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已經臭名昭著,一個叫「誘惑的危險」(以下簡稱「誘惑」)的男人,更是當中最受非議的一個。
公開報導中,劍走偏鋒最極端的「邪術」「禁術」,都出自他。如「瘋狂榨取」,是從對方那索取名牌首飾、貴重物品,甚至車和房。「寵物養成」,是令對方的身心徹底淪陷,臣服於操控中。還有「專屬烙印」「自尊摧毀」「情感虐待」等。
略具情色與獵奇色彩的名稱,不失為一種宣傳噱頭。但經過輿論的聲討和打壓,從前的手法與痕跡,各路PUA唯恐避之不及、消除不盡,因為後果明顯:PUA引起關注後,「浪跡教育」被要求整改,「享妞軍團」社交群及全平臺,都被封殺。
從前PUA大佬們的網店門臉,紛紛換了「畫皮」:或是走心靈雞湯這路的「情感博主」「戀愛導師」,或是「基於心理學、心理分析的知識,對個人提供情感諮詢服務」。
不過,「誘惑」依然故我。
助教「風吟」發來課程介紹,「一夜速推」「XX陷阱」等字樣照舊。學員所發的那些女性不雅照片,作為「成果」盡情分享,「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誘惑」說:「在道德之下,法律之上,這個尺度的把握我玩得很溜。」
「誘惑」不遮掩他的泡妞技術,更得意於他對尺度的把握,因此同意採訪。但又一度退縮,藉口工作太忙,不過,在記者的勸說中,他思忖片刻,終於同意與記者見面。
但當然,這不是全部。
d到a女,通吃
他的出場很「拉風」。掛著墨鏡,開一輛寶馬標誌的白色敞篷車,凌晨後,在南方某市接一個女孩。
問他這臺車得多少錢,「誘惑」笑了,說:「女人送的。」
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誘惑」走上前,一把摟住第一次見面的女孩,親了下去。女孩害羞,但沒有掙脫的意思,徐徐跟著上了車。她叫王麗,今年18歲,「00後」這一點讓他很滿意。
「誘惑」直言他喜歡蘿莉,他們當晚就抵達了終點:賓館的床。醒時已經是中午12點,「誘惑」發給我一段小視頻,其中赤裸的王麗背對著他,他盯著鏡頭得意笑著。
誰敢說一見鍾情,無關色相?
有關的。
PUA理論中,這叫「對應價值吸引」。對方所憧憬的是什麼,就為她或他提供這種滿足,即便這樣的「一見鍾情」,有關色相,無關真相。
搭訕不是為了一個微信號,而是獲得對方好感,因此,需要做到「對應價值吸引」。
「誘惑」身高一米七幾,長得粗壯,正合他最喜歡的狩獵對象即蘿莉的口味:大哥哥型。他穿寬鬆的白T和淺色襯衫,搭配短褲,左手腕和額頭上綁著布條,手上一對戒指,一個50元,一個25元。但這樣的「嘻哈風」,讓他的目標很受用。
「對應價值吸引,只是能讓速度快一點,效果好一點」,他說,真正決定性因素在於儀態、氣場和說話方式。「襯衣正裝是受歡迎程度和範圍最大的裝扮,但核心條件到位了,不穿也沒事,我就不穿。」
但他的學員,穿著則不得不改。「誘惑」說,他的學員中在工地工廠打工的男孩不少,在他們的圈子裡,流氓痞子的花式穿著,是唯一可見的「帥」,學員也堅持這麼穿。這標準放在7年前,也符合「浪子模式」,但社會審美變化了,PUA的細節也得更新。他反覆勸他們:「你可以穿得更好。」
