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動力救生圈:1分多鐘救回50米外落水者

2021-01-12 南報網

警方供圖

南京水警處置、救援新式裝備多

智能動力救生圈:1分多鐘救回50米外落水者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徐寧)10月15日、16日兩天,江蘇省公安機關「水上蛟龍展雄風 苦練精兵保平安」水警練兵競賽活動在南京金牛湖水上帆船基地舉行,來自全省13個地市水上公安的100餘名民警,先後將完成遊泳救生、船舶駕駛、智能救生圈操控、模擬登船攀繩梯等多個科目的競賽,展現水警風採。 

接到落水警情,如何短時間內快速施救?在本次練兵競賽過程中,智能動力救生圈操控比武項目首次出現。

只見離岸50米外水域,一名「落水者」正掙扎待救,參賽民警迅速將智能動力救生圈投擲水中,通過遙控設備,操控救生圈飛速「遊」向落水者。待落水者扶穩救生圈,民警立即遙控救生圈駛向岸邊,成功將落水者拖帶上岸。整個救援過程一氣呵成,僅用時1分多鐘。 

「救生圈裡裝有電機、自帶動力,最快遊速可達每秒5米,實現了快速、安全、有效救援。」南京市公安局一名參賽水警隊員告訴記者,智慧警務快速發展,要求水警不斷與時俱進,掌握救援新技能。根據實戰需要,他們近期引進了智能動力救生圈裝備,此次在演練中專門設置了操控比武項目,以救援過程用時為衡量標準,考查民警操控的精準、熟練程度。

在練就新技能的同時,水上公安機關民警們並未放鬆傳統技能的錘鍊。實戰中,當遇到落水者失去意識等特殊情況,人員下水救援等傳統救援方式更為有效。此次練兵競賽活動除了智能裝備的操控比武,還設置了遊泳救生、繩梯攀爬、船艇駕駛等傳統項目的比試。 

為凸顯此次練兵競賽的效果,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作為承辦方,在賽場設置了裝備展示部分,向社會各界展示南京公安近年來用於處置、救援水上突發事件的新式裝備。

3D成像聲吶河床掃描儀:利用聲波回波原理,確定水下物品位置及水深、水溫,幫助順利完成水下打撈任務;

無人機:能夠搭載喊話器、拋投器、探照燈、熱成像雲臺等裝備,在水域突發事件處置中可以提供圖像傳輸、現場偵查支撐,在水域非法採砂等案件偵查中,可以高空隱蔽偵查、夜間熱成像偵查,在水域救生救援時可以進行現場搜索、物資投放等、還可以對重點區域實施智能自動巡航; 

多功能應急救援車:它可以夜間照明,4G傳輸,野外發電,拖載可攜式船隻,運輸水下機器人,運輸打撈裝備等。水下機器人,最大下潛深度200米,配有水下高清攝像頭,水下照明燈和機械臂,機械臂最大抓力8公斤,可用於水下搜索和打撈; 

重大事件處置保障車:可以為在野外進行搶險救撈工作人員現場提供淋浴、野炊、洗漱、休息等保障服務; 

防汛救災特種車:專門設計改裝,自帶吊機,可快速裝運3-4艘防汛救災衝鋒舟或浮碼頭等防汛應急物資,可大大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搶險救災能力。

