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段昊書報導 3月27日至3月31日,我國南方地區遭遇入春以來最強暴雨和強對流天氣,廣西、廣東、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區降雨量達150至300毫米,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5省(區)出現8到10級雷暴大風和冰雹。3月28日1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
對於很多人來說,「強對流天氣預警」是一個較陌生的名詞,這是中央氣象臺新推出的預警嗎?它與各地針對強對流天氣發布的各類預警存在怎樣的聯繫?
「從根本上說,這並不是中央氣象臺首次對外發布針對強對流天氣的預警提示。」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濤告訴記者,「公眾之所以感到陌生,可能是因為,這是自2010年之後,中央氣象臺第一次對強對流天氣預警提示使用了『預警』一詞。」
原來,強對流天氣預警的「前世」,就是在2010年之前中央氣象臺發布的災害天氣預警的分支。2010年,中央氣象臺對預報預警業務進行調整,不再對外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
「主要是因為,強對流天氣存在時效性短、突發性強等特點,各省(區、市)發布的包括雷雨大風預警、冰雹預警等與強對流天氣相關的預警基本可以起到預警效果。」張濤說。
不過,在2012年,中央氣象臺決定重啟強對流天氣預警業務。2013年春天,中央氣象臺發布了「強對流天氣預報」,實際上具有預警性質。今年,強對流天氣預報正式「升格」為預警,而28日的這條預警,則是中央氣象臺的強對流天氣預警首次以「新面貌」與公眾見面。
張濤說,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強對流天氣預警與各省(區、市)發布的雷雨大風、冰雹預警,有不同的側重點。首先,預警涉及的面積更大,需要至少相鄰4個省(區、市)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才會發出預警;其次,相對時效更長,各省(區、市)的強對流天氣預警一般針對之後數小時的天氣情況,中央氣象臺的強對流天氣預警則涵蓋之後24小時。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央氣象臺為何會重啟強對流天氣預警業務。」張濤指出,一方面,中央氣象臺作為國家級業務單位,可以給各省(區、市)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以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公眾對時效相對較長的預警也有需求。「中央氣象臺發出的強對流天氣預警經過國家級媒體發布,可以方便民眾提前準備,合理安排出行活動。」
據介紹,目前,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強對流天氣預警公分三級,從輕到重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
【相關閱讀】強對流天氣預警
(一)橙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4個及以上相鄰省(區、市)部分地區將出現:50毫米/小時以上強度的短時強降水並伴隨雷暴大風或冰雹或龍捲;或者12級以上雷暴大風;或者直徑20毫米以上冰雹。
(二)黃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4個及以上相鄰省(區、市)部分地區將出現:30毫米/小時以上強度的短時強降水並伴隨雷暴大風或冰雹或龍捲;或者10級以上雷暴大風;或者直徑15毫米以上冰雹。
(三)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4個及以上相鄰省(區、市)部分地區將出現:20毫米/小時以上強度的短時強降水並伴隨雷暴大風或冰雹或龍捲;或者8級以上雷暴大風;或者直徑10毫米以上冰雹。
(責任編輯: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