故作羞澀、緊張,這在學員處也行不通,尤其是一出場即語無倫次的新手。「誘惑」會將搭訕比喻為一個電腦遊戲,學員便迅速領會。
比喻中,搭訕是一個遊戲任務,女孩被當作MPC(遊戲固定角色),「你走上前,OK,完成一步。按照我們的原裝話術,一句一句講,我們在現場觀察妹子的反應,根據熱情程度打分。回來,繼續評估你的表現,完成進度,並給出每個環節修正建議」。
此後,學員與女孩的聊天記錄,在導師這邊全程得見,「根據女孩的興趣指標,繼續改進方法和形象」。在這過程中,沒有羞澀、矜持和拒絕,它們都被解讀為ASD(反蕩婦機制),是可以通過話術突破的。
當學員到了熟稔的程度,此時,「故作緊張,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印象」倒成了關鍵。
貫穿這個過程始終的,是「六芒星審判」。「誘惑」聲稱,這個體系是在PUA理論傳入中國(2008年)後,2009年到2011年在極惡者聯盟網站上,由6萬多名成員共同研發出來的數位化體系。通過它,一個女孩的行為舉止及其品質,都能量化成為一組數據。對不同數據,有不同應對。
類上,「六芒星審判」評估女孩的外在分數(r值)和內在分數(x值),都有三種級別。內在上,減分項有「抽菸、紋身、去酒吧、男性朋友多寡、是否夜不歸宿等」,加分項有「賢惠、顧家、有禮貌、性格外向、會做飯等」。外在上,分數評估有一定自由度,根據狩獵者的口味而不盡相同。
「誘惑」介紹,兩項都是十分制,「r值低於6分的,那下不去手,還不到平均值。x值低於6分的,則不適合發展長期關係」。綜合起來,分數高於6分的女孩,才會成為他們的狩獵對象,長期短期皆可。
分數打下來,狩獵對象被分為sabcd五種女孩。abcd中,開發程度遞減,「簡單說,a女是浪女、酒吧女,b女是寂寞女,c女是乖乖女、普通女,d女是烈女、處女」。s女是「女玩家」,即PUA女(可以是後天習得,也可以是先天的,後者叫「自然流」)。
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則段子說,該讓學Ayawawa的女人與學PUA的男人互鬥。「誘惑」笑道,的確是會互鬥,但女人學習了相同的PUA,「威力強過男人百倍,一般是鬥不過的」。
從一開始打交道,女孩的對應數據,就處在動態的加減法中。「誘惑」把王麗當作例子,先觀察她的頭像、籤名到朋友圈,約她見面時,問她想去酒吧、清吧還是KTV。這一問題中,只要女孩說想去其中一個,或曾經去過,她的x值就下降,「浪女信號」提高。
見到王麗,「誘惑」已把她評定為「a女」,因她在凌晨左右與男人見面,並答應去清吧。
在清吧的遊戲「真心話大冒險」中,「誘惑」十足導師的範兒。王麗臉上保持著微笑,說話矜持,想再久也沒辦法想出一個問題。當我認為遊戲難以為繼時,「誘惑」忙勸阻,他對王麗說:「小笨蛋,你怎麼這麼傻,那你以後可要多在意我,多珍惜我啊。」
聽了這話,這個「00後」女孩咯咯笑著,一仰身倒在了「誘惑」身上。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一夜歡愉後,王麗不會再見到「誘惑」。儘管在第二天,她數次在微信問他,在哪兒、做什麼呢?
