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能裝水,還可能「救命」:軍用水壺鮮為人知的講究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18-12-14 07:21 |央視網

軍隊的備戰意識,要從很多點滴細節體現出來。打起仗來戰士們隨時需要補充水分,而隨身的軍用水壺裡要定期灌上新換的飲用水。這看起來好像很麻煩、沒必要,但一旦部隊需要緊急出動,戰士們無需再去花時間灌滿水壺。更重要的是,定期「換新」的淨水可以在作戰中人員受傷時,馬上拿來清洗傷口。這就是貼近實戰的備戰意識。

(據央視網,原標題《不僅能裝水,還可能「救命」:軍用水壺鮮為人知的講究》,編輯:許賽靜)

1544743296000

相關焦點

  • 嚴謹的德國人,嚴謹的軍用水壺
    士兵們在行軍打仗之時,不可能有完好的棲息之所和生活配件,所以一切從簡,但是有一樣是士兵在打仗時必備的要件,它就是軍用水壺。不過,一提起軍用水壺,大家腦海裡可能會想到抗戰電視劇中鐵製的圓形大水壺,雖然德國士兵們配備的水壺質地和我國抗日時期的水壺質地差不多,但是德國士兵的水壺可是要更加精巧堅固,十分的耐用。
  • 小身體隱藏大秘密,軍用水壺的高科技,你知道幾個?
    而在行軍時,水資源也是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於是,出現了水壺。   每個軍人在野外行軍時都必須配備水壺,雖然現在沒有實地戰爭,但平時的野外訓練和實戰模擬也是必不可少,為了在戰場上讓士兵們能喝到安全而便捷的水,各國都推出了軍用水壺,看似普通
  • 眾多軍用水壺哪個最好?評選你心中最好的軍用水壺
    軍迷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想說的是軍用水壺的話題。為什麼我想說這個話題呢?還不是因為這個話題說的人比較少。前幾天筆者想去健身房,可是沒有適合的水壺,所以就想上網買個水壺。結果一搜,好多戶外水壺軍用水壺就出來了。聯想到我服役的那幾年,所以今天就來說說軍用水壺吧。
  •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重操舊業,士兵在野外吃飯不再是問題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重操舊業,士兵在野外吃飯不再是問題對於很多參軍的人來說,對軍用水壺一定不陌生。作為軍人的好夥伴,軍用水壺是軍人除了槍械之外的第二件救命武器。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如果士兵想吃頓熱飯、喝口熱水,就得靠軍用水壺來幫忙。
  • 《孫美琪疑案郎冥其》軍用水壺線索在哪 軍用水壺線索位置分享
    下面九遊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孫美琪疑案-郎冥其》五級線索——軍用水壺位置分享,還沒有找到的小夥伴速來圍觀吧! ... 《郎冥其》是《孫美琪疑案》第三季的第一集,這一部DLC中五級線索——軍用水壺在哪裡呢?
  • 老師用尿壺裝水給孩子喝,媽媽批老師不合格,網友:真的像水壺
    許多家長會為孩子準備水壺,讓孩子上學時能多喝水,但日前一名媽媽在網路上分享,她為小孩準備水壺時,一時疏忽將「尿壺」當作水壺讓小孩帶去,幼稚園老師還讓小孩真的裝水喝,她發文怒批「到底哪裡像水壺了?老師太不合格了」結果她附上尿壺的照片,讓許多網友說真的太像水壺,難怪老師認不出。
  • 我的軍用水壺
    文|劉慶民在我的書櫥中,珍藏著一個軍用水壺。它陪我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歲月。今天我手捧水壺,心潮起伏,思緒難平。雖然水壺的帶子斷了又換了新的,但我仍然捨不得放棄它。從那時起,這個軍用水壺挎在我的肩上,我背著它從江西到福建,從福建到山東,水壺裡裝過贛江的水,裝過福建的酒。水壺帶子上曾浸透了我的汗水,是這個軍用水壺給了我勇氣和力量。1968年夏天,江西贛江發生洪水災害,我隨連隊到贛江大堤上抗洪搶險。我把水壺和挎包背在雙肩上,白天擔土築堤,晚上站崗巡邏。水壺裡裝上贛江的水,渴了就喝上一口,汗水溼透了軍裝,溼透了水壺帶子。
  • 可樂的打開方式──瓶子、吸管、杯子、大碗和軍用水壺
    當然了,講究一點人還是會找個杯子,倒三分之二杯,小口喝。大瓶的可樂就最好用杯子喝。曾經有一次跟二貨在燒烤攤打賭,每人抱一大瓶可樂往嘴裡灌,看誰先草雞。結果每人最多灌了四分之一瓶,然後可樂從鼻子裡竄出來,那酸爽…不堪回首。上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還用過吸管。易拉罐,小玻璃瓶的可口可樂和芬達都這樣喝過。
  •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回歸老本行,士兵野外吃飯已不是問題
    對許多參過軍的人來說,78式軍用水壺一定不陌生。作為士兵的好夥伴,78式軍用水壺是除了槍械外,士兵的第二救命神器。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士兵想吃一口熱乎飯,或者想喝口熱水,就要靠78式軍用水壺幫忙。作為中國軍隊第二代軍用水壺,78式軍用水壺除了喝水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帶飯盒可以吃飯。因此在當時部隊中,士兵們對78式軍用水壺好感度很高。畢竟這款水壺非常實用。實際上除了中國軍隊外,類似78式軍用水壺這種,「飯水一體」水壺設計並不罕見。早在二戰時期,德軍士兵就裝備過這樣的水壺。
