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發了我想用英文為中國發聲的文章之後,有贊成的聲音,也有反對的聲音,贊成居多。
我從來不害怕去質疑自己的觀點、質疑自己的思維、找出我的邏輯問題,所以對於反對的意見,我是持開放的態度,願意去聽、去想、去看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假如我的想法不對,我也願意去更正。
這篇文章就談談我近期的思考,和諸位討論。
觀點我上篇文章的觀點是:
基於第一點和第二點,我認為,如果海外華人子女之後接觸的信息都是英文,很可能會對自己的華人身份產生厭惡或者不自信的感覺。
2. 反對的聲音反對觀點1:海外的歧視不嚴重,沒必要危言聳聽這個觀點的持有者認為華人/中文媒體往往誇大事實、製造矛盾,事實上發生的歧視行為是很少的,所以華人群體的反歧視行為,等於在給自己樹敵。
我的看法基本同意。
我認為,至少在澳洲,歧視性的行為是有的,但並不是普遍的。一些華人媒體存在用詞誇大、只顧流量的行為,會讓讀者產生【中國人總是被歧視】的感覺,我認為這是有違媒體職業道德的。我認為,社交媒體上的歧視言論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就算這不能說明歧視嚴重,至少能說明歧視存在。我不認為,在歧視問題上發聲反而會給華人群體樹敵,合理合法的發聲是應該鼓勵的。反對觀點2:歧視針對的是個人的不良行為,而非華人群體這個觀點的持有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正確,那麼就應該受到懲罰,不論種族、不論國籍。
同時,他們認為媒體報導的大部分【歧視行為】,都算不上歧視:比如搶購奶粉、不遵守規則等,這些本來就是可恥的行為。
所以他們認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沒有人會無故挑釁,也沒有所謂的歧視。
如果真的遇到了歧視性的行為,也應該馬上報警或用正規手段解決。
我的看法基本同意。
在反對不正確的行為時,採用偏激的手段,或表露出一些種族歧視的語言,等於歧視;有一部分海外華人的不良行為確實讓當地人對華人群體的印象很差,而這類新聞經常被外媒報導,會加深人們對這種不良行為的厭惡感;不過,無差別的歧視行為是偶爾存在的,對於此類行為,我們應該堅決反對;個人的行為端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對無差別的歧視行為Say No,最後可能會禍及自身。反對觀點3:我是在無腦愛國完全不同意。
這個觀點的持有者應該沒有看懂我文章想表達的意思,只是看到了五星紅旗和【為中國發聲】這樣的標題就給我扣上了【小粉紅】、【被洗腦】的帽子。
他們也許聽到【中國】、【中國人】就覺得噁心,他們從心底也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覺得在外國生活居住就是當地人。
終於談到了本文的主題,愛國是什麼?
3. 關於愛國愛國是什麼意思?如果聽到愛國就讓你反感、皺眉頭的話,我們有必要先講清楚,什麼是愛國。
我認為,愛政府和愛某個黨派純屬個人選擇,但愛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美國人喜歡罵政府,罵川普,但是他們恨美國嗎,恨自己是美國人嗎?
同理,你可以不喜歡政府,可以不喜歡政黨,但是你真的不愛自己的國家嗎?
如果你認為愛國是合理的,也能理解我所說的愛國的真正的含義,那麼我們達成了第一個共識。
怎麼去愛自己的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分裂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包括但不限於:
只說國家的好話,不承認國家的問題,甚至顛倒黑白,不分是非;只說國家的問題,不承認國家的任何成就,認為只有猛烈的批評才能救中國;能夠看到國家的問題,也能看到國家的成就,實事求是的去做理性的分析,提出實際的建議;我、以及我所提倡的愛國是第三種,因為第一種和第二種都不是真正的愛國。
我們國家有什麼可愛的地方?既然我們談的是愛國,那麼拋開意識形態、拋開政治觀點;我所愛的,是中國的人文、歷史、底蘊。
是我出國之後,看到了我和身邊的外國人的區別,看到了我所欠缺的地方,也看到了我的優點。
既然我有優點,那這優點是哪裡來的?
也許是我的家庭教育、也許是我的學校老師的教導、也是是我成長這些年的經歷和見聞。
所有的一切塑造了我,一個中國人。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中國其實不是一個國家,是一種文化。從廣義上來說,也許我愛的,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民族。
我能看到我們文化的缺點,也能看到它的獨特之處;但是這個世界,也許只看到了缺點,沒有看到亮點。
4. 行動我們能做什麼?在國內的華人,用理性的方式愛國(也就是第三種),分清楚國家、政府、政黨的區別。
在海外的華人,少做一些不守規矩的事情,多為社區做一些貢獻,讓身邊認識你的人(不論國籍種族)都能對你留下好的印象,這樣的行為也很有意義。因為不論你願意與否,你都在事實上代表了中國。
如何發聲?不少人加了我之後,問我,你有什麼計劃,我們要達成怎樣的目標?
其實我的計劃很簡單,有空的時候寫點英文的文章,拋開意識形態、拋開政治時事,說說中國的人文、歷史、文化。
為啥不把重心放在社交媒體上?
為啥不緊跟時事?
至於目標,也很簡單。
不是為了改變那些思維已經成型、不願意質疑自己思考方式的人、不喜歡把自己跟中國聯繫在一起的「中國人」;而是讓那些不太了解中國的英文受眾能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讓他們有機會能從中國的普通人身上了解中國;也許他們對中國依舊持有負面的看法,但是至少,我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撒下了一顆中國文化的種子;同時,也讓在海外成長的華人孩子們,知道中國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這樣的事情,在我看來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