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資料館:從神秘檔案機構到「觀影聖地」

2020-12-16 國際在線娛樂

  觀眾正在電影資料館外排隊。 供圖/資料館

  位於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

  對於北京的影迷而言,文慧園路三號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地名了。因為它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所在地,如今這裡每周都會有十多部中外經典影片上映。但在改革開放前,它是從不向公眾開放的神秘檔案機構;改革開放後,它才開始承擔起向公眾展映藝術影片、傳播電影文化的功能,逐漸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觀影聖地」。

  開放之初

  打開窮學生的觀影視野

  第一次踏進中國電影資料館大院時,嶽曉湄幸福得腳底好像踩著棉花,是有彈性的。那是1982年,她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資料館工作,一幹就是三十多年。也正是在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春風終於吹到了文藝界,資料館開始逐步開放。

  嶽曉湄出身電影世家,父母公婆都是延安魯藝出來的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對電影的熱愛,可以說寫進了她的基因。第一次進資料館的東郊百子灣拷貝庫參觀,成千上萬的拷貝就曾令她無比震撼。當時,資料館希望用計算機建立一套檔案管理和對外服務的系統,她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膠轉磁」——把電影膠片轉錄到磁帶上保存;她和錄像科的同事每天用130放映機投射到牆上的小銀幕上,旁邊並行用一臺1640攝像機轉錄下來,一邊工作還能一邊看電影。

  那時,她們常常每天上午錄兩部,中午不休息再錄一部,下午錄兩部,晚上還加班錄一部,一天下來最多轉錄六部電影。後來館裡引進了美國的膠轉磁設備,從模擬到數字膠轉磁設備,招聘和培訓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她再忙也依然常去那裡看片子。「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應該是國內看電影最多的人之一。」嶽曉湄說,當時的社會風潮就是這樣,所有人仿佛都被一股勁兒扭著,如饑似渴地學習、工作,充滿幹勁兒。

  改革開放前,作為檔案機構的電影資料館基本處於封閉狀態,一般只對中央機關和重大會議及文化院校機關定向服務,普通人想來看部電影或者借閱資料,幾乎是天方夜譚。嶽曉湄剛來時,她的老處長就遞給她一本保密手冊,再三強調保密的重要性。這種狀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生改變,資料館逐漸打開了大門。第一個十年,開放範圍控制得還較嚴,只面向文藝界團體和院校;到了上世紀90年代便基本放開對社會服務;進入新世紀後,則完全向公眾開放(前提是在國際電影資料聯合會可開放的範圍之內)。

  資料館當初只有一個能容納八九百人的大放映廳,每周二晚上舉行業務放映,兩塊錢一張票,能連看兩場外國資料片,但必須憑電影專業學生證、攝製組的介紹信或有關機關團體的介紹信才能買票,劇組工作人員來看片,還要開介紹信。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這些後來叱吒中國影壇的大導演,在電影學院上學時都是資料館的常客。張藝謀就曾坦言,電影學院講的東西雖然好,但「我們這批學生沒有資料館絕對不行」,都是在資料館裡看片子得到成長的。

  窮學生沒什麼錢,還會想辦法畫假票,試圖矇混過關。這時,美術專業學生就派上用場了,第五代導演、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78級學生何群,生前就曾調侃自己畫過資料館的假票,據說難辨真假。田壯壯還因為拿假票看片被檢票工作人員看出來了,送到了嶽曉湄那兒。「我家跟壯壯家是世交,本身就認識,學生想看電影的心情我們理解,罰款十塊二十塊錢也不至於,所以我們批評教育一下,說下次別這麼做了,也就讓他們看了。」嶽曉湄說。

  上世紀80年代初,資料館舉辦英國電影回顧展,一下子展映40部英國影片,這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次舉行如此大規模的外國電影展映,排隊買票的觀眾擠滿了資料館院子,最貴的黃牛票能賣到一兩百塊錢。從這次展覽之後,法國電影展、義大利電影展、美國電影展都來了,這些好多年不曾見到的外國電影再一次走進中國,成為觀眾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

