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舍折射國人自助旅遊現狀 | ||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31日02:09 中國青年報 |
背包客消費總量驚人 隨著世界範圍的自助旅遊熱,一種物美價廉且和國際接軌的連鎖店———青年旅舍,正在中國悄然發展。可惜,絕大多數中國青年尚不了解這個「自己的家」:它倡導「知」、「行」合一,幫助青少年以最低廉的價格解決旅行中的住宿問題,最適合那些簡裝外遊、重體驗不慕豪華的「遊走一族」。 北京青年旅舍協會秘書長王群告訴記者,過去,泰國旅遊行業瞧不起背包自助遊客。但2000年泰國農民銀行的統計令許多人大吃一驚:每年大約有90萬名背包客到泰國旅遊,花銷高達6.67億美元,人均消費741美元———其中,很多人都是每天花兩美元租一個房間、在小飯館吃飯、參加廉價旅遊,但他們停留的時間很長。「北京的情況同樣如此。國際青年旅舍2001年接待了近6000名投宿者,其中80%是海外自助旅遊者。」王群說。 備受年輕人厚愛的青年旅舍,1998年引入中國,廣州、深圳、珠海、南海、肇慶、清遠等地先開辦了7家。2000年,北京的國際青年旅舍和兆龍青年旅舍開始營業。如今,全國已有29家青年旅舍,分布在廣東、北京、上海、桂林、昆明、大理、西安、南京、大連、呼和浩特、北戴河等地。 這些「舶來品」的經營狀況怎麼樣?記者一路採訪,發現裡面的「風景」還真不少。 「旅舍」在中國為啥叫「旅館」 首先,引起記者詫異的是名稱。同屬青年旅舍協會,為何有的叫「青年旅舍」,有的叫「青年旅館」呢? 自稱「義工」的北京青年旅舍協會副秘書長張維倒苦水說:南方工商審批執照時,都按「青年旅舍」批了,「但北京的工商部門不允許,說是沒有『旅舍』這麼一種業態,只能按『旅館』名稱審批。其實,國際上都稱『旅舍』。我們協會叫『旅舍』,是因為在民政部門就是這麼批的」。 他說,如果叫旅館,就牽扯到涉外接待的條件。北京市公安局早有規定:必須安磁卡門鎖、電視監控、消防通道、有煙感設施和噴淋裝置……這樣一弄,成本多高! 有利潤仍渴望支持 說起經營,許多青年旅舍的經營者都很自信。北京飛鷹青年旅舍一女接待員說,「平時國內客人來住還行,到了黃金周旺季就不接了,因為早被老外訂滿了!」 據悉,這裡每張床位70元,國內會員50元,老外60元。而在北京的京華青年旅舍,有卡沒卡都一樣,每張床位50元。 27歲的彭雲生是北京實佳青年旅舍的經理。他說,該青年旅舍有2人間、3人間、5人間和8人間,入住率最多時能達90%。老外男女可以混住,但中國客人不行。黃金周旺季不調價。「利潤其實很薄,也就7%至8%。旺季我們堅持以散客為主,不讓團隊包。有的客人不止1次來,幾乎都是老外。」 雲南麗江有家「古城國際青年旅館」,經理是杭州人,叫阿里。他說:「競爭對手來自家庭客棧,他們太便宜了!」其實,阿里的旅舍淡季時1張床收費15元,持會員卡則10元,旺季1張床才30元。旅遊熱地的競爭可見一斑。 但阿里承認,開業兩年來,已經盈利。「麗江還有10多家旅店,也打著『青年旅舍』的牌子。其實,真正的青年旅舍有統一標識———藍色的三角型會掛在顯眼位置;真正的青年旅舍,可以在國際網際網路上預訂床位,而那些冒充的店不能。」 深圳歡樂谷青年旅舍的劉凡惠女士更是在電話裡「傾銷」:「從我們這裡徒步走1公裡就到景區,已經有30多個國家的客人住過。3年來,我們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營業利潤每年增長20%至30%,國內客人多數是珠江三角洲的,家庭遊客佔80%。要說有什麼難處,你看歐洲的青年旅舍,都享受免稅政策,房子是捐助的,前臺人員都是志願者。相比之下,我們希望得到點支持。」 一個床位相當一套快餐的價格 據悉,目前全國有兩家省級青年旅舍協會,管理還很鬆散。加入的門檻並不高:設有100張床以上的,1年交會費1.5萬元;100張床以下的,1年交會費1萬元;郊區的青年旅舍,1年才交會費5000元。 青年旅舍的低價位銷售並不意味著低收益。