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供圖
南京水警處置、救援新式裝備多
智能動力救生圈:1分多鐘救回50米外落水者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徐寧)10月15日、16日兩天,江蘇省公安機關「水上蛟龍展雄風 苦練精兵保平安」水警練兵競賽活動在南京金牛湖水上帆船基地舉行,來自全省13個地市水上公安的100餘名民警,先後將完成遊泳救生、船舶駕駛、智能救生圈操控、模擬登船攀繩梯等多個科目的競賽,展現水警風採。
接到落水警情,如何短時間內快速施救?在本次練兵競賽過程中,智能動力救生圈操控比武項目首次出現。
只見離岸50米外水域,一名「落水者」正掙扎待救,參賽民警迅速將智能動力救生圈投擲水中,通過遙控設備,操控救生圈飛速「遊」向落水者。待落水者扶穩救生圈,民警立即遙控救生圈駛向岸邊,成功將落水者拖帶上岸。整個救援過程一氣呵成,僅用時1分多鐘。
「救生圈裡裝有電機、自帶動力,最快遊速可達每秒5米,實現了快速、安全、有效救援。」南京市公安局一名參賽水警隊員告訴記者,智慧警務快速發展,要求水警不斷與時俱進,掌握救援新技能。根據實戰需要,他們近期引進了智能動力救生圈裝備,此次在演練中專門設置了操控比武項目,以救援過程用時為衡量標準,考查民警操控的精準、熟練程度。
在練就新技能的同時,水上公安機關民警們並未放鬆傳統技能的錘鍊。實戰中,當遇到落水者失去意識等特殊情況,人員下水救援等傳統救援方式更為有效。此次練兵競賽活動除了智能裝備的操控比武,還設置了遊泳救生、繩梯攀爬、船艇駕駛等傳統項目的比試。
為凸顯此次練兵競賽的效果,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作為承辦方,在賽場設置了裝備展示部分,向社會各界展示南京公安近年來用於處置、救援水上突發事件的新式裝備。
3D成像聲吶河床掃描儀:利用聲波回波原理,確定水下物品位置及水深、水溫,幫助順利完成水下打撈任務;
無人機:能夠搭載喊話器、拋投器、探照燈、熱成像雲臺等裝備,在水域突發事件處置中可以提供圖像傳輸、現場偵查支撐,在水域非法採砂等案件偵查中,可以高空隱蔽偵查、夜間熱成像偵查,在水域救生救援時可以進行現場搜索、物資投放等、還可以對重點區域實施智能自動巡航;
多功能應急救援車:它可以夜間照明,4G傳輸,野外發電,拖載可攜式船隻,運輸水下機器人,運輸打撈裝備等。水下機器人,最大下潛深度200米,配有水下高清攝像頭,水下照明燈和機械臂,機械臂最大抓力8公斤,可用於水下搜索和打撈;
重大事件處置保障車:可以為在野外進行搶險救撈工作人員現場提供淋浴、野炊、洗漱、休息等保障服務;
防汛救災特種車:專門設計改裝,自帶吊機,可快速裝運3-4艘防汛救災衝鋒舟或浮碼頭等防汛應急物資,可大大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搶險救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