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金融戰才是臺海警訊!臺灣罩門在經濟

2020-12-24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議題在島內持續發酵,對此,臺灣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若暉表示,「戰事之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臺灣的「罩門」就在經濟。

據中評社報導,陳若暉教授分析,臺灣從「首戰即終戰」爭辯到「主流民意」,但是臺灣主流民意,跟大陸要不要打臺灣,恐怕是兩回事,除非臺灣的主流民意可以影響大陸,「不然就是空氣。」

陳若暉認為,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國臺辦「提醒」的兩件事:今年1至7月,兩岸貿易額1349.4億美元,年比增長8.7%,臺灣所獲順差超過700億美元。大陸企業在臺灣聘用2萬5000人,每年納稅超過新臺幣12億元。

大陸官方為何說這兩件事?他認為,一個是臺灣對大陸順差,一個是臺商在大陸工作人數,相信蔡當局應該聽懂,也會做小心應對。尤其臺灣有這麼多人在陸企工作,臺灣在大陸工作恐怕不只2萬5000人,只要三成失業回臺,對臺灣就業市場衝擊有多大?

對於蔡當局出手限制陸資,陳若暉指出,當局可以基於「國安」限制陸資,但是金融體系理論上沒有「敵我」,除非是假鈔,畢竟任何資金都可以換匯,哪來「敵我觀念」?臺商在大陸賺到人民幣,轉換成新臺幣就可以。

臺灣外來投資比例,在世界排名向來墊底,很多外資來臺,根本是來炒股、炒房,一旦臺海瀕臨戰爭,外資撤離臺灣,股市崩盤,就算當局四大基金護盤,可以維持多久?

陳若暉認為,從財金角度來看,臺海真正警訊是,「戰前必定會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出兵前會想辦法搞亂對方金融秩序。大陸根本不用開戰,臺灣股市大跌5000點6000點,看臺灣怎麼接招?「首戰」最先就是「股市戰」,還有匯率的貶值。

他表示,外資撤離臺灣會危及臺灣企業經營,很多金融機構或者是投資信託基金每三年改選,出席率要達到50%,一般出席率不高,因為出席率通常跟外資比重高有關,一旦外資開始拋售股票,散戶承接,屆時企業董事產生都會出現問題,沒有外資、沒有金融業撐盤,臺灣企業恐怕沒法經營。

陳若暉表示,外資來臺灣投資願意,還要看「五缺」,這次臺電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把政治與軍事納入,就是擔心一旦爆發戰爭,或者遭受敵人包圍封鎖無法正常供電,這都說明臺海戰爭爆發之前,會先看到經濟戰與金融戰。

他舉施琅攻台歷史,地點在澎湖,為何拿下澎湖,鄭克塽就投降?因為澎湖是鄭家的經濟命脈,一旦開戰,貿易、金流就中斷,最後只好投降,每個地方都有罩門,臺灣有經濟罩門。(華夏經緯網)

