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20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元仍相對強勢。但從7月份開始,人民幣價值略有回升——由之前的略微超過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變成了現在的接近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而且不少經濟學家預估,美元指數或將繼續下滑,人民幣、歐元等貨幣有望進一步回升。
從歷史經驗來看,沒有一種貨幣能永遠處於強勢地位,總是這幾年升值,那幾年貶值。而且不同貨幣之間的變動,也會互相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國家採取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以人民幣為例,在2005年的時候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鈎。轉變成了美元、歐元、日元、韓元、英鎊、澳元、新加坡元、俄羅斯盧布、加元等貨幣都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人民幣的匯率變動。
當然了,這些貨幣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權重並不相等。當前是依據這些貨幣所屬國家、地區對中國經濟、貿易的影響程度,給予這些貨幣不同的影響權重因子。通俗的說,與中國經濟、貿易越緊密的國家貨幣,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程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數據顯示:在「一籃子貨幣」中,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設定為21.59%——2005年以前的一段時間裡,人民幣匯率是緊盯著美元,美元變動幅度有多大,人民幣變動的幅度就有多大,基本屬於100%的關係,即「聯繫匯率」。
採用盯住「一籃子貨幣」後,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影響程度大幅縮減,但由於美元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貨幣,同時還是全球大宗商品定價、交易、支付和結算的最主要貨幣。所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還是超過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的。
人民幣盯著的「一籃子貨幣」中,歐元的權重約為17.4%,僅次於美元;日元的權重為11.16%,排第三名;雖然韓國經濟總量低於英國,但韓國與中國的經濟、貿易連續緊密程度超過英國,韓國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關係更加緊密,所以韓元的權重遠比英鎊更高——分別是10.68%和2.75%
澳元的權重約為5.2%,這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是中國進口煤炭、鐵礦石、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的主要渠道。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動,對中國貿易影響較大;馬來西亞林吉特全球約為3.7%,俄羅斯盧布為3.65%,港幣權重為3.57%,泰銖為2.98%……。不再一一介紹,網友們可看圖表。
與以前相比,人民幣匯率變得更加「自由」,但是否就意味著當前的匯率就能真實的體現人民幣的價值呢?很多經濟分析機構認為:相對於美元,人民幣被低估了。有著「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麥樸思曾表示「人民幣被低估了15%」。
不久前,世界銀行發布的「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報告中認為,2017年的時候,按購買力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按購買力,大約是4.184元人民幣相當於1美元。IMF(國際貨幣積極組織)公開的按購買力平價GDP也是中國早已超過美國。
這意味著,按購買力計算,同樣數量的人民幣可以比「匯率法」能兌換更多美元,即「接近7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美元的匯率」。顯然,在購買力規則下,當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可能是不太合理的,我們被低估了。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