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今朝來聊聊蘇州河上的3座閘橋,你都熟悉嗎?

2021-01-09 上海發布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後來又用100年時間搭建大上海的水域框架。蘇州河下遊近海處被稱為「滬瀆」,是上海市簡稱的命名來源。歷史上的蘇州河(上海境域河段的吳淞江)有很多座橫跨兩岸的橋梁,其中有三座閘橋,對於彼時的防汛抗洪和南北交通功不可沒,也見證了一座城市的光榮和變遷。

早年蘇州河上的船隻

「老閘橋」的「資歷」最老

蘇州河上的這三座閘橋,由東及西,依次為吳淞路閘橋、老閘橋和新閘橋。我先說說「老閘橋」,因為它的「資歷」最老。有關它的身世,需要追溯到400多年前。「閘橋」,顧名思義,既是用來阻擋潮水漫上岸的「水閘」,又是可供通行的「橋梁」,這是「老閘橋」與蘇州河上其他橋梁的不同之處。

歷史上的蘇州河,潮起潮落,河水經常倒灌上岸,漫及河兩岸的低洼地區。明隆慶四年(1570年),應天巡撫海瑞疏浚吳淞江(蘇州河)時,在今福建路橋(即今北京東路福建中路口)附近造了一道「石閘」,名「吳淞江石閘」,以阻擋蘇州河漲潮時河水倒灌。「石閘」建成後,阻擋了河水倒灌,福澤一方民眾。到了清初,這道石閘因年久失修而廢。

昔日蘇州河上的船民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韓佐周在原址重建石閘,三洞,且閘上有橋,以方便民眾通行。但後來,也是因潮水屢屢衝擊,三洞石閘被廢。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知縣辰旦甫一上任,投入人力物力,復建石閘。

光緒年間,「石閘」棄而不用,新造木橋一座。據上海地方志記載:「光緒十一年,工部局在此建7孔木橋一座。1946年,改名福建路橋。是年,木橋因年久失修,橋樁、梁及面板腐損累累,危及行旅。為防意外,上海市工務局禁止通行,隨即拆除舊橋重建木橋,橋面澆灌石油瀝青,灑鋪石屑,橋長61.6米,橋面加寬至7.62米。」

19世紀80年代的老閘橋

此後,20年過去,「因木橋限於荷載,不通行機動車」,為了適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交通需要,建於20年前的木橋於1966年拆除。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上海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在木橋原址建造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兩年後,新橋竣工。此橋長71.4米(包括南堍引橋),寬11.58米,其中車行道寬8.1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74米。引橋延伸至北京路附近(南蘇州路在引橋下通過)。下部結構利用兩岸駁岸加固成橋臺,中間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橋墩。4孔(河道內3孔),跨徑組合為8.54+8+44+8米,梁底標高6.75米,主孔44.0米。除特大潮位外,橋下常年通航。

建於1968年的福建路橋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在一些老職工口中,這座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仍然被叫作「閘橋」。猜想之下,也許是幾百年來口口相傳,叫順了口,言必稱「閘」「閘橋」的緣故吧。福建中路附近有一條小馬路叫「石路」,在上海話中,「石」「閘」同音,「石路」其名是不是也源於當年的「石閘」,這就不得而知。但自從蘇州河上有了這座閘橋,從黃浦到閘北,用不了五六分鐘,就可以跨河而過,十分方便。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城市面貌大變,老閘橋又一次「變身」,成為一座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橫臥於蘇州河福建路河段,相比20世紀60年代,它的橋面寬敞了許多,兩邊還加上了許多欄杆,非常氣派。

今日福建路橋

「年輕」得多的「新閘橋」

福建路閘橋既然被叫作「老閘橋」,是不是另有一座「新閘橋」呢?有。不僅有,而且離當年的福建路閘橋,不過一箭之地。

1980年代的蘇州河

據《同治上海縣誌》卷三,福建路「石閘」使用年久,屢遭蘇州河水衝刷,不堪重壓。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選址金家灣(現新閘路新橋路附近),新造一道石閘,於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兩岸各築石磴,中駕浮橋,設役夫以司啟閉,船過拽之」。

