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個問題,假定,僅僅是假定,如果真的有神存在,跟人會是什麼關係呢?
我敢說,80%的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注意到,問題不是,神是不是真的存在,神以什麼形態存在,神存在於哪裡,不是這些,而是,如果有神存在,跟人會是什麼關係。
有人回答,神和人的關係,就是造物主和被造物之間的關係,也許是,但造物是一個事兒,那已經過去了,現在究竟是什麼關係?
回答,那得看怎麼定義神和人。好吧,這是一個標準答案,你答對了,但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你不需要回答我,請你自己問自己,關鍵不在於我問了這個問題,不在於為了回答我,而是,你自己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簡單,假定,僅僅是假定,如果真的有神存在,神和人之間,或者神和信神的人之間,會是什麼關係?
有人回答,神在另一個維度。
有人回答,凡人可名之神,皆為人之意識的幻影。
有人回答,真正的神是人不可想像的、無限無界、無始無終的存在。
有人回答,神可感而不可知。
有人回答,神看人,就像人看螞蟻一樣。
但是,這幾個回答,都是從從們觀察到的世界,所謂的現實世界出發,其實都不過是一些理由,或者找一些理由,因為這些理由,我們就停止在這裡,不再繼續思考下去。各位,不要讓任何理由阻止我們,釋放所有桎梏,空間、時間、維度,都不是神不能出現的桎梏,直接讓神出現,我只是問,假設神出現,它與人的關係如何?
有人回答,神無時無處不在,你還要它出現,你想見的只是偶像。沒關係,無時無處不在也是一種在,如果它只是在,哪怕人的存在都依賴於它,這還是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它有什麼原因讓我們依賴,那也只是神的責任,我們安享其成,完全不用考慮任勞任怨的神的想法。人跟神還是沒有關係。我的問題是,如果它存在,神和人什麼關係?
回答,就是依賴的關係啊。神如果威脅人如果我們不尊敬它,它就一拍兩散,就讓人也不存在。那無所謂啊,我就替人回答了,不存在就不存在啊,愛咋咋的。所以,如果僅僅是神無處不在,跟不存在沒區別,神和人之間還是沒關係。
有人回答,你只要一思考神就和它發生關係,不思考就沒關係。那麼,一思考,發生了什麼關係?回答,你想要的關係。好吧,又是一個標準答案,你答對了,但你只是把問題拋回給我了,你並沒有去思考會發生什麼關係,心裡還是存著一種排斥的感覺,這個答案把對於什麼關係存在,這個思考拋回了提問者。放開思路,請盡情思考,如果真有神存在,和人什麼關係?不要因為任何別的東西阻止你去想像。
回答,有一部這樣的美劇啊。停,那是美劇的考慮,別人的考慮,只說的考慮,唯獨不是你的考慮。當然也可以不回答,也可以不在公共場合說,但,你思考嗎?你問自己嗎?
有人回答,神不可能存在。
有人回答,神很多,到底哪一個,我也不能確定亞。
有人回答,那些神,都是想像,都是幻影。
這些都是理由啊,提問者的意思是,不管任何理由,只要想像,神存在在這裡,它與人有什麼關係。
回答:我覺得神,就像一個考官,給你各種經歷,各種考驗,看你的表現。
那它為什麼這樣嗎?惡作劇嗎?無聊嗎?
不是啊。
給你各種考驗,然後呢?
然後讓你去體驗啊,如果說有輪迴的話,就是每一次輪迴都是為了體驗別樣的人生。
那神為什麼讓你體驗啊,無聊玩兒嗎?
