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減3成 大陸遊客不願去臺灣了?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摘要

據港媒報導,五一黃金周,大陸赴臺遊客驟減2至3成。根據臺灣旅行社業者統計,4月30日至5月2日三天勞動節連假,陸客團來臺人數約11000人,比起去年同期14000人,減少3000人,平均1天少1000人。

  據港媒報導,五一黃金周,大陸赴臺遊客驟減2至3成。根據臺灣旅行社業者統計,4月30日至5月2日三天勞動節連假,陸客團來臺人數約11000人,比起去年同期14000人,減少3000人,平均1天少1000人。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對島內旅遊業來說,這還不是「最壞的時刻」,除了五一期間團量銳減,後續更有可能出現「斷崖式暴跌」。臺灣觀光局也悲觀預測,「不排除做好負成長準備」。據臺灣經濟研究院日前發表的報告,去年一年有400萬陸客來臺,在臺消費達1800億元新臺幣。最近陸客少了1/3,若少一半,就少近千億元收入,換算成GDP和就業人口,只能以災情慘重來形容。

  似乎是為了印證這一報告,臺灣華信航空日前宣布,因陸客減少,華信航空5月1日起將停飛臺中─長沙和鄭州兩個航線。東森新聞稱,大陸最大旅行社中國旅行社日前稱,6月底前停接赴臺灣旅遊團,尚未送件的直接退團,想去的只能再等,已送件者也可能被取消。

  陸客銳減?看看他們在臺灣遭遇的奇葩事

  來源:鳳凰網

  臺灣「大選」後一個多月,臺灣旅遊業界有傳聞稱赴臺陸客已經減少兩成,更有人估計320後將減少六成。

  「今年開始,你發現身邊的陸客變少了嗎?」臺灣華視2月24日以此為主題播出一期電視節目。記者走訪臺北一家頗受陸客團歡迎的牛肉麵店,好光景的時候該店一餐可以賣上500碗,但今年開始,有時一餐只賣100碗。

  而根據媒體所做的保守計算,如果陸客減少一半,臺灣境外觀光收入將減少近兩成。

  影響如此重大,民進黨不得不出面回應。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表示:他說,大陸團客確實有減少跡象,但國臺辦說原因是市場因素;業者談到,團客減少或許是官僚因素,因為上面並沒有政策決定,下面基層單位觀風向,對陸客來臺事宜變得較消極。

  陸客為啥減少?恐怕是在擔心民進黨勝選後,島內氣氛驟變,會給旅行帶來許多不快。而梳理2008年陸客團隊遊開放以來,陸客已經在臺灣遭遇了不少奇葩事。有被無良商家當成搖錢樹的不快,也有因身份認同而感覺到的異樣,還有被居心不良的媒體肆意抹黑,這都在提醒大陸人,現在赴臺旅遊,情況是更好還是更糟?

  不法商家利慾薰心回收剩飯給陸客食用

  雖然大陸人在臺灣旅行已經相當普遍,但很多時候僅僅被視作有購買能力的消費者,除去進行交易之外,更深層次的交流並不多。這也才有了一些小販所說的:「只見人潮不見錢潮。」

  陸客被宰的新聞不在少數,就連島內媒體都看不下去大呼:「寶島風光完全沒體驗到。」

  要是不好好消費,攤販就開始數落。2015年4月29日,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有攤商指陸客雖多,六合夜市許姓攤商表示,雖然夜市人潮依舊強強滾,但逾八成客源是陸客,他們很聰明,都先單點後再由大家分食,一趟下來每個人都可吃到多種美食,但攤商只見人潮沒賺錢潮。更誇張的是,六合夜市常見四五個人佔據一桌吃50元新臺幣的東西,甚至有10名陸客只吃1盤蚵仔煎。

  在士林夜市經營鐵板燒、烤魷魚的戴先生表示,陸客很多,但只有一半會消費,因為團客大都已在其他地方用餐。士林夜市地下美食街賣牛排的黃孝敏也說,陸客多半是「到此一遊」,團客常「左下右上」繞一圈上個廁所就離開,只留下衛生紙,而不是人民幣。

  也有部分黑心商家利慾薰心,給大陸遊客留下很差的印象。

  2013年1月,以接待大陸旅行團知名的臺灣臺東縣太麻裏白沙灣餐廳,被離職員工爆料,指回收剩菜再用拼盤轉給後到的大陸遊客團食用,估計近月來逾萬人吃下回收的菜餚。

  一名白沙灣離職員工爆料,餐廳將客人吃剩下的菜脯、鹹魚、豬肉、雞肉等菜餚回收,重新拼盤後,再拿給下一批大陸旅行團吃。爆料者還提供手機錄像的14分鐘影片,只見從外場回收的醃蘿蔔,隨即被分裝進4個鐵盤,再分裝至其他盤子,連沾醬都照樣端出。

