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搞活產業發展 引來振興活水

2020-12-20 騰訊網

新安縣正村鎮在鄉村振興中把人才、產業放在首位,採取「政府+企業+集體+農戶」的模式,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村集體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發展。

位於新安縣正村鎮的雅竹農莊創辦於2016年,總面積300畝,規劃分為種植、養殖、餐飲、民宿、深加工五部分。餐飲部於2017年初建成投用,其中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蔬菜、肉類來自農莊自己的種植養殖區,為北溝村提供了近40個就業崗位。

【 正村鎮北溝村村民 張宣子:

一個月(工資)大概2500左右 以前我們種地忙死忙活 累死累活 也不打糧食 也不賣多少錢 現在你看這一個月開2000多塊錢】

為了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雅竹農莊在發展中採用農旅結合的模式,在種植、養殖等基礎產業之外,豐富農莊接待項目,增加民宿、農事體驗等項目,在園區開闢5畝左右的遊客種植體驗田,打造「特色品牌」。這個曾經藏在深閨的農莊,依靠獨特的經營模式,吸引了周邊不少遊客,到這裡品美食、住民宿。

【 雅竹農莊運營管理部總監 賈紫薇:

咱們面前這塊地大概有5畝左右 裡邊種的有白菜 茄子 豆角等等 這些都是遊客自己種的 他們平常是交給我們工作人員來打理 周六 周日的話(遊客)們會帶著孩子 帶著家人來給這些菜地松鬆土呀 澆澆水】

雅竹農莊的發展壯大給正村鎮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據了解,農莊僅餐飲方面每月家禽需求量都達到2000隻以上,為了滿足經營需求,農莊聯合北溝村、石泉村成立了新安縣雅竹養殖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合作致富。

【 正村鎮北溝村村民 李大紅:

雅竹農莊這平臺 給俺們籤定了養殖合同 一年俺們在家餵這兩三批雞 收益還不少 帶動這附近這好幾個姐妹們都養雞】

像李大紅一樣與雅竹合作養家禽的在北溝、石泉兩村共有40多戶。每個農戶每季養200隻左右,既解決了村民收入問題,也滿足了農莊的需求。依託這種「公司+農戶模式」,雅竹農莊又在2018年9月成立了新安縣麗雲綠色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在北溝、石泉兩村分別建設了生態農業示範園,支持村民養殖土蜂、土雞;在村裡種植西瓜紅紅薯、紫羅蘭紅薯、杏胞菇、矮化香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農作物,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穩定增收。

【 雅竹農莊運營管理部總監 賈紫薇:

目前這些產品都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種養出來的 我們經過高價回收 做深加工 然後做到品牌化的一個銷售 尤其你看像這個土蜂蜜 石磨麵 香椿醬 後面的有機紅薯 我們現在已經遠銷洛陽 鄭州等地】

同雅竹農莊一樣,正村鎮正村社區的新安縣源根種植專業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流轉土地500畝,實施「公司+農戶」模式,開啟了產業種植路。今年他們種植的石榴、山楂、核桃都豐收了。

【 正村鎮正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 王本申:

種的有櫻桃 石榴 山楂 這獼猴桃今年種的有80畝 這獼猴桃現在這是兩年了 到明年都是盛果期 今年這石榴今年是豐收了 當時摘下來賣是5-10塊一斤 現在冷庫裡存了20000多斤 到年關到那時候一斤能多賣2塊】

只有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產業振興,村級組織才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辦事。新安縣正村鎮本著多元化融合的發展思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盤活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在培育、引導村民走特色產業化道路的同時,讓土地從過去單一的農業資源轉變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資本,走上了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 新安縣正村鎮黨委副書記 遊全鋒