《同治上海縣誌》

先前,福建路已建有石閘,為了有所區別,福建路石閘便被稱為「老閘」,金家灣石閘則被稱為「新閘」(新閘與老閘僅相距3華裡)。由於金家灣行人日漸增多,車水馬龍,交通擁擠,商董徐鳴奎、徐開桐等人集資4000兩白銀,模仿西式造型,於光緒二十三年將吊橋改建成木橋,取名新閘橋。有了新閘橋,福建路閘橋自然也就成了「老閘橋」。

早期新閘橋

新閘橋造好後,方便了嘉定、太倉、寶山等縣的民眾進城,成為通往上海的一條要道。後來,「新閘橋」也因使用日久,屢遭毀壞、多次修繕。

據上海地方志,宣統二年(1910年)時的「新閘橋」,橋面朽損,橋墩坍裂,清政府將橋封閉,不予通行,另備船渡以供路人之需。次年,在舊橋旁建起臨時浮橋。1913年,舊橋拆除。

1917年,由閘北工巡捐總局建成鋼橋。該橋上部結構為鉸接式簡支梁鋼桁架,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重力式橋臺,單孔,梁底標高6.30米。初建時可通汽車,但此橋結構薄弱,不堪載重。1928年年,上海特別市工務局明令,嚴禁重車通行。後又用電焊加固鋼梁。

新中國成立後,為防止橋臺與桁架脫離,1956年和1962年,分別在南、北橋臺加建鋼筋混凝土懸臂梁,並加設弧形固定鉸支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閘橋

1967年,修理鋼梁並將木橋面板改建鋼筋混凝土橋面,鋪瀝青混凝土面層。

1975年和1985年,又修理橋頭兩端鋼板伸縮縫,鋼桁架底大梁拷鏟油漆,更換兩側欄杆,限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

此橋,南接新橋路,北連大統路,全長60.35米,寬6.1米。此橋也是溝通黃浦和閘北的一座重要橋梁。它的興建,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兩岸民眾的「過河難」。

「功成身退」的吳淞路閘橋

吳淞路閘橋是蘇州河上的第三座閘橋,位於蘇州河口,在外白渡橋、乍浦路橋之間,南起中山東一路北京東路,北止吳淞路塘沽路,全長838.26米,跨越蘇州河的主橋長142.67米,南引橋引道長284.14米,北引橋引道長411.45米。南引橋寬16.5米,主橋及北引橋寬18.5米,均為4車道。比起「老閘橋」和「新閘橋」,吳淞路閘橋要龐大得多。不過,若論資歷,這座閘橋顯然就是「小弟弟」了。

橋,原本是提供通行的。可吳淞路閘橋不一樣,通行權只給機動車輛,不給行人。因此,行人步行到橋的兩端,也就自然而然地止步不前了。

蘇州河上,與吳淞路閘橋僅只一肩之隔的河口,已經有了一座百年老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外白渡橋,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造吳淞路閘橋?

解放前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

歷史,用一雙粗糲之手,撫平了歲月的輪廓,將蒼老的上海灘涂改變成了一座遠近聞名的城市。一條曾經為縴夫行走的纖道,也被這雙粗糲的手,改變成了一條小路,漸漸又變成了寬敞的中山東一路和中山東二路:由中山東一路向北,跨過蘇州河,那裡就是如今已被定義為「北外灘」的大片區域;向南,過了延安路,那就是中山東二路,也就是如今的東外灘。

改革開放後,外白渡橋蜂腰地段南北交通日趨緊張,日車流量高達27000多輛,處於超飽和運行狀態,經常阻塞,加劇了車輛滯留時間過長的交通矛盾。

當時,大量車輛從外白渡橋穿越,百年外白渡橋不堪重負。大斷面、大流量的交通狀況,將外灘東側的濱江綠帶與西側的商務區分割成了「隔路」相望的兩大部分。改變外灘地區的交通擁擠狀況迫在眉睫!

