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是宋徽宗自創的一種字體。宋徽宗趙佶「真書」學薛稷,草書學「黃庭堅」。後自創「屈鐵斷金」的瘦金體。但你知道這麼美的瘦金體字是怎麼寫出來的嗎?下面我們一同來學習一下。
看上圖這幾個字中的點,雖然形態上有稍許差異,但寫法一樣,多是用牽絲帶出。
這個是點的另一種寫法,即將點的外形拉長成鉤形,多見於一個字的末筆,如上圖幾個字。
轉折的虛接法:即筆運行至轉折處輕提後,在壓鋒成方折直下,這樣寫顯得輕鬆虛靈,如上面幾個字的橫折。
轉折的實接法:即筆鋒到轉折處向右下倒筆出方肩後在轉鋒直下,用這種方法寫出來顯得厚實。如上面幾個字的折筆。
鉤:瘦金體的鉤法多為頓筆外展在向左上方提鋒,鉤較長,鉤法中又分圓轉與方折兩種,如上面幾個字。
撇:匕首撇,形如其名。這種撇外形尖利如三角形,多重起輕收。如「依」「煥」等字。而「庭」字的撇則外形比較勻稱,屬於撇的另一種寫法。
柳葉撇:柳葉撇的寫法是起筆後有輕到重,然後略轉側勢提鋒收筆,這種撇的起筆處多做「S」狀,絞鋒落下。
捺成柳葉狀也是瘦金體字的一大特徵,輕落入筆後行至三分之二處,壓鋒捻轉成柳葉狀出筆。類似柳葉撇,但難度更大一點。練習捺時要注意手指捻筆的細微變化。
短橫:凡短橫筆畫多為左輕右重,露鋒入筆,逐漸鋪毫而輕頓收筆,較長橫在外形上顯得豐肥。
豎:在字中佔主筆地位的豎畫,往往在收筆處略提向左上方,隨即向右下頓筆而收,與長橫的寫法一樣,只是方向不同。書寫時注意在中鋒中略帶側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