  「太噁心了!這是讓我吃別人的口水嗎?」來自山西、河南、江蘇的大陸遊客直呼「太誇張了」,又慶幸地表示「還好我們都沒在那家用餐」。

  街頭遭遇認同隔閡女生說「你們中國人真討厭」

  今年春節期間赴臺旅行的胡女士抱怨,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有些過於政治化,讓她的觀感體驗大打折扣。胡女士介紹說,臺灣人民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情有禮,但或是因為「大選」剛結束,幾乎人人都聊政治,聊國民黨,聊蔡英文。「旅途中接觸很多司機,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司機對於臺灣政治的關注,在南部高雄,計程車司機一路上給我們介紹,儘管他很熱情,可是聊天中你總會有種揮之不去的異樣感,因為司機經常會這樣表述『你們中國』怎樣怎樣。」

  胡女士還講了一件讓她氣憤的事:在新北市的九份,一條小街上擠滿了觀光客,人挨人難免會碰到對方,一個二十多歲模樣的女生當面對她說:「你們中國人真討厭!」胡女士回應:「你不是中國人嗎?」對方回答:「我不是。」胡女士追問:「那你是哪裡人?」這個女子沒有回答就被人群擠開了。

  還有人在遊記中這樣記錄自己的無奈:臺灣人把赴臺的國內遊客稱為「陸客」,這稱呼雖無貶義,卻不難看出兩岸文化的那種割裂和生疏。跟臺灣人聊天大概就能聽出他們對中國的立場:有兩岸往返旅遊或工作經歷的臺灣人,習慣稱呼中國為「大陸」;而很多土生土長地本地人則更喜歡叫「中國」,稱臺灣為「民國」。他表示:「在電子市場諮詢退稅時被工作人員稱為外國人的經歷實在是令我不爽。」

  令人不快的還有一些挑動矛盾的做法。今年年初,有陸客在花蓮用餐時,等太久,跟老闆抱怨:「你把錢退我,我不吃了,有什麼了不起的」,員工除了道歉外也說明還有其他人等更久的,而老闆直接響應:「出來啊,錢退給他,要多少錢退給他,這裡是臺灣你搞清楚啊,強國人有什麼了不起,出去!出去!」。大陸遊客:「你說什麼東西啊」。老闆:「臺灣話聽不聽得懂,中國人有什麼了不起」。

  對此,有很多臺灣網友也認為老闆做的不妥。有人認為:「顧客等得不爽,態度沒有太好,老闆被嗆得不爽,硬要挑起臺灣vs大陸,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很不欣賞這種態度的服務業業者。」

  另一種特殊的陸客是「陸生」。

  有陸生談起自己被孤立的感覺:「當我真正抵臺,真正開始在臺灣的生活時,我才驚覺,陸生不能在臺工作,哪怕是在學校打工助學。陸生不能納保,在臺所有醫療費用都要自費。陸生不能考臺灣的證照,陸生畢業不能留臺工作,陸生不能……陸生有太多不能,原以為外籍學生都是如此待遇,後來才知,除了陸生,外籍生、港澳學生都沒有」三限六不「的制約。我第一次有種被孤立的感覺,被孤立在」島中島「的憂傷。我常在想,臺灣的學生叫臺生,臺灣境外的學生叫外籍生,而陸生像是活在另一個平行空間的外來物種。」

  這名陸生還表示:「即使離開臺灣已有一年餘,卻還牢牢記得在高雄被計程車司機追問是不是不會過紅綠燈,在臺北被問是不是沒有見過摩天輪,在臺中被問是不是沒體驗過快捷巴士。諸如此類,太多太多,這些預設我都會善意地理解為部分人對現在的大陸的不理解。」

  綠媒捕風捉影陸客躺著中槍

  不得不承認,在泛政治化的環境裡,有時陸客躺著都中槍。

  2014年10月19日,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有5名大陸遊客在臺北101大樓知名餐廳「鼎泰豐」用餐時,一名隨行3歲男童內急,家長讓其直接在餐廳兒童椅上尿在塑料瓶中。因尿液灑到桌上菜餚,孩童母親要求餐廳免費更換菜餚,遭到拒絕。