  那時,資料館對門那條街有不少小餐館,晚上電影散場後,大家都捨不得走,還要在飯館裡邊吃飯邊聊天,說說當天看片的收穫和感受。

  共同記憶

  影迷懷念排長隊的日子

  1996年,電影資料館新大樓建成後,面向公眾的日常電影放映服務重新啟動並不斷擴大規模。最開始每周只開放一次放映,每周四晚上放兩部電影,往往是一部特別經典的片子加一部比較小眾的片子,被有的觀眾調侃為「一個好片一個爛片」。當時北京地鐵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很多觀眾看完第一部後,就急著趕地鐵去了。後來變成周四、周五各放一部。現在,資料館除了每周一不安排放映,其他六天都有放映,一年放映次數超過一千場。

  影評人、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主任沙丹,2007年從資料館開設的研究生畢業後,便一直留在資料館工作。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在資料館看片時,當時這塊北京最大銀幕帶來的衝擊和震撼:「所謂看電影,就是看這樣的電影,或者說看電影,就要到這樣的地方來。」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竟會負責「這個地方」的電影放映。

  2009年之後的一兩年,資料館的電影放映都是沙丹一人在負責。他結合自身對電影的判斷和從網絡上了解到的觀眾口味策劃放映,每周填寫調片單,從膠片庫調取放映的影片。就連宣傳,他也親力親為:豆瓣、北京各大高校的BBS、時光網都曾留下了當年資料館宣傳放映的痕跡。

  身為國家機關的資料館,姿態一點也不「高冷」,與觀眾的互動一直很密切。豆瓣上有個創建於2006年的小組「文慧園路三號」,由一位資料館資深影迷創建,除了介紹和討論放映影片,專門有個帖子叫做「資料館放映各類故障匯總」,裡面全是觀眾一筆筆記錄下來的放映故障,還有不少人吐槽。為此,沙丹也曾跟一些「較勁兒」的網友起過爭執,但他從心底知道,大家其實是「愛之深責之切」,儘管嘴上經常罵資料館這不好那不好,但每周仍然樂此不疲地過來。一來二去,他和好些觀眾反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從2011年開始,有的重點影片放映前,資料館還會組織工作人員做片前導賞,介紹影片相關信息,幫助觀眾更好地欣賞電影。

  隨著中國電影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和影迷文化的蓬勃興起,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名頭越來越響,在影迷群體中的影響力日益壯大。漸漸地,影迷們都知道,在北京有一個小西天,那裡每周都會放特別好的電影,在商業影院很難看到。每當有放映的那天下午五點後,資料館門口就會排起隊,很多觀眾一下班或下課就飛奔過來買票。碰上熱門影片,隊伍甚至排到了小西天牌坊。觀眾小陀記得,2012年夏天,資料館放《蝙蝠俠:黑暗騎士》,買票隊伍在資料館院子裡繞了好幾圈,烈日下排長隊的觀眾非但沒覺得痛苦,反而有種馬上要看到經典影片的興奮。最後放映時,連影廳臺階上都坐滿了觀眾,影片結尾時,掌聲持續了好久。

  2015年,資料館開始和網絡售票平臺合作開展網上售票,觀眾基本告別了排隊的日子,不過,好多資深影迷卻表示,懷念那段排隊的日子。網友「堅持我的」表示,自己在資料館看片今年已經進入第15個年頭,自從去了資料館,其他影院就一概屏蔽,他也因此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影迷朋友。「很懷念那段不論何種惡劣天氣,都在資料館門口靜靜排隊的場景,現在回想起來都不覺得那是種辛苦。」

  放映探索

  聯手電影節挑選展映佳片

  除了固定放映,資料館還會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各式各樣的電影展映。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要屬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單元。

  雖然北影節每年4月舉行,但邀片工作卻在前一年十月份就得提早啟動。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裡,電影資料館收集整理部主任林思瑋就要帶領不到30人的團隊,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邀片,後期還要保證影片的郵寄、通關、翻譯、製作以及各類放映設備的檢查調試。「雖然最後大家看到的展映影片一共500多部,但最初的選片範圍比這個要寬泛得多,光是外片就超過1000部。」

