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備考】實料解密!那些申論大作文中的常現錯誤!你中招沒?
提起申論寫作,很多公考小白首先想到的都是高考作文,也有很多小夥伴索性按照高考作文的理解來學寫申論,甚至有很多上完輔導班的小夥伴也只知道刻意拼湊申論結構、申論模板,從來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更是沒有的針對進行薄弱方面的優化學習。
於是.
為什麼明明感覺自己的申論不錯,分數卻不高?
為什麼你用了名師精華的亮點提升,結果反而效果更差?
你知道申論是考察你什麼能力嗎?你知道申論的本質是什麼嗎?
申論考察的是你對當下國家某個發展政策、理念的認識和理解程度。考察你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你只是看到材料的某句話或者某部分材料,就草草確定了立意。你的分析既不能緊貼材料、結合材料,也沒有邏輯性的分層展開、深入淺出,你只看到高分範文華美的表面,卻遺失了你最應該掌握的核心要素。
來!下面來說說大家申論寫作中常見的幾處問題~~~
(1)材料沒讀透、審題不清。立意的重心在哪裡?一個是通過審題,一個是通過結合材料。兩者都沒弄懂,試問怎樣找核心立意?再有,審清題目要求。申論作文考題中曾出現要求「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對於這句話,你怎樣理解?其實,是有兩個層面含義的,一是絕不能空談對策,對政策措施泛泛而談:二是需要結你結合生活實際,能夠從比較小的角度,從自身說起。而最後卻看到了你整篇都是政府工作報告、政策方針,這樣的作文分數是絕不會高的。
(2)用詞不準確,生硬。這種是典型的「看的太少」。我覺得政策理論要看,範文也要看。政策對提升你的話題敏感性、材料把控力是非常重要,而範文對你的語言組織力、結構組織力、分析問題的架構、分析論證是否前後貼合,都有很大幫助。寫文章用詞不必刻意求新詞,有些文章的關鍵詞即可直接拿來為你所用,做相應適當的分析,反而更出彩。
(3)內容、結構方面。立意要緊貼文章材料,不要觀點模糊、以偏概全。分論點簡明扼要,用詞準確,展開要前後結合上下聯繫。分論點圍繞主論點,主論點互推分論點。論證分析不能流於表面,要夠深入,有說服力。結構方面不要有重複,尤其是第一二段,小夥伴們最易出現重複。第三點是最自然的一點,也是最需要日積月累下苦功夫的一點。
總之,申論提升絕非一朝一夕,要多用腦去想,多積累研究,多動手去練,多動筆去寫。持之以恆,才能方得始終。
申論積累:習語用典申論金句 10 條
1、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典出】《史記·殷本紀》 【釋義】人在水中可以照見自己的樣子,在民眾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狀況。
2、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典出】清·萬斯大《周官辨非》 【釋義】聖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於民有利的事情,一絲一發也要推行;於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須革除。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典出】漢·張衡《應閒》 【釋義】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4、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
【典出】漢·荀悅《申鑑·俗嫌》 【釋義】不聽不真實的話,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做虛偽的事。
5、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
【典出】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釋義】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須先端正自身。
6、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典出】《老子》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7、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典出】《老子》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8、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典出】《管子·牧民》 【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9、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典出】《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釋義】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證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10、治亂繩,不可急。
【典出】《漢書·龔遂傳》 【釋義】解開一團亂麻般的繩子,不能著急,需要慢慢理清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