——萬惡的分割線——
我覺得十有八九的人,都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可以通過不停的追問,去掉中間的不繼續追問、停止的理由,去思考神與人關係的問題。也許你能得到一種答案,得到一種明悟,也許跟我的不一樣。我的答案也許只是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而已,不一定導向有神論,也不一定導向無神論,而無論其結果如何,也只是我的考慮,不能作為你的考慮。
思考路徑:
人的第一目標是生存。神的存在,如果不是可以提供生存的支撐,那麼必然不會是神人的主要關係。
神的目標,也一定是生存。人的存在,如果不是可以提供生存的支撐,那麼必然不是人神的主要關係。
前一個人會拋棄神,或者人會自己找到成神的路,後一個神會拋棄人。所以,如果真的有神存在,跟人一定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不排除其他奴役的關係,比如:試驗的關係,為了獲取某種數據,某種進化路徑,某種運算種子,又比如牧養的關係,為了獲得有價值的東西,如肉、基因、抗衰老素。但奴役必被打破,任何社會的進步,都是權力向底層轉移(後文細談)。
為了維持相互依存的關係,人與神之間,必然存在著交換通道,而且,不只是信息交換通道,必須存在能量交換通道。這個能量可以維持生存。如果信仰只是一種信息通道,而用於生存的能量來源於其它方式,那麼,信仰也就只是影響人心的手段之一而已,因為我相信人心首先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只有生存的物質條件(能量)會帶來控制。即便信仰連接傳輸的是控制指令,也會被關閉或弱化,最終成為類語言交流一樣弱的平等的交互連接,控制源於背後力量。
社會結構論總則和三原則:
原力總則,一切社會結構的分析基礎在於確定原力(Power,或者叫能源)。引擎,穩定的原力利用方法(也可以叫做科技),是社會結構穩固和進步的基石。耕種的開始,就是人類社會結構穩固的開始。可以是整個社會,也可以是一個獨立人群,比如根據地的建立,就是基業,就是成長的根基,因為這掌握了穩定的原力利用方法。
授權原則,社會組織總則,控制有限的原力及原力引擎並授權給其他人使用,此原則凌駕於愛和贈予、道德與倫理、正義與公平,為社會基本組織原則。人產生信仰原料,信仰虔誠程度不一,影響貢獻原料的多寡,神擁有信仰加工體系,也有效率問題,授權產生神系或分配差異的階級,某些基於契約,而某些基於暴力。
墒穩原則,社會進步總則。基於信仰通道形成穩定的引擎之後,神以人為田,形成穩定結構,接受信仰的神,貢獻信仰的人,形成最初的對立階級。原力必然在不同階級之間,由高到低,由上至下流動。凡違反此原則,就是阻礙社會進步,凡符合此原則,則推動社會進步。其社會進步脈絡與我們均符合社會結構分析論。
選擇權原則,是社會和個人的關係總則。社會在結構穩定之後,必然會增加某些個人的選擇權,而不是減少個人的選擇權。當然,社會進步並不是一定帶來選擇權的增加,這並不是二而一的事情,選擇權決定了社會的性質。如果沒有外界的推動力,統治者控制了科技及文明,選擇權可以不增加,而結構仍然穩定存在。
社會進步:
奴隸社會,神以人為田,播種神的教義,耕種的是信,信仰這種精神力,是收穫,吸引信仰的人(或繁殖)、對信仰進行加工形成可以供人生存的能量,為科技,使人深信,提供更多的信仰,為控制體系,為文明,人是神的財產之一,不可改信,亦不可無信,人沒有人身自由,無選擇權,只是一個產生信仰的奴隸而已。
農耕社會,部分奴隸為自由民,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租用信仰原料加工體系生存(轉化自己的信仰為自己生存的能量,部分租金交給神,部分維持自己生存),部分成為田主(地主),或為弱等神,成為神系的一部分,牧養自己的信眾,擁有部分信仰加工體系,向主神提交部分能量,基於契約或約定,於是社會進步。
工業社會。部分主神或田主、弱等神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形成最早的資本家,建立了對信仰工業化加工的工廠,其後以儲備能量為準備金髮行貨幣,其後逐步建立金融體系,建立股市、匯市,每個神或神係為基礎組成國家,也形成了不同的統治方法,部分民主自由、部分中央極權,神系之間由於威懾而形成神際和平。
理想社會,不在個體形成思想和物質的自給體系,永遠無法達成真正的理想社會。當個人的生存依賴於社會供給,依賴於社會化生產,依賴於一種虛擬交換體系(基於貨幣或其它),個體必然受控制,自由只是一種幻覺,是控制的高級形式而已。所以,當人即神,擁有自己的生產體系且可以選擇逃離或同歸於盡,自由才存在。
結語:
任何理論都是探索世界運行之道的契機。利用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習性來反推測其他法則下生命的地位和習性,甚至通過人類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來推測其他世界生命體系與周圍環境的基本構成狀況,雖然這種推測仍然止於一種未必有趣的臆測,然而,即便科學的研究中也有運氣成分,理論是靈機下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