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李盈盈)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悉,日前,教育部梳理髮布了教育系統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所開展的系列工作。其中指出,各地各校把握延期開學居家學習、開學複課等重要時間節點,加強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幹預,為有需要人群提供心理服務,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有針對性地加強人文關懷,以幫助師生以健康樂觀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
加強疫情暴發初期心理援助
各地各高校主動對接疫情防控需求,充分發揮教育系統智力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高效率、高標準、高質量搭建各類心理援助平臺,提供多樣化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務。
華中師範大學面向社會開通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及網絡諮詢服務,招募130餘名具備資質的師生、校友參與心理援助志願服務,每日安排50餘名諮詢師當值,為師生和社會公眾提供心理危機幹預和諮詢服務。
清華大學開通心理諮詢服務熱線,與多家單位合作開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緊急公益項目,幫助師生正確認識疫情、緩解焦慮情緒。
浙江嘉興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中小學心理輔導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不同疫情階段、不同學生群體、不同學段,提供多樣化的心理輔導服務,指導師生做好開學心理準備。
雲南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幹預與服務,省內多所高校開通網絡或熱線電話,為廣大師生、醫務工作者及家屬、社會志願者、社區群眾等提供心理服務。
內蒙古依託區內高校組建專業心理支持團隊,通過熱線電話、電子郵件、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面向全區開展免費心理諮詢和疏導服務。
指導延期開學期間居家學習
圍繞學生居家學習生活需要,組織心理專家撰寫專業性建議,解答典型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輔導,共同維護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
上海通過上海教育電視臺播出「特級教師開課啦」專欄節目,為師生和家長解答關於教育和成長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狀態。
安徽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編發《安徽省高校、中小學師生及家長心理應對手冊》,由高校牽頭分皖北、皖中、皖南三片開通心理支持熱線。
深圳編寫《青少年安心手冊》,分為親子篇、學習規劃篇和返學篇,幫助孩子及其家人更好地應對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為安全有序返學做好心理準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圍繞「心理宣教」「提供心理支持服務」「心理危機排查與會商」三個主要方向,幫助學生積極調整心態,保持身心健康。
北京林業大學制定心理輔導工作方案,為學生在家自學提供課程學習指南,加強教學保障、完善服務流程,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結合起來。
做好開學期間學生心理建設
加強復學學生心理疏導,幫助師生儘快完成從居家到復學的心理轉變,確保復學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山東發布《關於做好中小學「復學第一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況,針對學生開學後可能出現的心理不適,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海南部署復學工作11條措施,對疫情防控和復學過程中公眾關心的問題及時進行解讀,加強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心理疏導。
福建編制《抗疫復學後教師助學心理指南(中小學版)》供社會免費下載查閱,幫助中小學做好復學複課準備。
浙江提出復學後加強中小學師生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五方面建議,幫助提升師生心理適應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
江蘇無錫發布開學後中小學心理危機預警工作通知,建立「市—區—校」心理諮詢三級服務和幹預體系,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工作。
四川、重慶、陝西等地發布致高三、初三學生的一封信,幫助學生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
山西推出《科學備戰中高考》心理輔導系列微課,為中高考生提供科學實用的心理調適技巧。
北京郵電大學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防疫心理支持專欄,為師生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保障師生身心健康。
東南大學加強對返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傳,構建「家庭(宿舍)—班級—學院—學校」四級網絡,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築牢學生心理防線。
關心重點地區學生身心狀況
高度關注重點區域學生身心健康,及時加強指導,推動各地各校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湖北武漢成立「保護學生視力與生命健康專家宣講團」,通過沙畫、科普文章、視頻講座、順口溜等多種宣教形式,幫助學生和家長掌握居家健康知識,疏解焦慮情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通心理支持網絡平臺,組織專業心理諮詢師全部投入工作,針對一線醫務工作者、工作人員和部分學生等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緩解心理壓力,提供人文關懷。
華中農業大學將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同步,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增強信心,保持積極心態,做好個人防護。
中央戲劇學院組織武漢籍心理諮詢教師結合身在疫區的切實感受,對湖北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針對性開展心理諮詢和服務。
中國農業大學組成工作專班與在鄂及由鄂返回的教師「一對一」聯繫,確保政策解釋和心理輔導等工作落實落細,將關心關愛送達每一位教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啟動「三個一」心理支持計劃,即一封心理家書、一份心理問卷、一個專業團隊,了解學生心理狀態,樹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的信心。
加強特殊學生群體心理疏導
關注戰「疫」一線人員子女、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及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關愛和幫扶工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中山大學成立「心理春曦工作組」與「守心計劃工作組」,綜合應用各類心理危機幹預技術,為附屬醫院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援鄂醫療隊員和後備醫護工作者及其子女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福建南安出臺《關於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四個『一對一』」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從學習、生活、心理疏導上給孩子們提供幫助,切實解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
江西南昌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贈送愛心抗疫包」活動,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學習生活。
浙江安吉組織心理健康教師面向援鄂醫療隊人員子女和湖北籍學生建立「一對一」關愛關懷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關懷幫扶活動。
湖北襄陽襄州區重點針對留守生、貧困生等特殊群體學生,招募心理諮詢教師作為志願者,義務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持續、專業的「一對一」心理疏導。
中央音樂學院發揮音樂治療專業師生專業優勢,開通網上心理輔導和諮詢,為疫區醫護工作者和家屬開展心理幹預和輔導。
助力海外留學人員同心抗疫
各地各高校在做好抗疫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援助,提供心理和健康醫療服務。
山東組織高校積極參與該省赴英國聯合工作組和「手牽手、心連心——山東精準支持留英學子抗疫輔導計劃」,為海外學子提供疾病診療和心理諮詢等服務。
湖南針對尚在國外的留學生,制定專門方案,做好在線學習幫扶指導及心理疏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駐英國大使館共同啟動「留英學子線上援助平臺」,開展線上講座、醫療和心理諮詢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開設全球「雲」問診平臺、組織視頻會議等,提供點對點技術援助和涉疫諮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積極配合教育部建立應急醫療會診機制。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成員吉林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專門面向我在俄羅斯等歐亞國家留學人員開設防疫健康諮詢平臺。
北京師範大學開通面向全社會以及海外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的心理支持服務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組建300餘人的專業隊伍,為受疫情影響人員提供「一對一」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