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經過19多天的太空工作之後,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預示著探月三期工程的圓滿成功,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這也是人類繼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在月球上「挖土」成功,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人類一直對浩瀚的太空存有幻想,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再度興起,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多個國家相繼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那麼,繼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不論用何種方式從月球採樣返回,都會加深人類對月球的認識。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國防預算分析項目和太空安全項目總監託德·哈裡森表示,「從月球上不同地方採集的樣本將有助於與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月球上的資源,未來的開採可能還會帶有經濟價值。」美國總統川普任期內,一直在積極推進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但現在可能會因為政權更迭導致登月項目失敗。據美國航天新聞網11月刊文,川普政府的主要民航目標是再次登陸月球,而拜登政府則將研究地球氣候變化作為首要任務。儘管如此,等拜登就任後,可能會鼓勵私營航天公司參與航天事業。
2019年3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2024年重返月球並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這一計劃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成功後又一項龐大的月球探測工程,或將對世界太空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根據美國宇航局發布的《飛向月球:NASA月球探索戰略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在2024年登月,其實在2028年實現在月球及周圍長期可持續的人類探索。如果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將再次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除美國之外,俄羅斯也想要恢復昔日探月的榮光。1976年,蘇聯發射了最後一顆月面採樣返回無人探測器「月球」-24號。冷戰期間,蘇聯的探月規模僅次於美國,實施了64次探月任務,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現在,俄羅斯希望能夠繼續探月事業,恢復往日輝煌。據美國航天新聞網今年5月報導,俄羅斯計劃在2025年前將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下屬知名航天企業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總裁弗拉基米爾·科爾梅科夫表示,新太空飛行器分別名為「月球」-25號(Luna-25)、「月球」-26號(Luna-26)和「月球」-27號(Luna-27)。
美國與俄羅斯在較量,即使進入21世紀,仍在繼續,美國提出載人登月任務後,俄羅斯也啟動了這一研究,並打算研製超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飛船和著陸器,實現載人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