這或許是她的幸運。根據PUA理論,「吸引」這坑過後,還有四坑,最終導向「摧毀」,這叫作「五坑陷阱法」,是PUA圈中公認的最權威的把妹技術。
實踐中,一坑過後,導向戀愛的關鍵在於「越界」,突破對方的心防。但「誘惑」說,PUA這一套理論很老了,他早有突破,能和女孩快速進入戀愛。「誘惑」所展示的,是更到位的「價值吸引」、更細緻的「壓迫表白」,雜糅以「誘導投資」。
王麗被帶到的清吧,這裡是他的場子,店員叫他「夏總」,他就解釋,因為這裡有他的股份,但實際上沒有。「這樣的場子我還有很多。」他說。
「誘惑」展示了他在10月時的一個案例,從搭訕到確定戀愛關係,都在網上完成。對方是一名18歲的女高中生。「誘惑」問她相信緣分嗎?在這人群中相遇,「佛家說相遇就如久別重逢」,「比中六合彩的概率還低」。女孩回覆:「有點相信。」
聊久一些時,「誘惑」袒露往事,說自己曾被女友拋棄,這叫「刷心疼」。他接著說,所以他努力,才有今天的小成就,問她:「你喜歡我,對嗎?」語氣強硬,女孩承認。他接著4次要求對方說「我愛你」,女孩連番拒絕,「喜歡和愛不一樣」「太假了」「這樣說出的不是真心話」,這在他看來是ASD,自然有破解法。他反覆鼓勵她,為愛勇敢一次。終於,女孩說出「我愛你」。
這樣的「我愛你」,品質不高,但「誘惑」不在乎。他將讓女孩不斷地講「我愛你」,「人說出什麼話,自己也會往上靠」,他說,有了「我愛你」,接下來就到籤訂戀愛協議了,女孩有「一個月試用期」。這月結束後,約好互送禮物。
「誘惑」教導他的學員,從不用禮物追女孩,即便要送,價格不能超過100元。相反,他們操控的一方則在這個月裡不斷暗示自己想要的東西,預估對方財物能力後,儘可能提出可以滿足的高要求。
「誘惑」說,寶馬敞篷車就是這樣到手的。他只肯說其中的大概:「大概20天時間鋪墊,說自己的夢想就是開敞篷車,所以才努力工作,這樣導致陪她的時間很少。」他的體會是,人都是自私的,只要令對方覺察到這對她有利,她就有行動動機。「誘惑」的多名學員告訴我,送寶馬車的罕見,但送價值幾千塊禮品的案例就太多了,他們「習以為常」。
對方表白次數越多,送的禮物越多、越貴,這筆投資不斷加大,就會更深陷於這段感情中。「價值吸引」「壓迫表白」和「誘導投資」,實質上是三條互為表裡、交互作用的操控人心的線索。
對方深陷其中時,新聞中令人驚奇的「PUA症狀」便自然呈現。前期,「誘惑」及學員的身份是他們捏造的「人偶」,姓名、家世都是假的,「誘惑」說,工地打工仔,他會建議包裝成「包工頭」,廠仔則包裝成「組長」「線長」等,當進入三坑,即便撕去了偽裝,對方也不離棄。
撕去偽裝也講究技巧,「比如說,打工仔裝成包工頭,那後面可以說,因為創業失敗了,變回了打工仔,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三坑過後,「摧毀」「寵物養成」等術無法實證。其中的理論簡單,「概率學上,人一天會撒6次謊」,在對方處在三坑操縱中時,無限放大對方的謊言,藉此脫離關係,令對方陷入崩潰。「一般會出現這些情況,女生有的用頭撞馬桶,撞牆;有的連續一星期到酒吧,把自己灌醉;有的刪除了所有的男性好友。因為她自責,是自己辜負了對方。」「誘惑」說。
女學員還多出一招:「僚機介入」,即讓好友主動勾引,然後藉此「摧毀」對方。「男怕誘惑、女怕寂寞」,人性在此處的弱點,是他們專攻之處。
在「誘惑」的學員中,女性學員超過一半。但他以注重女學員的隱私權為由,拒絕透露信息,只說了結論:「小三想轉正的,榨取男人的很多,而且相比男人,女人榨取得更不留情,還會認為這些都是自己應得的—總之,人都是自私的。」
現實如此?