  臺灣《蘋果日報》次日刊載網友提供的101美食街餐桌前一位母親與一位脫下褲子的男童照片,報導標題為《沒公德心101又見陸童桌邊尿尿》。新聞中,這名「撒尿兒童」實為臺灣人,其母親姓紀。紀女士否認自己的孩子在飯桌上撒尿,稱當時有水弄溼了孩子的褲子,脫褲子是為了給孩子「整理儀容」。

  由此可見島內綠媒對陸客刻板印象之深。

  還有陸客被不稱職的導遊帶溝裡的。

  2016年2月18日,發生了陸客在阿里山茶園便溺的事件。茶園女主人黃太太說,上午10時許有輛遊覽車來到家門前,下來2、30名陸客,男陸客在路旁便溺、抽菸,5、6名女陸客走進茶園,她以為她們要逛茶園,沒想到接著她們竟然脫褲子就地便溺,她立即喊叫制止。

  陸客向她道歉時,說是導遊跟她們講可以在茶園上廁所,後來導遊有前來道歉,但沒有感受到道歉誠意。她說,只要打聲招呼家裡廁所會借使用,而且不到500公尺處就有公廁,為什麼非得進入人家的茶園隨地便溺?茶園主人說:這是什麼臺灣旅行社、什麼臺灣導遊!?叫大陸來的貴賓到茶園上廁所!!

  然而,許多情況只是雙方在文化習慣不同造成的誤解,抑或媒體的誇大。

  翻閱旅行日誌或者相關論壇,可以看到兩岸普通人之間更多的交流。

  一位叫做「喜形於攝」的網友這樣描述他的經歷:在臺東的羅東鎮,一個小攤的女攤主,得知我從大陸來,非常高興。給我盛好陽春麵和小菜,執意留下我坐坐聊天。「你們大陸的媳婦很厲害,對老公公不好,我們臺灣的媳婦可不敢呢,好像也是你們遼寧的」。 就好像是我家的閨女嫁過去似的。這就是臺灣人普通人的大陸概念,雖然不太準確,但還是那麼地認同。最後算帳時,硬是抹掉了120臺幣的零頭,收了我100臺幣。

  有遊客在參觀中正紀念堂時,與一個普通的國民黨士兵閒聊,他這樣描述這位士兵:「他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裡,對中國的傳統以及文化,如數家珍,近年在中國內地復興的國學,從他的言行裡能感受到早已形成行為規範的底蘊。」

  也有非常nice的計程車司機,另有遊客描述道:在臺北最後一晚,我倆乘計程車去飯店。上車後司機一搭話居然是一口「京片子」,雖不很標準,但在滿耳朵都是臺灣腔的城市突然耳聞熟悉的北方口音,還是倍感親切。途中當我說到使用Google地圖導航時,司機跟我講了這麼幾句話:「不要看地圖,外國人才看地圖。咱們都是中國人,講話都能聽懂,哪裡不清楚張嘴問就是嘛,來這裡還看什麼地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客在臺灣人眼中的形象也有很大改善。年初,有臺灣網友在臉書「靠北乘客」發文,比較兩岸遊客的差異。他認為與臺灣旅客相比,大陸旅客至少比較懂得尊重人。

  對於陸客來臺影響臺灣旅遊質量和人民生活環境的說法,《時報周刊》反駁稱,請網友自己看看:元月陽明山飄雪吸引大批本地客,事後卻留下滿地垃圾,「我們自己摸著良心想想看,究竟誰對臺灣環境與生活質量傷害較大?」

  目前,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意義均非常重大的陸客問題,民進黨也不敢怠慢,張景森表示:民進黨的政策與執政縣市都歡迎兩岸觀光發展,「我們是歡迎陸客的」。

  在競選期間,蔡英文一再強調「陸客的總量絕對不會減少」。然而值得觀察的是,蔡英文正式執政後,能否提升陸客的旅行體驗,促進兩岸旅遊互利發展,保障兩岸人民深入交流?

