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設計展本月底登陸劉海粟美術館 近三百件作品參展

2020-12-16 上海熱線

  張周捷的OBJECT超鏡面不鏽鋼椅子(2011年)。

  上海「食化美工組」錢定一的設計手稿(1964年)。

  特製冠生園蜂蜜陳皮梅的包裝(約1930年代)。

  (均主辦方供圖)

  字體設計可謂上海設計的一個重要開端;上海食化公司的美工組曾為國家出口創匯作出不容忽視的貢獻……不少人們熟悉的用品背後鮮為人知的設計故事,將在百年上海設計展上被一一揭開。展覽以近300件實物、文獻描摹出上海平面設計、產品設計、設計機構、設計教育的百餘年軌跡,其中十件設計手稿、文獻為首次公開展出。

  「這不是一個懷舊展,也不是一個老物件展,而將呈現一種不斷研究發現的無盡狀態,期待一種超越。」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設計系副系主任趙蕾坦言。她認為梳理上海設計,是在尋找城市的根脈,對於上海城市發展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從設計的視角能夠更好地把握上海文化生態圈的價值、樣貌,或者說,上海設計能夠將上海非常獨特的城市文化精神更好地擴型出來,不僅是概括,也是傳播、傳承。」

  化解國貨一等質量二等包裝三等價格的尷尬,「食化美工組」立大功

  展覽本月底登陸劉海粟美術館,共涵蓋20個上海設計故事主題,50餘個詞條條目,160餘位設計師,將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實物所沉澱的歷史痕跡。

  「美工組的品牌故事」是其中一個能夠激起觀眾頗多共鳴的主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很多產品是一等質量,二等包裝,三等價格。為了改變這樣的尷尬現狀。1963年上海食品日用化工工業公司組建了「食化美工組」,採用新材料與新工藝,集中力量為一批產品設計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包裝,化妝品類的有美加淨、蓓蕾、蝴蝶等,食品類的有牡丹餅乾、大白兔奶糖、光明啤酒等。煥然一新的這些產品當時廣受消費者青睞,不僅成為「國民記憶」,也為國家出口創匯作出不容忽視的貢獻。

  由顧世朋設計包裝的「美加淨牙膏」就是當時名揚海外的產品,以中國傳統的「唇紅齒白」為理念,運用紅白兩色,簡潔大膽。他操刀的美加淨外文商標「MAXAM」字體獨特,無論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字母排列次序都是相同的,並且與英語maximum諧音,意為最大、最好,很快「美加淨」成為當時我國輕工業出口產品中註冊國家和地區最多的一個品牌。顧世朋的徒弟趙佐良則打造了「留蘭香牙膏」包裝,以三片綠葉作為產品的醒目標誌,同樣一舉成功。他透露,這款牙膏至今還在出口,近三年每年出口6000萬支,據說是英國Tesco發的訂單。令人感慨的是,趙佐良說,當時在工廠裡,他和他的同事們被統稱為「美工」。直到數十年之後,這些包裝設計者之名才一一為人所知。

  「印刷字體新演繹」這個主題則勾連出又一段值得被更多人知曉的設計故事。「很多人認為文字是小事情,但我認為這是上海設計的一個開端。」資深平面設計師姜慶共說。據他介紹,此次展覽的第一件展品是一本書,來自上海美華書館的一本中英文字典,印刷於1882年。「印刷的金屬活字是由美華書館開發的。我們現在所用的宋體是從美華書館開始利用機械製造的方式來製造的。隨後美華書館把這一技術帶到上海,從上海開始銷售,包括製作,最後形成上海的印刷字體優勢。」

  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結束了筆畫繁雜、同音異體字使用不規範的局面,印刷字體開始重新演繹。中國第一家專業字體設計單位就是1960年成立活字研究室的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孕育了日後一批經典著作的字體,也催生了字體設計師這一全新職業。例如,這裡於1963年完成的宋一體,可謂我國自行創寫設計並製作的國家標準化規範化的第一副印刷字體,前後設計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配寫簡繁體字約18000字,最終成為1965年版《辭海》的正文字體。

  百餘年來,「上海設計」與「上海式的生活方式」形影相隨

  此次展覽的前期基礎是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自2012年以來組建團隊持續對「百年上海設計」課題進行的深入研究。至今這個課題已形成兩本圖書——《上海美術史大系1949—2009》(藝術設計卷)與《百年上海設計》。以此為基礎,此次展覽由上海美術學院再次組建研究團隊,校內校外研究專家共同參與,集中力量發掘上海一百多年來的商業與產品設計實物,延續前期的研究。