相關焦點

  • 智能動力救生圈,自動「遊」向落水者
    民警將智能動力救生圈投到水中,通過遙控設備,操控救生圈飛速 " 遊 " 向落水者 ……10月15日,江蘇省公安機關水警練兵競賽活動在南京市金牛湖水上帆船基地開幕。在此次競賽中,智能動力救生圈操控比武項目首次進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 無線遙控智能動力救生圈,遙控距離超過3000米,可同時救援兩個人
    現有技術時至今日,市面上的無線遙控智能動力救生圈裝備種類很多,功能日益完善、造價成本也不高,可其自身依然存在著一些缺點尚未攻克。以下列舉了無線遙控智能動力救生圈自身的一些問題:1. 就本身的特點來說,市場上的動力救生圈部分存在拓展性不強的問題。
  • 「多圖」北京凌天:水上救生遙控機器人、動力救生圈等裝備詳解
    以下列舉了水域救援裝備自身的一些問題:1.水域救援裝備從船上、岸上、或者飛機上投擲到水面,可能會發生側翻的現象,一些水域救援裝備沒有自動翻轉到正面的功能,這就使得救援行動拖延。而且抗風浪能力不佳,如果遇到超過兩米的海浪,救生裝備會被拍到水下,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2.
  • 北京凌天水域救援裝備,遙控機器人、動力救生圈,聲吶探測儀……
    現有技術總的來說,市面上提供的水域救援裝備種類很多,功能也日益全面,但一些水域機器人、動力救生圈等裝備研發和維護成本很高,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應急部門擁有的高智能裝備數量很少,一旦發生水域災害,很難單靠高智能裝備的力量進行救援。
  • 江邊放置50個救生圈 方便救助溺水者(圖)
    7月13日,記者從合川區遊泳協會獲悉,12名志願者在合川城區江邊投放50個救生圈,以便在有人發生溺水險情時,施救者能帶上救生圈下水救人。合川城區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環繞,有約40公裡江岸,常有在江邊洗衣服的市民墜江、在江邊戲水的孩童溺水等悲劇發生。為此,合川區遊泳協會召集12名水性好的遊泳愛好者組建水上救援隊,並先後派送到重慶救生協會接受救生技能培訓。
  • 兩小學生製作手榴彈式救生圈:可扔出20米外,入水自動充氣
    重量僅400克左右,投擲距離超過20米,入水3秒後自動打開充氣,成為一個救生圈——兩位寧波五年級小學生製作的「手榴彈式救生圈」不久前獲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並公開了製作工藝。  小周和小尹就讀於寧波一所小學,她們不願公開姓名,「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就好。」
  • 入水自動充氣,兩小學生發明「手榴彈式」救生圈獲大獎
    整個產品重量僅400克左右,體積小,易攜帶,投擲距離可以超過20米,入水後僅需3秒就可以自動打開充氣成為一個完整的救生圈。這樣神奇的救生圈設計者,是來自寧波的兩位五年級小學生。兩位女孩卻要免費公開救生圈的全部製作工藝,「希望可以幫到更多人。」產品設計、製作周期已有近一年。因為時常看到一些溺水新聞,從小就喜歡動手搗鼓的小周便萌發了念頭,希望自己可以做點什麼。拉上同學小尹,兩位小夥伴馬上投入了調查。
  • 古鎮河邊酒吧常備救生圈,開店十年救起落水者幾十人
    於她而言救人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早幾天有個60多歲的婆婆掉進了河裡,也是被她及時發現,救了上來。記者:「你自己水性不好,跳進河裡救人你不怕嗎?」楊蔓莉:「其實我也怕,但是這些外地遊客都是人生地不熟的,掉進河裡他們更害怕,何況看到有人落水當然是救人要緊,哪裡會想那麼多。」
  • 太原勝利橋上多個救生圈上的繩子被偷,市民呼籲儘快送回:你偷走的...
    夏天到了,溺水事故也多了起來,為了方便救援落水人員,太原市橋梁養護管理所特意在沿汾河每座橋上安裝了救生圈,被偷了繩子的救生圈。但是,近日有市民發現,勝利橋上多個救生圈上的長繩子不知被誰偷走了。有市民呼籲,偷走繩子的人儘快將繩子送回,「因為你偷走的不僅是一根繩子,還可能是一條『生命』」。7月7日一早,山西晚報記者就來到汾河公園。
  • 溺水不用怕,「U safe」來救大家,滿滿黑科技
