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形容男子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堂堂七尺男兒」。可見,七尺已經成為了古人眼裡男子的標準身高。而七尺之上的男子,則備受男女尊崇。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就曾說過:「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這裡的鄒忌就因為個子高,而成為古人眼裡的「明星」。
鄒忌
除了鄒忌這些古代高富帥外,戰場上的猛將,個頭通常也不低。比如大家熟知的武聖關羽,在羅貫中的筆下就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不用算也知道,身長九尺的關羽,肯定高於普通人。那放在今天是多高呢?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關羽究竟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是明朝人,明朝的一尺,相當於今天的31.1釐米,如果以明朝的尺來換算,那關羽的身高將達到2.79米。這個身高,即便是被稱為「巨人」的姚明,都只能仰視。而關羽是蜀漢集團一員重要的戰將,時常需要上陣殺敵。如果真是這樣的身高,將非常不利於他在戰場上的發揮。因此,羅貫中嘴中所說的「九尺」,應該不是明朝的度量單位。
關羽
而在中國歷史上,尺在不同的朝代,度量都不一樣。在商朝時期,一尺約今天16.95釐米,當時的男子身高約一丈,也就是1.69米左右,所以有「丈夫」之稱。而周朝的一尺約今天的19.91釐米。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間度量單位也不相同。如出土的楚尺長22.7釐米,前文提到的鄒忌是齊國人,齊國的一尺則相當於今天的22.12釐米,所以身長八尺的鄒忌,身高大約在1.76米。放在今天也不算低了。畢竟據最新數據統計,中國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1.69米。
關羽
那關羽的「九尺」究竟有多高呢?滿城漢墓曾出土一把錯金鐵尺,經測量,長度為23.2釐米。但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雖然東漢與西漢都是漢朝,但在度量制度上,還是有所差別。關羽生活在東漢末年,所選尺寸還是要以東漢時期的數據為準。好在東漢時期也出土了一些文物,可以通過這些文物來幫助我們揭開關羽的身高之謎。
東漢銅尺
日照博物館珍藏的1987年出土的東漢竹尺顯示,長度為21.3釐米。但這把竹尺已經幹縮和彎曲,如果將它展開,長度將達到23釐米左右。而長沙子彈庫的東漢銅尺,尺寸則為23.46釐米。所以東漢一尺的長度,大概在23-24釐米。而身長九尺的關羽,身高應該在2.1米左右。這個身高就在人們接受的合理範圍之內了。而除了關羽之外,像華雄、王雙等人,身高也在九尺。可見古代的武將身高都不低。
關羽
為何現代人比古代人矮?
很多人就要問了:「為何古人那麼高,而我們現代人卻這麼低呢?」主要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從元朝到清末,我國一直處於小冰河時期,災禍不斷。元朝統治中國100年間,各種水災、蝗災、旱災、地震、冰雹等加起來有450多次。明朝從朱元璋建立,到崇禎在煤山自縊,自然災害發生了1101次。導致明朝皇帝常下罪己詔。清朝統治中國200多年,自然災害1121次。
小冰河期
整個小冰河期,全球糧食都大幅度減產,引起社會動蕩、人口銳減。大多數人都處於飢餓的邊緣,只能以紅薯、土豆為主食。營養長期跟不上,身高自然便矮了。而在當今社會,90後和00後,身高普遍要高於他們的父輩,主要原因便是生活條件好了,營養跟得上。所以才會有十幾歲的孩子便長到一米六七的情況發生。
參考資料:《鄒忌諷齊王納諫》、《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