  「百年上海設計」的故事將一直講到今天。這裡的「百年」不是數字,而是指從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上海設計起步、發展、變化的狀態記載。2010年上海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人們能在展覽中看到,近年來上海是如何挖掘本土原創設計、全面提升設計產業水準、實現國際合作交流的。21世紀的設計作品,經資訊記載、專家推薦及遴選,將以邀請的方式參加展出。

  在趙蕾看來,「上海設計」設計範式的提出,是對所有誕生於這座城市的設計的溯本求源。「上海設計」有一個最重要的設計精神與價值站點,它服務了上海乃至中國人的生活需求,滿足了生活表象之下精神感官的多重享受,因著時代的審美與思潮遷移,也隨之緊緊跟隨。可以說「上海設計」是與「上海式的生活方式」形影相隨的。「上海設計」的風格流變見證了它在中國與世界設計格局中的唯一性。而「百年上海設計」的變遷則讓人們看到一座城市對於世界設計格局的重要意義與彌久價值。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範昕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劉海粟獎•第二屆青少兒美術作品大賽」獲獎作品展開展
    為向公眾展現常州優秀美育成果和廣大常州青少兒繪畫藝術風採,「劉海粟獎•第二屆青少兒美術作品大賽」頒獎儀式暨獲獎作品展開幕式於2020年11月7日在常州美術館舉行。開幕式現場據悉,本次展覽由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指導,由劉海粟美術館、常州美術館聯合主辦,常州美術館承辦。
  • 水彩書寫人生 劉海粟美術館館藏金立德作品研究展開幕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16日報導: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一樓展廳,「漸悟自然——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藏金立德作品研究展」正在舉行。談起金立德的名字,或許很多人會頗感陌生,但他與藝術教育卻有很多交集。潘思同的弟子、傅抱石的同事、新中國第一代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生、中國水彩畫學會副會長、上海教育學院美術系創始人……一個個頭銜,一段段履歷,無不彰顯了含蓄低調的老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 閒逛魔都第九十一期——劉海粟美術館,百年上海設計展 上
    大家好,水缸繼續來閒逛啦(消化庫存素材中)~這次來到的是位於長寧區凱橋綠地、延安西路1609號的劉海粟美術館參觀百年上海設計展,展覽以2017年《百年上海設計》為基礎,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組建團隊,發掘上海百餘年來商業與設計的實物、手稿,梳理百年來
  • 「百年上海設計展」,以設計講述城市歷史和時代審美
    9月30日下午,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主辦的「百年上海設計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時間為軸線,通過近300件不同類型的實物、手稿和文獻,構成二十世紀前後上海設計樣貌,其中涉及平面、產品、教育、機構等多個領域,也從中探討設計背後的生活美學、商業理性和經濟制度,發現塑造上海設計品質所需的人文與地理環境要素。
  • 劉海粟的文化價值
    (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寫劉海粟的文章大多就畫論畫,疊床架屋,劉海粟的史料被反覆炒冷飯,然而,開掘出隱藏在劉海粟背後的思想價值與文化價值的文章卻寥寥無幾。劉海粟不僅以其頑強的藝術探索精神和傑出的成就載譽畫壇,更以其領風氣之先而為世人所矚目。
  • 這些上海設計上百年了,你敢相信嗎?_生活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韓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收錄於話題#美學上海6個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成為中國近現代進程中的都會之城,有著獨一無二的城市氣場。由此孕育而生的,是「上海式的生活方式」與「上海設計」。而這兩者相結合的最佳體現,就是一個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上海品牌。
  • 《跳躍的旋律--七人鋼筆畫聯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今天上午《跳躍的旋律--七人鋼筆畫聯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劉海粟美術館館長張培成致開幕詞,上海新民晚報高級記者李堅主持開幕。    自幼喜愛繪畫,近20年來業餘進行鋼筆風景寫生,集累甚豐,曾於1998年及2001年兩度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風景寫生畫展。出版《楊秉輝風景速寫》,作品「雁蕩山合掌峰」、「哈佛大學圖書館」入選《現代中國繪畫》。     張安樸,生於1947年11月,上海嘉定人。師從哈定。曾任嘉定縣文化館美術幹部。70年代後期,調入解放日報。
  • 炎黃藝術館美術專題講座探討「劉海粟與上海摩登時代」
    講座現場藝術中國訊 2009年8月14日,炎黃藝術館持續推出「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劉海粟大型藝術展」的第二場講座——「劉海粟與上海摩登時代」,這一講座主題吸引了眾多文化藝術愛好者。在藝術大展背景下舉辦相關學術講座,表明由民生銀行捐助運營的炎黃藝術館,對於20世紀美術發展歷程開始了進一步的深度探討。此次講座的主講人為中央美術學院趙力教授,他同時也是「劉海粟大型藝術展」的學術主持人。趙力教授的講座包括四部分的內容:一是上海「開埠」;二是20世紀初期的「上海」;三是民國初期的「上海」;四是1930-1945「上海摩登時代」。