  •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軍用水壺軍用水壺  很久以前人類就發明了在野外攜帶飲水的方法和容器,軍用水壺則是在民間攜水器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雛形為獸皮製作的皮囊,後演變為瓦器、陶器、青銅器,到了後來,軍隊有了專用水壺,而且隨著後勤裝備的發展和對人的重視
  • 給軍用水壺「穿上」閃亮外衣--驢友DIY水壺套
    偶也算是個軍迷,喜歡用軍品,所以水壺也買軍品的。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美式現役水壺和國產78軍用水壺,對比兩種水壺,實用性來講78軍用國產水壺比較使用,本人也喜歡用,但那個水壺套確實土,每次背出去都顯得格格不入。後來就買來個美式水壺(防品),外觀漂亮嘛! 不過美式水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肩背,只能配合S腰帶來用,用過幾次來爬山,感覺吃力,沒有78軍用國產舒服。
  • 目擊軍用水壺瞬間變成淨水器的神奇一幕(圖)
    廣州軍區某後勤應急保障旅著眼實戰創新軍用水壺瞬間變成淨水器>、特約通訊員李雄庚報導:隨著部隊執行抗震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日益增多,如何保證官兵們在野外能喝到淨化水,成為了後勤保障上的「撓頭事」。
  • 德國為何能迅速崛起?一隻軍用水壺,暴露了這個民族的特性
    德國之所以能創下戰後經濟奇蹟,不僅是趕上了世界局勢發展,與德國人本身的嚴謹也分不開。德國在二戰中陣亡485萬人,還有300多萬平民傷亡,青壯勞力和人才減員嚴重。1950年,德國在校大學生銳減至10萬人,但在1970年便激增到70萬人,原因在於德國政府大力推行的平民教育和職工業餘教育。這也是德國能在19世紀末崛起和一戰後迅速恢復實力的主要原因。
  • 「小水壺」的「大妙招」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宋寧晨近日,南部戰區陸軍邊防旅某營對官兵的軍事技能進行6小時筆試連貫考核,受考對象除了帶齊證件和筆墨外,人人自備軍用水壺帶入考場。「筆試時間較長,考試期間允許考核人員上衛生間、原位起立活動身體,如果想要喝水,只允許用制式水壺。」主考官——該營營長王明文提出了嚴格要求。在去年的一次高強度訓練中,該營連長陳華彬發現,大家喝的水是自帶的飲料,野外做飯用的水也是另外準備的。
  • 軍用水壺看著簡單,裡面卻藏高科技,很多當兵的也沒發現
    而在這些裝備中,武器固然是很重要的,畢竟是用於進行戰鬥的,但是裝備中最基礎的還是軍用水壺,決定了一個士兵的生存問題,能夠提供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不僅如此,軍用水壺還有其他的功能,可以說軍用水壺雖然簡陋,但是裡面卻藏高科技,很多當兵的也沒發現。
  • 「小水壺」有」大妙招」
    檢查全連官兵的軍用水壺更是大吃一驚——有的裝著半年都沒有更換過的「陳年舊水」。有的甚至完全是個擺設,裡面什麼都沒有。陳華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真要上了戰場,這『救命水』很容易就成了『喪命泉』啊!」陳華彬結合全旅正在進行「我為實戰獻一計」活動契機,向營黨委提出自己的想法:「讓軍用水壺重返訓練場!」這個建議隨即被該營黨委提上了議程。最後,該營黨委形成了統一意見:破除和平積弊,解放戰鬥力,讓軍用水壺頻頻登場!
  • 10式軍用水壺,我想給你個差評
    作者 | 王德成 攝影 | 王佳寅親愛的10式軍用水壺:壺兄,見字如面!我是來自一線作戰部隊的戰友小王。雖然仰頭45度的姿勢煞是豪爽帥氣,但你卻忘了我們的相會,不是在商場,而是在戰場,那喝水時一抬頭的瀟灑,增多的可是被爆頭的危險啊,水壺兄,對你真是滿滿的無奈。你是個不實用的「呆頭鵝」。說你是水壺,你還真就只是個水壺,功能太單一,只能儲水。
  • 軍用水壺灌可樂,可口不可「樂」
    軍用水壺灌可樂,可口不可「樂」值班員:第73集團軍某旅裝步11連班長 簡 岸講評時間:10月8日今天上午操課
  • 軍營婚禮新人拿軍用水壺喝交杯酒
    軍營婚禮新人拿軍用水壺喝交杯酒】9月25日,武警寧夏總隊舉行集體婚禮,20對新人在鮮花和掌聲中步入婚禮現場。新郎、新娘拿著軍用水壺喝下幸福的交杯酒。高甜軍營婚禮現場網友:「手拿水壺」寓意「守護」?學到了!(央廣軍事)
  • 軍用水壺、軍大衣、坎土曼…你是否還記得這些老物件?
    軍用水壺《沙海老兵》第三集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1800多名戰士歷經15個晝夜,行程1500餘裡(約750公裡),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奇蹟。這個軍用水壺裡沒有水,但卻是戰士們穿越茫茫沙漠的一個小小的精神寄託。行軍難,沙漠行軍更難,真實的歷史其實要比電視劇裡更加殘酷!幾乎每個被採訪的老戰士都說會說到缺水的問題,他們都說到一個關鍵性的細節:有一天宿營點沒水,戰士們忍著饑渴日行180裡才走到有水的地方。那一天的經歷在他們的腦海裡裝了整整半個多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