(責任編輯:DF207)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觀光收益大幅減少
    圖為日月潭/資料圖片  據臺當局「觀光局」近日公布赴臺旅客人數統計,民進黨當局執政這一年來陸客赴臺人數減少145.6萬人次,觀光收益銳減700億元(新臺幣,下同);民進黨當局寄希望於「新南向」政策帶來東南亞遊客填補,統計顯示「新南向」增加30萬人次,收益約多77億元。但加減後,總觀光收益還是減少623億元(約156億港元),也讓臺灣旅遊業者大喊「活不下去了」。
  • 臺灣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 怪只能怪蔡當局
    來源:新華社臺灣南投縣:日月潭風光(資料圖 視覺中國)新華社臺北6月9日電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日前發布最新統計,聞名遐邇的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2018年僅有83萬人次,比2014年的水利署統計2014-2018年全臺灣主要10座觀光水庫園區遊客人次,2018年總參觀遊客約920萬人次,比起2014年的約1096萬人次,減少了170多萬人次,減幅達16%,也是連續3年總入園人數低於千萬人次。
  • 大陸遊客銳減重創臺觀光業 鳳梨酥業者百萬業績砍半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5月11日訊 鳳梨酥曾是臺灣最熱門的伴手禮,全臺最高產值曾達1年20億元(新臺幣,下同),但因蔡英文當局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主要客戶大陸遊客團銳減,鳳梨酥生意大受影響。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免稅店代工的彰化縣鳳梨酥業者,每月原本百萬業績,今年幾乎砍半。
  • 大陸遊客數量銳減 臺媒:臺灣觀光旅遊業迎來「霸王級」寒流
    大陸遊客銳減 臺旅遊業損失慘重鑑於當前兩岸關係,大陸方面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臺灣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赴臺大陸遊客人數明顯減少。島內媒體更是形容臺灣觀光旅遊業迎來「霸王級」寒流。
  • 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
    新華社臺北6月9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日前發布最新統計,聞名遐邇的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2018年僅有83萬人次,比2014年的225萬人次減少近三分之二。水利署統計2014-2018年全臺灣主要10座觀光水庫園區遊客人次,2018年總參觀遊客約920萬人次,比起2014年的約1096萬人次,減少了170多萬人次,減幅達16%,也是連續3年總入園人數低於千萬人次。此間媒體用「榮景不再」來形容其中拖累最大的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水庫園區。
  • 大陸遊客銳減 日月潭船家周休5日
    原標題:大陸遊客銳減 日月潭船家周休5日   大陸遊客銳減,日月潭包船遊湖人數也幅下降,潭區遊艇只見少數幾艘在遊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大陸遊客銳減,日月潭商家也叫苦,遊艇業者從周休2日變周休3日到5日,甚至擬放「無薪假」應變。過去日平均湧進逾6000名大陸遊客的蘇澳新站,為保證運力,每天加開6班車,但受到大陸遊客銳減影響,臺灣「鐵路局」將評估停駛加班車。
  • 大陸遊客銳減臺灣景區門可羅雀 商家嘆生意難做:看不到未來
    導遊在桃園機場引導大陸遊客團。(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中國臺灣網3月2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阿里山「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園區,近兩年因大陸遊客銳減,生意直落,遊客量大減7成,現全靠7成島內旅客苦撐,慘澹經營。
  • 臺灣阿里山大陸遊客團銳減 去年600今年目前29
    去年五一連假約600團、共1.3萬多人遊阿里山;今年腰斬再腰斬,到昨天為止只有29團、2000多人預訂造訪,人數還不及去年的零頭。 新北九份、金瓜石地區約有百間民宿,5年前開放陸客個人有後,金九小旅行很搶手,業者不必跑旅展,只要上網營銷,逢連假一個月前就被訂光。但如今五一連假快到了,往年四月中訂房率至少8成,現在5成不到。
  • 赴臺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水果攤無奈促銷「10元吃到飽」
    受「大選」衝擊,赴臺大陸旅行團銳減,臺灣觀光旅遊業、住宿業、餐飲業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衝擊。臺灣花蓮縣東海岸北回歸線標誌旁的水果攤商為了「度過最寒冷的冬天」,「10元人民幣吃到飽,加10元外帶」,殺價殺到見骨,但效果有限,相關業者憂心忡忡,企盼「寒冷的冬天」儘速離開,春燕早回。