  • 劉海粟《紅牡丹圖》《石榴圖》再印,除了加蓋劉海粟印章,還有其...
    上世紀80年代,劉海粟先生曾授權朵雲軒以木版水印製作《紅牡丹圖》、《石榴圖》、《鴛鴦圖》等作品。時值朵雲軒成立120周年,由ARTMENG空間與朵雲軒合作,再度首批重印《紅牡丹圖》、《石榴圖》作品各99幅,限量編號發行。12月12日,這批作品在朵雲軒正式亮相。
  • 十上黃山 登頂峽谷,還原劉海粟的寫生紀實
    劉海粟的黃山寫生和繪畫創作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一個重要的藝術現象。從1918年到1988年的70年間,劉海粟十上黃山對景寫生和繪畫創作,留下了許多如《黃山雲海奇觀》、《黃山雲海滴翠》、《黃山獅子林》、《黃山人字瀑》等優秀的黃山主題繪畫作品。
  • 閎約深美 ——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開幕式講話
    今天,我們相聚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閎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師生美術作品展」開幕儀式。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江蘇省文化廳對展覽的開幕、對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表示衷心的、熱烈的祝賀!100年前,年僅17歲的劉海粟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與烏始光、張聿光等同仁一道,在1912年的上海創辦了上海美術學院,後歷經更名「上海圖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等,這就是今日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今天的展覽名稱——「閎約深美」,正是時任校董會主席的蔡元培先生為其所題,也成為今天南京藝術學院的校訓。
  • 「靜遠雅集」走進校園,劉海粟美術館把藝術課堂放入高中
    近日,劉海粟美術館「靜遠雅集」在上海市香山中學啟動「走進校園」儀式。數十位首批"靜遠雅集"書畫家走進校園與學生交流,見證上海中小學校和專業藝術機構合作。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陳強和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共同為劉海粟美術館的這場公益教育活動揭牌。
  • 一周觀展指南|系列特展紀念劉海粟,「碧天芳草」再讀李叔同
    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書畫展常設展即將進入尾聲與換展階段。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近日以「寫生」為主題迎來紀念劉海粟誕辰125周年系列展,下周還將開幕一系列紀念特展。在海外,為紀念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線上展,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為《神曲》創作的插圖。
  • 紀念蘇東坡誕辰980周年專題書法作品 全國巡展第一站常州展覽開幕
    6月18日,常州市劉海粟美術館滄海展廳特別引人注目:由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儋州市人民政府和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永遠的蘇東坡——紀念蘇東坡誕辰980周年專題書法作品全國巡展」在常州首展,舉辦開幕式。    今年是蘇東坡誕辰980周年,適逢他登陸海南儋州920周年。
  • 7月上海藝術展訊 | 梅雨季,聽著雨聲看展
    本次展覽亦是這位特立獨行,對年輕一代藝術家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大師於中國首次舉辦美術館級大展。展覽將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貼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執著不懈的探索。
  • 疫情之下仰望藝術的星空:上海開放17家博物館、12家美術館
    同日開放的還有上海自然博物館,瞬時承載量為177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4779人,觀眾可提前7日(含當天)線上預約。兩館影院、劇場、教育活動區、餐廳等區域暫不開放,暫時取消全程及區域講解、教育活動等。不過不用擔心,在自然博物館官網,觀眾可以藉助虛擬導覽,「雲觀看」十大常設展區上萬件精美展品,可以直接點擊畫面了解展品。
  • 上海藝博會提前至九月:首次雙館舉辦,雲集110家機構
    9月13日至15日在世貿商城和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兩館同時舉辦,屆時110家畫廊藝術機構雲集上海,其中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海外機構參展佔比為上海藝博會歷史之最,而上海藝博會也是首次實現雙館展出。其中,上海世貿商城是上海藝博會從創辦之初到第十九屆的舉辦地,如今回到出發地,觸發了上海藝博會對自身文化使命的思考。首次雙館展出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將首次實現雙館展出。
  • 百年輝煌•武漢記憶: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據介紹,由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武漢美術家協會、武漢美術館承辦,定於2021年5月初在北京舉行初評,定於5月中下旬在武漢舉行複評。本次展覽計劃展出作品200件,中國畫、油畫作品各100件,其中入會資格作品40件,由武漢美術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