解放前上海,外灘附近蘇州河水域繁忙的船運景象

1986年的吳淞路蘇州河口建閘方案提出,利用閘墩架橋,橋閘結合,兼顧蘇州河防汛要求和緩解外白渡橋交通矛盾。經過有關單位和專家學者進行現場勘察和討論研究。1987年底,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同意建造吳淞路閘橋。

1991年4月30日,吳淞路閘橋建成通車

1989年3月15日,吳淞路閘橋開工建設。1991年4月30日,閘橋建成通車。

一如「老閘橋」「新閘橋」,吳淞路閘橋也由「閘」和「橋」兩部分組成。17扇平板懸掛式鋼閘門平臥橋底,鎖定於橋下標高+7米處。每扇閘門寬3.62米,高10.08米,厚0.7米,重16噸,各配JJM—5型卷揚機1臺,卷揚機裝設在鋼橋箱型梁內。

遇有特大潮位,按動電鈕閘門便會依次關閉,將潮水擋在閘門之外,保證了蘇州河兩岸50多公裡沿線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閘橋採用連續結構,順橋向的橋墩蓋梁與橋梁「一氣呵成」,橫橋向為雙柱式橋墩,寬度無相隔之感。遠遠望去,「閘橋」如彩虹般飛越蘇州河,與外灘地區的景觀渾然一體。

吳淞路閘橋建成後,常年通車,形成了一條從南浦大橋經中山東一路過河,經吳淞路往四平路,直抵江灣五角場的通道,對於貫連南北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緩解了外白渡橋的交通擁擠狀況。

上世紀90年代的蘇州河口影像及吳淞路閘橋

隨著外灘大規模綜合整治,以及外灘隧道的開建,外灘地區,尤其是外白渡橋的交通重壓基本得到緩解,吳淞路閘橋可以「功成身退」了。

2009年10月,吳淞路閘橋正式開始拆除。在蘇州河上「服役」了整整18年的吳淞路閘橋,從虹口和黃浦境內消失了。閘橋拆除後,站在外白渡橋上西望,「蜿蜒向西的蘇州河,視覺所及乍浦路橋、四川路橋甚至更遠的河南路橋,河兩岸景觀也能呈現。」蘇州河南岸,沿蘇州河形成了濱水綠地,與外灘源公共綠地相連,成為了黃浦區境內的外灘源公園。吳淞路閘橋原來的河面,如今已是空空蕩蕩。行走的歷史,曾經在這裡留下了重要一筆。

拆除中的吳淞路閘橋

從「老閘橋」到「新閘橋」,再到吳淞路閘橋,時間跨度有400多年。在歷史長河中,這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可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蘇州河卻經歷了三座「閘橋」之變。雖然,吳淞路閘橋已經不復存在,原先的三座閘橋如今也剩下了兩座,但在城市的記憶檔案裡,它們的身影並沒有消失。

圖文:上海市檔案館官方微信@檔案春秋(作者:陸林森)