相關焦點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日前,國臺辦公布31項惠臺措施,大幅放寬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和個人各種投資經營和工作限制,提供臺商和臺灣人準國民待遇。對此,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此次開放力度範圍超過以往,抓到臺灣「痛點」。
  • 臺灣學者:大陸對臺容忍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中國大陸情勢發展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前景,兩岸關係發展也影響臺灣經濟及社會發展。(文化大學提供)華夏經緯網1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兩岸與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與中共研究雜誌社5日共同舉辦「2015
  • 臺學者:國臺辦提臺灣從大陸獲順差超700億美元,相信蔡當局能聽懂
    臺當局「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4日公告,認定「淘寶臺灣」為陸資,限期6個月內改正或撤回投資。不到一周前,「經濟部」商業司預告修法禁止臺灣公司代理或經銷中國OTT業務。在臺灣擁有200萬名收視戶的「愛奇藝臺灣站」也面臨封殺,臺商在大陸是否也會受到報復?
  • 臺學者:臺灣民眾被包在「全球挺臺灣」泡影中
    (圖片來源:資料圖) 中國臺灣網5月12日訊 綜合媒體報導,近日,有瑞典媒體發現英國球星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在社交媒體點讚臺灣被戳破是「僅限臺灣可視」。對此,臺灣學者翁履中表示,臺灣民眾被緊緊地包在「全球挺臺灣」的夢幻泡泡裡。
  • 法媒:10多亂港暴徒取保候審後乘船逃往臺灣 被大陸海警截獲包括李...
    中國小康網8月28日訊 老馬 中國海警指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美國自由亞洲電臺則引述消息稱,當時船上有 12 名香港青年,正前往臺灣,而廣東海警所說的姓李青年,就是在本月 10 日被港警以國安法拘捕的李宇軒。報導又指其餘被捕人士都參與過反修例運動,部分人早前在港被拘捕後保釋候審。
  • 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條條措施感動人心——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新華社臺北3月1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 上海與臺灣學者參加研討會 研討兩岸經濟轉型互補
    昨天,由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和臺灣《旺報》社主辦,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上海東亞研究所協辦的「兩岸經濟轉型發展:方向與優勢互補」2016年滬臺研討會在上海國際貴都大酒店舉行,來自滬臺兩地共5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沙海林於5月12日會見了來滬出席滬臺研討會的臺灣學者。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 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蔡英文自喻"臺灣硬菜" 臺學者:空心菜太"硬"會被淘汰
    蔡英文自喻"臺灣硬菜" 臺學者:空心菜太"硬"會被淘汰 2019年04月16日 11:0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4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
  • 美方頻頻作妖 蔡英文火上澆油 臺學者:民進黨過度親美讓臺灣風險增大
    臺海網9月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文 網絡圖)近一段時間來,美國在兩岸問題上頻頻小動作「挺臺」,不斷作妖,製造臺海緊張,向民進黨當局發出錯誤訊號,挑釁、逼近中國大陸底線
  • 臺學者喊話賴清德:你的「臺獨」勇氣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26日公開自稱「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成為島內第一位公開表明「臺獨」立場的「行政院長」。(露餡兒了!「我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逞口舌之快之後,島內的擔憂果然來了。有學者在臉書喊話賴清德,要注意其「勇氣」會給臺灣帶來什麼風險。香港中評社解讀說,該學者的意思是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 臺灣學者又出荒誕言論:大陸經濟不行了,沒錢巡臺,以後只能派紙飛機
    臺當局卻急了:這是自9月16日以來,解放軍首次出動了無人機!臺軍自欺欺人,鼓吹自己「霸氣」廣播驅離解放軍無人機,轉身就有綠營學者「接棒」。臺灣「名嘴」、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範世平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大放厥詞,稱解放軍派出無人機是因為大陸地區經濟不行了,軍費不夠。
  • 臺灣軍方補給船在金門海域被大陸海警船攔下盤查
    原標題:臺軍運補船被大陸海警攔查畫面曝光,綠媒一片哀嚎據臺灣省媒體報導,臺灣民眾6月7日將這段大陸海警攔查臺灣軍方背景船隻的視頻放到臉書上,視頻中隸屬於福建海警的海警3598H艇,在金門外海攔住為駐守在金門的「國軍」運送物資的徵用民船。臺灣補給船上的臺灣民眾見大陸海警船靠近,主動向大陸海警表示「我們是運補的,替離島阿兵哥運補的。」
  • 學者:臺灣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若有更多陸生 倒閉潮或有救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位於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蔡英文稱自貿區會洗產地 臺學者批:對現實經濟生活無知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1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當局以「洗產地」抹黑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的自貿區,有臺灣學者痛批,洗產地的說法其實是「洗腦袋」,但口號治理臺灣只會斷送臺灣經濟命脈。
  • 微軟最大投資落地臺灣!臺安全嗎?學者:答案很清楚
    微軟26日宣布在臺灣設立首座Azure資料中心區域,包括落地資料中心、增設雲端硬體團隊、發動產業生態系、注入國際資安資源等4大新計劃。這是微軟31年來在臺最大投資案,預估可帶來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約104億美元)經濟產值,創造逾3萬個工作機會。臺師大政研所教授範世平認為,從微軟這個在臺最大投資案就可以理解現在臺灣到底安不安全。
  • 蔡英文再打"反中牌" 大陸學者:臺灣經濟不幸的開始
    (原標題:蔡英文勝選後再打「反中牌」,大陸學者:可能是臺灣經濟不幸的開始)
  • 學者:蔡英文在逼大陸對臺灣進行經濟制裁嗎?
    但是,從實質上看,臺灣經濟低迷徘徊的事實並未因此改觀,仍然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3%的增長水平。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隱憂並沒有改變,除了缺電、缺水、缺地、缺才與缺人「五缺」等老問題外,發電「棄核增煤」政策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島內政黨惡鬥,政治紛爭擴大,內外部政經環境持續惡化。
  • 蔡英文卡臺灣民眾赴陸發展 臺學者狠批:極權政治!
    「有好幾個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們在建中讀書的孩子,都要去大陸念清華,擋都擋不住,他們同學都在講,念臺灣大學不如去大陸念清華!」最近,一名臺陸委會的諮詢委員在臺灣媒體上這樣感慨。建中指的是「臺北市建國高中」,相當於大陸的中國人民大學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