  • 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據新華社臺北6月9日電 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日前發布最新統計,聞名遐邇的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2018年僅有83萬人次,比2014年的225萬人次減少近三分之二。    臺灣水利事務主管部門統計2014—2018年全臺灣主要10座觀光水庫園區遊客人次,2018年總參觀遊客約920萬人次,比起2014年的約1096萬人次,減少了170多萬人次,減幅達16%,也是連續3年總入園人數低於千萬人次。    此間媒體用「榮景不再」來形容其中拖累最大的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水庫園區。
  • 臺媒:大陸遊客團銳減 花蓮旅店業者苦撐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受到大陸遊客團銳減等因素影響,臺灣花蓮縣飯店求售多,但往往無法順利脫手,業者苦撐待變,苦不堪言。花蓮市伊達斯酒店負責人吳炫政不諱言地說,他原本開價5.0007億元(新臺幣,下同)要脫手不成,如今已調降至5億元左右,「實在沒辦法,每個月都要虧80萬元左右,我不忍心砍員工,只能遇缺不補,大家共體時艱吧!」吳炫政說,虧本經營不打緊,每月他得給付銀行利息30萬元,這個月開始又得繳本金70餘萬元。
  • 赴臺大陸遊客銳減 高雄地標大樓淪為「民宿戰場」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由於近年來赴臺大陸遊客人數銳減,全臺灣旅館業者紛紛「進入寒冬」,許多經營不下去的旅館業者以倒閉退場。高雄地標85大樓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由於臺灣經濟長期不景氣,高雄85大樓的13樓到35樓早就轉作日租小套房。85大樓管理室表示,整棟大樓內約有1000多間小套房。由於數量甚多,也形成了特殊經營模式,日租業者如「二房東」,跟房東承租若干小套房或一整層,成為一個小旅館。
  • 人潮銳減 臺灣夜市慘兮兮
    (資料圖片)對於赴臺旅遊的人來說,夜市是臺灣最有吸引力的關鍵詞之一。然而,曾經人潮洶湧、被遊客青睞的臺灣夜市,如今卻「災情不斷」,一片慘兮兮。據臺灣媒體報導,繼高雄六合夜市、新崛江商圈爆倒店潮後,當地的凱旋夜市也冷冷清清。連已有40年歷史的高雄瑞北夜市,也因違反「高雄市攤販臨時集中場管理自治條例」,在11月11日熄燈。
  •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時評/三杉      圖/來自網絡 據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急凍,陸客大減,觀光成「慘業」。 二、對大陸遊客不友善 過去,每名陸客團員在免稅店消費5千元,但韓國和泰國旅客只有1千元。旅遊業估算,去年減少67萬陸客,光是在免稅店就少了33億元購物費。韓國加上泰國去年赴臺共增加約30萬人次,在免稅店的總購物費約3億元,陸客團是韓泰旅客合計的11倍,且這還不包括更高消費的自由行陸客。
  •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吸引力在增加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設施軟硬體都在提升。包括舊景點的改造、新景點開發、住宿交通和餐飲業的升級,都是讓大陸旅遊業繼續『發燒』的重要因素。
  • 大陸遊客赴臺銳減 臺灣旅遊業者:今年冬天會更冷
    中國臺灣網8月23日訊 520後,大陸遊客赴臺人數直落,每天申請入臺證送件數不滿千件已成常態,而在發生了瀏覽車火燒車等事件後,上周送件數更是一下跌成兩位數,金馬澎離島項目更是連續三天掛0。對此,旅遊業者表示,大陸遊客不來,今年冬天會更冷。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移民署」目前開放給大陸遊客團申請入臺證,分為優質團和一般團,優質團再分「順向」和「逆向」,每個工作天申請件數各有2409件。在今年3月,每天送件無論是順向或逆向,常都達各4、5千件,但在民進黨上臺後「直直落」,520後每天不滿千件已成常態,但旅遊業上周發現送件數一下子跌成兩位數。
  • 大陸遊客不去臺灣旅遊 臺灣從業者怨聲載道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前5個月大陸赴臺遊客大減,赴臺遊客較去年減少超32萬人次。業界預估,未來赴臺的陸客「只會少不會多」。  觀光業怨聲載道  臺「交通部觀光局」近日公布來臺旅客人數統計,去年5月蔡英文上臺至今年4月,赴臺陸客人數為287.4萬人次,較同期大減145.6萬人次。
  • 臺灣選前大陸客團銳減 旅店餐廳業績「急凍」
    原標題:臺灣選前大陸客團銳減 旅店餐廳業績「急凍」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景氣低迷且「大選」在即,陸客團銳減,島內旅宿、餐廳業出現「急凍」。臺東飯店業績平均掉4到5成,業者降價求生存;臺北市士林市場美食街上月起陸客少一半,業者都期待選後回春。
  • 墾丁音樂季音樂會場次降 大陸遊客人氣買氣銳減
    華夏經緯網4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墾丁音樂季因為音樂會場次減少,2日和3日遊客也較去年為少,其中中國香港及大陸遊客銳減,港客減少最多,使得墾丁大街商店的生意大受影響。商家表示,本地遊客大多只看不買。
  • 大陸遊客赴臺人數銳減 臺灣旅館業者恐大洗牌
    中國臺灣網11月19日訊 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大幅下降,令全臺觀光業大受影響。據報導,墾丁業者觀察,年底淡季住房率估計不到2成。高雄業者認為,大陸遊客明顯減少影響現在旅館業者經營狀況,今年高雄旅館業者的住房率都下滑,業者都擔心未來三年是旅館業大洗牌的階段。  圖為夏天墾丁南灣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