  林思瑋介紹,最核心的邀片部分任務主要由五六名工作人員完成,他們會按照地域進行劃分,給選定的影片版權方發去邀片郵件。「春節之後,他們基本上就是按照『歐美時間』生活了,直到後半夜都要盯著對方的回覆。」林思瑋笑言。

  觀眾對北影節展映的熱情,每一年都給林思瑋帶來驚喜。「2018年開票當天一小時的票房,幾乎相當於2017年一天的票房,十幾萬觀眾鬥志昂揚,在一兩個小時內把票全都搶光,還不斷催促我們加場。」

  現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也在和電影資料館合作,邀請他們負責電影節的展映活動。

  此外,資料館還正在探索國內藝術電影發行放映的新模式。成立於2016年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便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該聯盟聯合國內主要電影院線、電影創作領軍人物、網上售票平臺等多方面力量,致力於在全國各大影院長期放映藝術電影。目前該聯盟已有全國1600多家影院,銀幕數量超過2000塊。

  從略顯神秘的學術象牙塔,到面向大眾的觀影樂園,四十多年來,中國電影資料館一直承擔著布道者的角色,將光影魅力傳遞給每一位觀眾。未來資料館還將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功能,推出電影資料查詢、多媒體展示、影迷互動等服務。(本報記者 袁雲兒)

