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正村鎮在鄉村振興中把人才、產業放在首位,採取「政府+企業+集體+農戶」的模式,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村集體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發展。
位於新安縣正村鎮的雅竹農莊創辦於2016年,總面積300畝,規劃分為種植、養殖、餐飲、民宿、深加工五部分。餐飲部於2017年初建成投用,其中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蔬菜、肉類來自農莊自己的種植養殖區,為北溝村提供了近40個就業崗位。
【 正村鎮北溝村村民 張宣子:
一個月(工資)大概2500左右 以前我們種地忙死忙活 累死累活 也不打糧食 也不賣多少錢 現在你看這一個月開2000多塊錢】
為了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雅竹農莊在發展中採用農旅結合的模式,在種植、養殖等基礎產業之外,豐富農莊接待項目,增加民宿、農事體驗等項目,在園區開闢5畝左右的遊客種植體驗田,打造「特色品牌」。這個曾經藏在深閨的農莊,依靠獨特的經營模式,吸引了周邊不少遊客,到這裡品美食、住民宿。
【 雅竹農莊運營管理部總監 賈紫薇:
咱們面前這塊地大概有5畝左右 裡邊種的有白菜 茄子 豆角等等 這些都是遊客自己種的 他們平常是交給我們工作人員來打理 周六 周日的話(遊客)們會帶著孩子 帶著家人來給這些菜地松鬆土呀 澆澆水】
雅竹農莊的發展壯大給正村鎮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據了解,農莊僅餐飲方面每月家禽需求量都達到2000隻以上,為了滿足經營需求,農莊聯合北溝村、石泉村成立了新安縣雅竹養殖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合作致富。
【 正村鎮北溝村村民 李大紅:
雅竹農莊這平臺 給俺們籤定了養殖合同 一年俺們在家餵這兩三批雞 收益還不少 帶動這附近這好幾個姐妹們都養雞】
像李大紅一樣與雅竹合作養家禽的在北溝、石泉兩村共有40多戶。每個農戶每季養200隻左右,既解決了村民收入問題,也滿足了農莊的需求。依託這種「公司+農戶模式」,雅竹農莊又在2018年9月成立了新安縣麗雲綠色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在北溝、石泉兩村分別建設了生態農業示範園,支持村民養殖土蜂、土雞;在村裡種植西瓜紅紅薯、紫羅蘭紅薯、杏胞菇、矮化香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農作物,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穩定增收。
【 雅竹農莊運營管理部總監 賈紫薇:
目前這些產品都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種養出來的 我們經過高價回收 做深加工 然後做到品牌化的一個銷售 尤其你看像這個土蜂蜜 石磨麵 香椿醬 後面的有機紅薯 我們現在已經遠銷洛陽 鄭州等地】
同雅竹農莊一樣,正村鎮正村社區的新安縣源根種植專業合作社,從2016年開始流轉土地500畝,實施「公司+農戶」模式,開啟了產業種植路。今年他們種植的石榴、山楂、核桃都豐收了。
【 正村鎮正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 王本申:
種的有櫻桃 石榴 山楂 這獼猴桃今年種的有80畝 這獼猴桃現在這是兩年了 到明年都是盛果期 今年這石榴今年是豐收了 當時摘下來賣是5-10塊一斤 現在冷庫裡存了20000多斤 到年關到那時候一斤能多賣2塊】
只有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產業振興,村級組織才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辦事。新安縣正村鎮本著多元化融合的發展思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盤活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在培育、引導村民走特色產業化道路的同時,讓土地從過去單一的農業資源轉變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資本,走上了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 新安縣正村鎮黨委副書記 遊全鋒
正村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 以產業為帶動 以美麗鄉村為落腳點 圍繞「產業+振興」 發展雅竹農莊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圍繞「生態+振興」 做好村莊綠化和通道綠化 形成「春有花 夏有蔭 秋出彩 冬有綠」的生態景觀 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