正村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 以產業為帶動 以美麗鄉村為落腳點 圍繞「產業+振興」 發展雅竹農莊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圍繞「生態+振興」 做好村莊綠化和通道綠化 形成「春有花 夏有蔭 秋出彩 冬有綠」的生態景觀 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麗鄉村引來致富「活水」
    「村裡人氣越來越旺,我們更有信心發展好良溪。」良溪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志光說。良溪村的發展得益於蓬江區棠下鎮不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近年來,棠下鎮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新型生態農業,推進三產融合,引來產業致富「活水」,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守住綠水青山。
  • 新縣民宿:紅色基因引來致富活水
    新縣著力發展全域旅遊、優質旅遊,以打造精品民宿、做強民宿產業為抓手,「點靚」多彩鄉村,引來致富活水,助推旅遊業轉型升級,以民宿為代表的休閒度假業態發展勢頭強勁,有效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多舉措厚植民宿產業發展土壤。
  • 為幫扶單位引來發展活水
    幾個月來,省、市派開發區「四進」工作組團結協作、合力攻堅,破難點、疏堵點,既當疫情防控「戰鬥員」,又做復工復產「護航員」,用辛勤和汗水為幫扶單位引來發展活水。送政策推動企業逆勢增長2020年2月,受疫情影響,山東海鑫達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復工復產中面臨物資緊缺、運輸不暢、原料短缺等困難。
  • 茂德公:產業融合、文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茂德公:產業融合、文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陳宇一一分析了在雷州可以發展的方向,選擇了先從農副產品加工入手,打出了「辣醬,還是公的香」的廣告語,幾年間,材質新鮮、滋味獨特的茂德公香辣醬成為南派辣醬的代表。   在站穩腳跟後,陳宇開始思考如何搞活雷州的旅遊。陳宇先後投資建設樟樹灣大酒店、雷祖祠文化廣場、茂德公鼓城等雷州文化旅遊項目,將雷州文化融入旅遊項目,使雷州成為文化旅遊路線上新的目的地。
  •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2020-12-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青水秀方有「活水來」北碚推進農村水汙染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大力推進「農+旅+文」融合發展,通過多元化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全力助推農民增收、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逐漸彰顯自身特色。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北碚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位於北碚區柳蔭鎮的東升村通過持續開展農村水汙染治理,作為北碚首批美麗鄉村示範村的東升村如今面貌煥然一新,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人工水渠與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其鄉村旅遊也迎來快速發展。2019年,投資300餘萬元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試點項目在東升村正式啟動。
  • 拓寬資金管道通渠 引來資本活水
    ,股市要有生機,需要有足夠的增量資金參與,資金源頭需要「活水」。而要引進活水,就要拓寬吸納資金的渠道,增強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動性。日前,我國證券市場在滬港通試點成功基礎上,又推出深港通,不斷開新渠,引來源源不斷的新「活水」。深港通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大幕雖然還未拉開,但是「鑼鼓」已經敲響,全球路演昨天啟動,向全球投資者進行宣傳。
  • 整治西門灣河 引來源頭活水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在廬城縣河上遊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將其作為重點整治項目,除對其進行清淤、截汙,還建造泵站,為河道引來源頭活水。西門灣河全長610米,上世紀90年代,河道淪為廬城的化糞池。2010年,縣委、縣政府改造崗灣棚戶區時,對這條河進行了治理,但好景不長,又恢復原狀。
  • 加快民宿產業發展 助推鄉村嬗變振興
    近年來,碧峰峽鎮以「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為藍圖,通過整村推進,實施民宿提升項目,實現民宿差異化發展,在豐富景區遊客住宿體驗和選擇的同時,拉動經濟增長。  2018年初,當地黨委政府實施民宿提升、打造特色旅遊項目,結合熊貓文化、傳統歷史、鄉村田園等本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建成別具風格、特色突出的主題民宿。
  • 產業發展「領頭雁」 鄉村振興踐行人——瑞昌市高豐鎮人大代表周宇...
    近些年,由於缺少主導產業支撐,村集體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上缺乏後勁。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吹響,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臨近,有這樣一個人在產業發展上帶頭想、帶頭幹,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衝勁為小源村發展引入源頭活水,他就是高豐鎮人大代表、小源村主任周宇升。產業發展腦中有術。
  • 真金培育「金寶貝」 雲南洱源農商行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2017年,當地大力發展扶貧產業,牛桂丹村民的日子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劉有禮說,自己一開始就看準了山嵛菜種植的前景,但如果沒有2017年洱源農商行快速發給他的3.5萬元信用貸款,自己恐怕要錯過這「金寶貝」。現在,他成了種植大戶,每半年就能收割和銷售一波山嵛菜,年增收超過4萬元。  致富夢實現了,老劉又有了新的打算。
  • 共商合作 共謀發展 共助振興
    12月18日上午,由吉林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主辦的投資機構走進吉林暨「十四五」規劃與吉林產業投資論壇在長春舉行。副省長蔡東出席活動並講話。論壇上,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分別介紹了各自主導產業規劃發展和融資項目情況。
  • 發展| 鄉村振興 帶動產業發展
    隨著三農政策的推出,農村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的三到五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實施,不管是在農業領域還是在民生領域還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措施。 2020年是繼往開來的一年,而即將到來了2021年也必將在「鄉村振興」的大規劃下,進一步的夯實基礎,厚積薄發,為全面推進農村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在這個光榮的時代裡,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將成為兩個主旋律,未來農村也就有幾類人將大放異彩名利雙收。
  • 茂德公發力鄉村旅遊,助力雷州旅遊產業發展
    曾經的南蠻之地,如今已是產業與文化同步發展的新型農村。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昌公書局,還是極具雷州風味的紅網餐廳,抑或是以手作為主題的天工院,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更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欣賞遊玩。足榮村的發展,是雷州市文化與生態旅遊建設的一個縮影。
  • 鄉村振興率先突破改革攻堅
    □王新慶 趙學明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一是引進對接優秀人才。9個鄉鎮對接10所高等院校開展戰略合作,引進24名專家學者在鄉鎮、部門任職,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活力;招聘122名「三支一扶」基層人員。二是加強鄉村人才培樹。申報公費農科生計劃26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82人,安排農民培訓任務367人。三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 238億元投資為新安發展注入新動能!
    眾多企業選擇新安這座全面開放的活力之城、美麗宜居的魅力之城、產業騰飛的動力之城、意氣風發的未來之城,紮根發展,風生水起。 8月23日下午,寶安區重大項目與產業空間資源對接會(新安專場)在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舉行,線上+線下同步推介新安的區位優勢、產業空間、營商環境、生活配套等。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兩山」轉化的萊西路徑 2020-12-02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農民工就業注入「三股活水」
    農民工就業問題關係著鄉村振興的實現,關係著脫貧攻堅的質量,關係著全面小康的成色。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穩定農民工就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提出要提高農民工技能,提升補貼標準。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企業用工需求減少,一些流出地與遷入地出於防控考慮採取「保守療法」,農民工返崗就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 縣域發展堅持「少取多予搞活」攜河北跨要登高望遠蹄疾步穩
    要堅持「少取、多予、搞活」,解放思想、找準定位、真抓實幹,推動縣域發展逐步做大做強。面對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重大機遇,濟陽縣要登高望遠、蹄疾步穩,在攜河北跨中實現更大發展。  在聽取了部分代表的發言後,王文濤表示,王忠林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符合濟南實際情況,對今後五年特別是今年工作做了很好的安排部署,我和大家一樣完全贊成這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