興地問我:「姥爺,媽媽說再過三天,我們就回咱們家。」「噢,小宇,聽媽媽話啊,在奶奶家和哥哥姐姐們好好玩啊。」我又對女兒說:「咱們這兒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已經封村封路,你們可能暫時回不來了,你要好好看好小宇。」
  • 讓「家門口的醫院」離群眾更近
    社區醫療日漸完善 仍需各方大力支持 讓「家門口的醫院」離群眾更近製圖/楊誠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金玉 史學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向社區居民提供預防正在中醫科治療脊椎病的王大媽說,這裡離家近,看病方便,收費不貴,治療效果也挺好。記者了解到,芙蓉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按照標準建設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配備了至少300種重要飲片,開展了六類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最大限度滿足了居民對中醫藥醫療服務的需求。
  • 調查顯示疫情致倫敦近三成租房者打算搬離
    【新華社微特稿】新冠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也讓一些人開始思考今後要如何生活。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倫敦近三成租房者考慮疫情結束後搬離倫敦,原因包括遠程辦公更為流行、希望有更大戶外空間。英國《都市日報》12日報導,租房平臺SpareRoom一項針對倫敦租房者的調查顯示,27%的租房者打算搬離倫敦;13%甚至考慮永遠不搬回來,其中超過一半表示不打算遷往其他大城市,而是要放棄城市生活,搬到濱海小城或鄉下居住。調查還顯示,疫情期間,將近四分之一23歲至29歲租房者因失業或為省錢退租,其中不少人選擇與父母同住。
  • 「放下手機抱抱我」是對親情的渴望
    「放下手機抱抱我」是對親情的渴望 發表時間:2015-12-23   來源:  有媒體曾以「你拿手機幹什麼」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隨時「刷手機」,近半數人承認每天「刷手機」3小時以上。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  顯然,手機切割了我們太多的時間,異化了人際交流乃至親情交流。
  • 網際網路科技通信,讓親情常溝通 讓愛無距離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能就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寫照。剛畢業的小劉年,青澀懵懂,當然,到手的薪資也並不充裕,甚至可以說只夠溫飽。房租、水電費還有生活中的各種開銷都壓得人喘不過氣。最大的安慰可能就是每通電話那頭父母的絮絮叨叨。
  • 曾春亮案: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越走越遠只能是離那裡越來越近
    曾春亮案: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越走越遠只能是離那裡越來越近江西曾春亮殺人被捕前,他的兄弟姐妹有三人出過面。曾家有6個兄弟姊妹,59歲的曾辛是老大姐,曾春亮排行老四。家中孩子多,曾家經濟情況並不是很好,父母在2002年左右先後去世,兄弟姊妹間很少走動,相聚大多在過年時。
  • 媽媽是離我最近的榜樣!10歲萌娃兒童節前寫給警察媽媽的一封信
    公安民警是社會治安的守護者,也是這次抗擊疫情一線堅守者之一,正因如此,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了太多美好的瞬間。六一兒童節將至,5月28日,記者在渝北區公安分局寶聖湖派出所看到一封特別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