    遊泳時,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救生圈了,那是相對不會遊泳的人或者是小孩子來說,但是,稍微會一點的基本也都不會使用遊泳圈的,為什麼呢?因為不自在啊。所以夏天,溺水的事還是時有發生的。不過遊泳圈在溺水的時候也發揮不了大太的作用呢,問題就是一定要投擲到落水者附近才行,如果碰到水流急或者大風也是很難起到作用的。畢竟啊,遊泳圈太輕了,落入位置由很多因素決定。
  • 迪威水域救援系列——動力救生圈
    動力救生圈是一種新型智能水上救援裝備,可代替救援人員快速抵達事故危險水域,將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產 品採用螺旋槳推進,打翻後可扶正前行;機身採用輕質耐腐蝕材料,便於攜帶,單人即可完成拋投與遙控,可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響應,救生圈可搭載視頻記錄模塊,本體採用觸水開關設計,入水後可自動開啟使用方便快捷。
  • 一個救生圈關乎一條人命 河道邊救生箱被誰掏空了?
    越來越多的河湖邊安上了救生箱,箱中放上了救生繩與救生圈。一旦有人落水,救生圈、救生繩就能起到救人一命的關鍵作用。最近,蘇城的氣溫節節攀升,溺水意外接連發生了好幾起,正是這些救生圈、救生繩發揮作用的時候,「姑蘇晚報96466」微信卻接到網友反映:有不少救生箱被人掏空了,變成了空架子。
  • 四川2名大學生救落水者遇難,無盡悲傷留給父母
    導讀:看到在四川廣元市劍閣縣的清江河畔,2名大學生為救落水者不幸遇難的消息,頓時一陣扎心。只想到了他們滿臉淚水悲傷欲絕的父母;繼而又想到他們如此年輕的生命就此凋零,熱血男兒,前不能盡孝,後不能報國,只能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 12月4日,零下1度,他們奮勇救起兩位落水者……
    為了儘快救起落水者,毫無猶豫跳入冰冷河水中;為了儘快將落水者送醫救治,甚至光著腳、踩著石子路,奔走200多米……12月4日,江蘇省揚州江都區、儀徵市分別發生了落水事故,當地民警奮勇下水,兩名落水者先後成功獲救,當天的氣溫最低達-1℃
  • 遊泳圈救生圈可別分不清 充氣遊泳圈受捧泡沫救生圈遇冷
    ­  遊泳圈和救生圈有本質區別。充氣式塑料遊泳圈執行的是《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本質上只是玩具,只對充氣玩具的浮力和材質厚度進行了簡單規定,而救生圈的國家標準則在外觀、尺寸、重量、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救生圈能承受的重量較大,目的是增強圈體的強度,在救護落水者時拋投準確,不受風浪影響。
  • 贛州於都一足球隊長半夜救落水者遇難 至死仍保持救人狀
    29日凌晨救助一名落水者時不幸遇難。   散步時不顧生死救落水者不幸遇難   1月29日凌晨一點多,孫雲與球友歐陽呈輝散步回家,行至于都縣紅軍大橋下的貢江流域時,他們突然聽到了水面上有人在大聲呼喊救命。
  • 擲入水中3秒自動充氣成完整救生圈 寧波女孩秀出技術成果
    中國寧波網記者 周瓊整個產品重量僅400克左右,體積小,易攜帶,投擲距離可以超過20米,入水後僅需3秒就可以自動打開充氣成為一個完整的救生圈!兩位小夥伴馬上投入了調查,她們倆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救援類救生圈重量一般在2.5千克以上,成人拋投距離一般也僅在5到8米,大大限制了有效救援的距離。「當時,孩子就冒出這樣一個念頭,要是可以有一種像手榴彈那樣重量合適、體積小,方便投擲的救生產品該有多好啊。」周爸爸這樣告訴記者。說幹就幹,兩位小女生在家長配合下開始搜尋各種資料,開始製作想像中的產品。
  • 廣州一士兵跳江救溺水者 成功救人後犧牲(圖)
    他一隻手奮力划水,拖著落水者向岸邊遊去。距離江岸30米距離時,他體力不支,慢慢沉入水中。而落水者則被趕過來的其他四名戰士救起。昨天下午6時40分,水上公安分局民警和南海救助局的工作人員在水中發現了他,將其打撈上來,但證實已經光榮犧牲。他叫邱興和,25歲,廣州軍區司令部警衛營二連代理排長、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