北京青年旅舍協會副秘書長王群說,北京現有的13家青年旅舍,全都是當年開業,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北京兆龍青年旅舍30歲的董豔紅告訴記者,每年5月至9月,是入住的旺季。她們開業第一年,就盈利60萬元;第二年,盈利140萬元;2003年的目標,是150萬元。 北京京泰青年之家的董事長曾是個教師,夢想創建自己的青年連鎖旅店,發現困難重重。2000年使用青旅舍品牌後,第4個月就扭虧為盈。 2001年3月,北京青年旅舍協會秘書處開通了「北京國際青年旅舍全球預訂中心」。4月份,網上的月銷售額突破萬元。而且,中國自助旅遊者也開始通過該中心預訂海外的青年旅舍。北京東方晨光青年旅舍在辦涉外手續之前,雖然以國內旅遊者為銷售重點,但也是開業當年盈利。 說到前景,王群表示:「儘管國外的青年旅舍基本上是免稅的,但那只是我們下一步爭取的目標。」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國的青年旅舍在外幣兌換、通訊、公共運輸、鐵路等100多個方面享受優惠。青年旅舍以床位計價,一般1個床位一天收費相當於在當地買一套快餐的價格。以達豪青年旅舍為例,任何人只要花相當於70元人民幣的馬克,就能成為會員。在一年的時間內,以比非會員的便宜15%左右的優惠價格,入住全世界任何一家青年旅舍。 另外,歐洲許多國家法律規定:未服兵役的適齡青年,可以到青年旅舍做相當時間的義工頂替兵役。在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慕尼黑、達豪等青年旅舍中,義工佔到員工總數的一半左右。這就使其人工開支降到很低的水平。 中外「自助遊」觀念差異 住青年旅社,除有自己的床鋪和一個能鎖的小柜子,一切靠客人自助———包括打開水、清掃衛生甚至在共用廚房自己做飯。這與多數中國人理解的「吃喝玩樂」旅遊有些不同。 國際青年旅舍聯盟(IYHF)章程中說,「提倡對世界各國青少年的教育,尤其對那些條件有限的青少年,鼓勵他們熱愛郊野、欣賞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小鎮的文化價值。另外,提供沒有種族、國籍、膚色、宗教、性別、階層或政見區別的旅舍,以促進青少年對本國和國外人際關係更深了解」。 這個世界最大的旅遊住宿連鎖組織每年編1套「世界青年旅舍指南」,用英、法、德、西班牙4種文字發行,在網際網路上開通訂房系統和網址。許多老外就是這樣按圖索驥找到中國的青年旅舍的。 彭雲生說,作為經理,他常與客人聊天,讓老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比如中秋時品嘗月餅。同時,老外對「自助旅遊」的理解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些20多歲的背包族,幾乎個個精打細算。 舉例說,來住的都是對中國感興趣的老外,有兩個讀預科的英國學生為省錢,買的就是往返機票。他們事先把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各停留幾天都計劃好,平時吃飯就在街邊小店要一兩個菜,喝瓶啤酒,當然也去品嘗1次北京烤鴨。能走一兩站地,他們絕不打車,倒不是為省錢,而是覺得沒有必要,不像有些中國人那麼講面子、亂花錢。「他們有意識地把鍛鍊和內心體驗結合起來,有意在新地方和陌生人接觸,然後一起玩,分手後發郵件問候,再往做朋友方向發展。」彭雲生分析,可中國人大都愛和朋友一塊兒出門,或者要去的地方有朋友接應,很少為了解一個地方或把結交朋友當成一種旅途樂趣。還有不少人旅遊根本就沒有具體目標,不明白自己想幹什麼。很多人出門想有人服務,越舒適越好,不習慣與人共處一室。 說起全世界有110個國家4500多家青年旅舍,會員數以億計以及中外觀念差別,彭認為,「這不是文化背景問題,而是咱們的旅遊還沒上到這個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