「誘惑」舉了一個並不新鮮的比喻:PUA是一種工具,並無好壞,這只在於它被誰掌握。
「摧毀」後,對方陷在自責、悔恨和愛慕交織中,「短則一年,長則五年」,「誘惑」說,這術是專為a女(浪女)開發的。
此話出自國內「PUA第一人死囚漫步」,「誘惑」視他為再生父母。他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後來進入精神病院,父親只問他「繳稅」,小學沒上完,他開始打工,「是個不折不扣的屌絲,沒有他(死囚漫步)就沒有我的今天」。
「誘惑」說,那些a女,是被傷害後不再相信愛情的女人。「摧毀」後,她會記得曾有人真心對她,而自己愧對了愛情,因此,她們會再度相信愛情,「a女如果不經歷摧毀,她們總是會給男人戴綠帽的。」
我問:「戴綠帽的確是背叛,但這之前,你們也背叛了她。」
「誘惑」笑,他說,現實如此—男人勾三搭四,會被男人羨慕,被女人尊重,認為是有本事的表現,「很多女人知道我有老婆兒子,但根本不在乎」。但是,女人跟很多男人交往,會被女人排斥,也不會成為男人的長期發展目標。所以,這對男人來說是「正向」的,不需要改。女人則不同,她們需要被「修改」「淨化」。
在「誘惑」看來:男人女人之間,從來不存在平衡,只有誰徵服誰,誰掌握誰,輸的一方忍受所有。
「沒有PUA受害者,只有情感受挫的人,但這些事是一直存在的,社會它就是這種設計。」18歲時,「誘惑」是一家網吧的管理員,那時他不明白,為什麼泡在網吧裡的男人不掙錢,卻有廠妹寧願賣身養著,而他卻屢次被女孩背叛、拋棄。後來他明白了,在2018年7月時他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如果一個男人他每天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你不妨問問他,認真的時候輸得有多慘。
PUA從人偶、話術到劇情無非是弄虛作假,但他因此獵豔無數。「誘惑」不必再去體驗愛情的感覺,助教「風吟」曾告訴他:「誘惑,你和我們不一樣,你是沒有愛情的感覺的。」「誘惑」回答,我不能有這種感覺,不然我老婆兒子怎麼辦?他囑咐「風吟」,如果自己有感覺了,一定要拉他回來。
不過,「風吟」沒機會修正他,反倒被「誘惑」拉回了好幾次。「誘惑」笑道,「風吟」不止一次認定彼時交往的人就是真命天女了,想這麼愛下去。「誘惑」都拉回他,說:「兄弟你別傻了,這東西,你怎麼還不明白呢?」
照「誘惑」的說法,「摧毀」是為淨化a女、不相信愛的女人。但他們本身,早就不相信愛情。
其實,他的「淨化」一說很容易被打破,案例就在他身邊。
「誘惑」的助手小張,是個20歲男孩。去年,他喜歡上一名16歲的女孩,「是個a女」,她前前後後給他戴了5次綠帽,但他捨不得離開,憤怒又無奈。他說,這女孩似乎能被任何一個男人泡到手,甚至還有一個給她買小米手機的年紀很大的大叔(25歲)。「我學這個,是因為套路太多了,要保護自己。」小張羞澀笑道。
「誘惑」勸小張,說可以教他怎麼摧毀這女孩,那就能夠長期在一起了。小張猶豫了很久,還是不捨得,「不願意傷害她,畢竟是我的初戀啊」;另一方面,他又想:「摧毀其實是很麻煩的,投入大量精力,為她不值得。」
我問小張:「那如果你找到下一個對象,她是個好女孩,你會捨得摧毀她嗎?」
小張說:「會。」
感情是一人掙脫的,一人去撿,代價與痛苦則是後者承受,但故意行為已涉嫌觸及法律。PUA即如此,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王永傑律師認為,是否構成詐騙要看行為人是否是以騙取對方財物為目的以及是否實際騙取了對方財物(達到一定的數額構成犯罪,未達到為行政違法行為)。
「純粹的『情感騙子』不涉及法律評價,但應受到道德譴責,而以欺騙感情為手段騙取財物則應受到法律的制裁。」王永傑表示。
(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