相關焦點

  • 王曉暉一行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調研
    這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國家電影局領導首次到電影系統直屬單位調研。王曉暉一行考察了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檔案整理保存、數字轉換、數位化修復工作以及《用影像檔案叩響城市記憶——詩性青島》展覽和中國電影學派基礎學術工程建設成果,聽取了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的工作匯報,並對資料館和藝術研究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 中國電影資料館將在福建安溪設立數字備份庫
    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等一批項目將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暨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14日至16日在福建省安溪縣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這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繼50年前在陝西西安臨潼設立素材庫之後,第二個異地備份庫,也標誌著中國電影資料館3.0版邁出了數位化轉型的關鍵一步。孫向輝表示,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將通過建立數據冷存儲和熱存儲系統,建設雲數字檔案收集中心,服務於電影素材的收集和保存;建設安全數據存儲分發中心,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分發利用。
  •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推動供給側...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九大以後,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電影文化資源和研究力量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電影業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城市文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電影檔案資源的需求卻在不斷擴大。這一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研判,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使命任務和行動指南。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與安溪共建數字資源中心
    東南網1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張錦川 林清鍛 許藝燕) 15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正式籤約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標誌著安溪電影大數據產業發展迎來全新時代。當天,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在安溪舉行。根據協議,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藝術影院(安溪店)等一批項目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這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繼50年前在陝西臨潼設立素材庫之後,第二個異地備份庫落戶地方。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與淘票票獨家合作
    11月4日,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宣布與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達成獨家線上售票合作,從即日起,用戶可以通過淘票票購買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的電影票。此次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與淘票票合作,將給影迷提供更為便捷的購票服務,通過線上售票平臺,影迷們能夠查詢上映影片的信息和排片表,還可以在線選座,購票體驗遠遠超出線下排隊。
  • 中國電影資料館矚目亮相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Market市場展會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位全景2019年12月2日,中國電影資料館攜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三亞亮相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Market市場板塊」市場展會。當天下午,位於市場展會入口處異彩紛呈的展位迎來了海南省常委、宣傳部部長肖鶯子,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符宣國等領導的參觀指導。
  • 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18年公開招聘人員公示
    發布時間:2018-06-14  來源:廣電總局  瀏覽次數:304680 根據中國電影資料館2018年公開招聘信息,目前中國電影資料館規劃與信息處外事與國際交流崗、宣傳推廣崗和收集整理部版權管理崗的招聘工作已經完成。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創作(含紀錄片)方向考研分析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指導研究方向:影視創作及理論主要研究領域:影視創作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從〈女人四十〉到〈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看一個人文作者的電影十年》(載《香港電影10年論文集》,2007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考研難度分析
    總分:3612019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戲劇與影視學政治:38英語:38專業一:90專業二:90總分:3502018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戲劇與影視學政治:36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碩士考研歷年錄取分數統計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碩士考研歷年錄取分數統計接下來,才思小編給同學們分享一下錄取同學的分數統計~2019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碩士錄取考生分數2020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碩士錄取考生分數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考研往年錄取分數統計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戲劇與影視學考研往年錄取分數統計2020年招生方向為01電影理論與美學,02中國電影史,03當代中國電影,04外國電影研究,05電影創作理論、06電影產業。2020年複試人數有23人,錄取人數16人,複試錄取比例0.7。
  • 電影《一秒鐘》北京首映禮口碑獲贊 張藝謀張譯劉浩存共話心路歷程
    11月26日,電影《一秒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北京首映,導演張藝謀,主演張譯、劉浩存現身活動現場分享拍攝幕後故事。演員李延、于洋、攝影指導趙小丁、主題曲詞曲作者陳曦、董冬冬、電影推廣曲演唱者單依純、著名歌手老狼等明星嘉賓助陣支持。當晚,張藝謀導演還將影片拷貝盤贈予資料館收藏,希望有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膠片時代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喜劇之最」拍檔展 (1/10)
    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10) "← →"翻頁 8月1日,香港市民在電影資料館觀看
  • 北影節前熱身運動:電影資料館本周影訊
    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開始,盛宴之前熱身暖胃,資料館為你安排大餐前小點。香港電影《碧波仙侶》由長城大公主夏夢與玉面小生傅奇主演。影片原名《金鱗記》,以田漢改編的同名現代戲曲劇本為範本,也可以視為戲曲經典《追魚》的電影變體。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史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史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才思·考研】中國電影史屬中國電影資料館學術型碩士(MA),考試內容為文藝理論與基礎電影理論與中外電影史。指導 研究方向: 中國電影史; 當代中國電影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國電影史、當代中國電影、口述歷史、動畫電影等。
  • 燈塔&Sir電影&毒眸:2018中國電影市場用戶觀影報告
    阿里影業旗下一站式宣發平檯燈塔聯合Sir電影、毒眸,在「Sir電影首屆文娛大會」上發布《選擇的力量——2018中國電影市場用戶觀影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對2018年中國電影的用戶畫像、票房特徵、市場熱點做了系統的梳理。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觀影人次不斷攀升,電影越來越成為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重要文化娛樂形式。
  • 「影視北京」品牌周啟動,京城近50家影院推出觀影優惠
    全市多個院線品牌的近50家電影院推出多項優惠,助力電影業回暖。自10月以來,惠民文化消費季相繼啟動五大文化消費品牌周,「影視北京」品牌周是其中的收官活動。品牌周聯合保利國際影城、北京萬達影城、北京耀萊成龍影城等大型院線旗下共50家影院,楓花園汽車電影院、中間藝術區等小眾特色電影院,推出優惠觀影、專場放映等諸多觀影福利。
  • 《異形:契約》中文預告 38年經典資料館四片連映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異形:契約》(Alien: Covenant)攜手中國電影資料館將於6月10日開啟「撕裂與尖叫」超前點映活動,更有《異形》系列三連映,致敬影史最強科幻IP 38周年。
  • 從《神秘巨星》看寶萊塢電影的跨文化傳播
    近年來,印度電影正經歷著發展的黃金時代,有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印度電影的海外市場規模會達到127億盧布,海外市場收入將保持8.9%的年平均增長率,印度電影在全球市場上的票房、口碑和文化影響力都走在了中國前面。
  • 《終結者》入選美國電影資料館
    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名作、拍攝於1984年的電影《終結者》於日前入選美國國家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檔案館成立於1989年,該檔案館的宗旨是妥善保存具有「文化、歷史和美學」意義的影片。今年入選的包括1929年的黑人音樂片《哈利路亞》和1967年的《冷血》等影片在內25部電影使得檔案館保護的影片數達到5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