編輯:張添翼

相關焦點

  • 逆流而上,我們拍攝了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上海蘇州河沿岸42公裡岸線即將貫通,2020年12月15日,上觀新聞記者從黃浦江沿蘇州河逆流而上,從蘇州河水閘一直到上海中環線的真北路橋,挨個兒為蘇州河上的30座橋梁留下「標準照
  • 泗縣山頭閘:一座閘承載山頭發展變遷的記憶
    山頭閘一聲巨響中功成身退 這座閘承載著山頭的歷史 守護著四方鄉民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 泗縣山頭閘的故事 回顧其經濟社會發展六十歷程60年風雨滄桑,一甲子春華秋實 1958---2018,60年的風雨歷程,山頭閘上滿布歲月的痕跡,作為閘橋雙用和進入山頭必經之路,它與當地幾代人相伴
  • 沿蘇州河而行·訪談|五十年代生人與河交織的生活
    「20世紀50年代,橋少,蘇州河上有過擺渡,售價一次2分。在當時,2分錢並不便宜,渡過黃浦江要6分。後來,隨著跨河橋梁的增多,擺渡基本關停了。」「現在河面上有魚和垂釣的人。當蘇州河漲潮時,河面上呈現出還算乾淨的黃中帶灰。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蘇州河最髒的時期,當時工廠大規模興建,汙水往蘇州河裡直排。退潮時河水最髒,整一條河都是黑的。」
  • 蘇州最經典的幾座大橋你都知道嗎,快來看看你知道的是這些嗎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三角中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有2500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一棟棟高大的建築崛地而起,一座座宏偉的橋梁也油然而起。因為橋梁的形成,讓蘇州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有了飛速的進步,人們出行更加便捷。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我將文末列出的八座橋的名字抄寫在筆記本上:「長壽橋、昌化橋、江寧橋、西康橋、寶成橋、武寧橋、曹楊路橋、中山橋」,計劃從「上海印鈔廠」所在的曹楊路橋出發,將「大英博物館樣式的著名造幣廠」作為終點,充滿期待地踏上了旅程。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有的時候發現自己跟朋友說去哪玩,約在哪見面,然後我說旁邊正好是哪座橋,正好是蘇州河的哪個彎,朋友就會很吃驚,說你怎麼年紀輕輕跟中老年人一樣,知道河旁邊有哪些橋,怎麼走,去哪散步,還有什麼公園。我現在住的地方,往後走一個路口就是強家角橋。我覺得蘇州河對我來說變成了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現在河不臭了,路變乾淨了,但河堤的「老味道」還在,之前一路走來只覺得變化極大,唯有這段河堤,還是許多上海人記憶中熟悉的樣子。   途中,還能見到強家角橋,它是蘇州河上「最後渡口」的所在地,直到1997年最後一班渡輪停航前,還承擔著運送市民過河的任務。後來隨著一座座橋梁架起,過河不再成為難題,而強家角也見證了蘇州河交通從渡輪向橋梁轉身的最後一幕。
  • 上海第一座鋼結構人行橋--外白渡橋的傳奇
    為配合外灘綜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蘇州河黃浦江交匯處的外白渡橋即將與上海市民作短暫離別,一股城市集體記憶開始泛起,對百年老橋的懷舊在3月1日它被移走進行大修之前達到了頂點。        3月1日,外白渡橋除橋墩以外部分將會被從原處拆下,並送往上海船廠進行大修,到明年3月大橋將以原貌回到原地。
  • 電影之外,真實四行倉庫和蘇州河竟還有這些故事?
    ——顧翰《松江竹枝詞》蘇州河上的橋,承載太多老上海記憶蘇州河的橋,大多有近百年的歷史,在滄海桑田中影響並見證著蘇河兩岸的變遷。浙江路橋——上海新舊垃圾站與市政變遷印記西藏路橋——蘇州河北岸華洋的分野烏鎮路橋——解放軍解放上海時通過的第一座橋福州路橋與新閘路橋
  • 黃浦江上的13座越江大橋你都熟悉嗎?一起來盤點→
    隨著昆陽路越江大橋正式通車,黃浦江上一共有了13座越江大橋。1975年9月松浦大橋鐵路橋通車,結束了黃浦江上沒有橋梁的歷史,之後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等逐漸出現在黃浦江上,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黃浦江上的越江大橋。
  • 橫跨如泰運河上的這八座橋,你都走過嗎?
    自古有水便有橋 綿長的運河上 泰興人以勤勞智慧建造了 一座座飛架南北的橋 或氣勢恢弘 或精巧現代 或簡約渾厚
  • 「記憶」從蝴蝶灣到叉袋角,上海火車站曾經的命名大有學問!
    你知道嗎?鐵路上海站的前身是麥根路貨站,但是有意思的是,上海的麥根路並不在閘北,而是在蘇州河對岸的老靜安境內,就是今天的淮安路。一個火車站為何會以「千裡」之外的路名來命名呢?一起來看看吧!今日石門二路、新閘路交會處東望自新閘路石門二路口向北至舢板廠橋(恆豐路橋)南堍的路段,因為與石門二路在一直線上,就併入石門二路。
  •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亮點二:「十八灣」串起絕美口袋公園  蘇州河流經普陀區域共有18個較大的河灣,素有「蘇河十八灣」美譽。其中「寶成灣」是第九灣,灣內有蘇州河上唯一一座雙曲拱梁人行橋——寶成橋。  黃浦段  上海辰光,風情長卷  蘇州河南岸黃浦段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成都路橋,北臨蘇州河,南至南蘇州路,是全市蘇州河岸線的重要門戶,具有展示形象、承載文化信息、容納公共活動的特質,岸線總長約3公裡。
  • 「Anki」可以成為你的記憶宮殿
    DIY 程度更高,複習機制更好的記憶軟體,那麼你不妨嘗試一下「Anki」—— 一個讓你盡情探索記憶宮殿的軟體。,Anki 的算法會根據使用者複習卡片時的熟悉程度來推算下次再次把卡片呈現給使用者的時間間隔,這個時間間隔是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因此 Anki 能增能夠較好地幫助使用者進行記憶。
  •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蘇州河》
    本文作者:大花我經常一個人帶著攝影機去拍蘇州河,沿著河流而下,從西向東,穿過上海…… 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傳說、故事、記憶,還有所有的垃圾都堆積在這裡在河上,你可以看到這些人……看的時間長了,這條河會讓你看到一切。
  •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今年將基本貫通,記者探訪:市民遊客會...
    作家葉辛、舞蹈表演藝術家黃豆豆等許多文化名人,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東岸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小木屋原名「望江驛」。去年,它有了新名字「望江驛·遇見」,定位成「全媒體文化會客廳」。白天,它是城市書房,到了晚上,就變成全媒體網絡直播間,有12家視頻直播平臺進駐。運營一年來,每天到訪的市民遊客近500人次,成為濱江岸線的新地標。
  • 西安護城河景觀改造 沿河將建7座交通橋3座景觀橋
    今年3月份啟動實施的護城河朱雀門至西門段改造工程,這一河段全長2.45公裡。恢復北門城樓、吊橋 建設北門歷史文化廣場目前護城河的提升改造已完成了3.9公裡,即東門至建國門,建國門至朱雀門兩段改造工程。接下來,將對河道進行綜合改造,使雨汙水與景觀水分離,減少汙染,包括:對截雨(汙)箱涵進行擴容改造;新建5座攔河壩(閘);蓄水河道全斷面防護。增加節水和水質處理系統,採取水源水質淨化、水體循環系統、人工溼地、底泥消解排放系統等措施,消除黑臭水體。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對蘇州河的考現與文旅開發的想像
    這些東西都漂流在河上,或遺留在河岸邊。我作為一個普通市民,跑到蘇州河的旁邊,我不會去管那個河以前臭不臭,也不會管宏觀上的東西,可能就是關注一些細微的東西,看到一隻烏龜,一條魚,一個打火機,包括還有一些細微的觀察。比如河邊有很多風吹了會旋轉的東西,不知道叫啥,也許是風向標,上面的動植物都稀奇古怪,很多是不重樣的。
  • 「創作開運禮」迷失在蘇州古鎮,一個叫做「江南」的夢裡
    都會讓你迷失在一個叫做「江南」的夢裡周莊「水鄉小巷多,人家盡枕河。」這裡四周群山環繞,毗鄰太湖,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而木瀆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地方。雅致的園林氣息、古典的中式美景,讓這裡的時間都變得緩慢。
  • 蘇州最美古街 與青島八大關齊名 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
    說到蘇州,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但是說到平江路,怕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素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聞名天下的古城蘇州,其棋盤式布局2500年未曾改變,堪稱中國古代城垣活的標本之一。而位於古城東北的平江路,是蘇州古城內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