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是中考必考題型,大多數學生在此題中失分比例較大,怎樣減少文言文閱讀失分,下面就從近幾年來中考命題方面分析,結合真題解析方便廣大師生掌握解答文言文閱讀技巧。
命題解讀
江西卷中考文言文閱讀從2002年以來,材料均來自課外,而且均為人物傳記的考查,所涉及人物很多與江西有所關聯。從考查點來看,包括朗讀節奏劃分,詞語解釋,翻譯文中重點的句子或理解句子的意思,詞句或文段的整體理解、感悟或人物評價等。從題型來看涉及選擇和問答兩種題型。2011-2015年考查比較固定,均設題5道10分:以選擇題形式考同一個句子的節奏劃分、兩個實詞解釋、一個句子翻譯、兩個內容理解題。2016年題量和分值有變,設題4道12分:劃分句子節奏題的選項變為不同的四個句子,實詞解釋變為三個實詞,句子翻譯變為兩個句子,內容理解題變為一道。預計2018年江西省對文言文閱讀的考查,仍會延續近幾年的命題特點,繼續考查課外人物傳記,題量一般為4-5道,題型與近幾年基本相同。
真題示例
【例1】 清官周忱 [明]焦斌 (2017年江西)
周文襄公閱一死獄,欲活之無路,形於憂嘆。使吏抱成案讀之,至數萬言,背手立聽。至一處,忽點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逐出其人。
己已之難,英宗既北狩,達虜將犯京城,聲言欲據通州倉,舉朝倉皇無措。議者欲遣人舉火焚之,恐敵因糧於我也。時周文襄公適在京,因建議令各衛軍預支半年糧,令其往取,於是肩負踵接於道。不數日,京師頓實,而通倉為之一空。
公巡撫時,往來皆乘小轎,驛站遇村莊僻處,詢訪民瘼。五保有王槐雲者,夏月林下乘涼。公至,與並坐說田裡間事甚悉,俄而從者之,始知為巡撫,叩頭謝罪。公笑而撫之,且畢其說而去。
(節選白《玉堂叢語·清官周忱》)
【注釋】①周文襄公:指周忱,歷任庶吉士、刑部員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撫、工部尚書。②己巳之難: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集兵五十萬親徵,大敗,英宗被俘,史稱「己已之難」。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虜。④達虜:對蒙古貴族及其所擁有的軍隊的蔑稱。⑤通州倉:設置在通州的糧倉,下文的「通倉」為其筒稱。⑥因糧於我:指蒙古瓦刺部的軍隊要掠奪我通州的糧食來解決供應。⑦衛軍: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軍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欲活之/無路 B.舉朝/倉皇無措
C.時/周文襄公適在京 D.說/田裡間事甚悉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案( ) (2)恐( ) (3)謝( )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至一處,忽點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撫之,且畢其說而去。
4.選文通過哪三件事來刻畫周文襄公的形象?請概括。
【解析】第1題考查文言斷句。「說田裡間事」動賓結構作主語,「悉」為謂語,「甚」為狀語,因此,應該是「說田裡間事/甚悉」。 第2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
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繫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 第3題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翻譯能力,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正確解釋。(1)生:使……活。(2)畢:完。去:離開。另外,省略成分翻譯的時候需要補上。第4題考查篩選信息。作答時要先通讀文本,了解周文襄公的所作所為,然後一一概括即可。
【答案】1.D2.(1)案卷,文書,卷宗(2)害怕,恐怕(3)道歉3.(1)(周文襄公)聽到一個地方,突然點頭高興地說:「幸好有這個理由可以使(他)活下來。(「忽」「生」)(2)周文襄公笑著安撫他,並且聽他說完才離開。(「撫」「畢」)4.判案,救糧,私訪。
【參考譯文】
周文襄公審判一個死囚犯,想要讓他活下來卻沒有辦法,只能憂傷感嘆。讓差吏抱來寫好的案卷閱讀,讀了幾萬字以後,背手站立聽別人讀。(周文襄公)聽到一個地方,突然點頭高興地說:「幸好有這個理由可以使(他)活下來。」於是釋放了這個人。
己已之難,英宗已經向北逃亡,達虜將要進犯京城,揚言要佔據通州糧倉,整個朝廷匆忙慌張,不知所措。商議的官員想要派人拿火把燒掉糧倉,害怕敵人要掠奪我通州的糧食來解決供應。當時周文襄公恰好在京城,於是建議命令各個衛軍預支半年糧食,命今他們前往取回,於是肩背糧食的人在道路上絡繹不絕。不到幾天京城糧食充足,而通州糧倉為之一空。
周文襄公做巡撫的時候,往來全都乘坐小轎,在驛站遇到村莊偏僻的地方,詢訪老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有個叫王槐雲的人,夏日月夜在林下乘涼。周文襄公到了以後,與他坐在一起,說起田裡間事非常熟悉,不久隨從到來,(王槐雲)才知道他是巡撫,叩頭道歉。周文襄公笑著安撫他,並且聽他說完才離開。
【例2】 (2016年江西)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履齒碾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
謝無奕性粗強,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雲:「已去。「然後復坐。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雲:「汝謂我堪此否?」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雲場,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王藍田:名述,表爵藍田候。後文的「文度」為其子。②雞子:雞蛋。③(zhù):筷子。④內:通「納」。⑤(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詔書一下達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許。⑧堪:能夠勝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復於地取內/口中。 B.齧破/即吐之
C.謝無變/性粗強 D、事行/便拜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瞋( ) (2)數( ) (3)闕 ( )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曝之,又不得。
(2)既雲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4.結合三則短文內容,說說王藍田是一個怎樣的人。
【解析】第1題,劃分朗讀節奏時,一般依據停頓單位要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原則。句子中的「取」「內」是兩個動詞,應分屬兩個停領單位,應在它們的中間斷開,即「復於地取/內口中」。第2題,可以結合語境解釋。(1)「瞋甚」出現在第一則短文中,著重講「王藍田性急」,「瞋」體現了他性急、暴躁,是生氣的意思。(2)「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在此情境中,「數」是數落、數罵的意思。(3)可以用知識遷移的方法。「略無闕處」中的「闕」通「缺」,用「缺」解釋「恐不可闕」中的「闕」也可。第3題,本題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翻譯能力。注意句中關鍵詞語的正確解釋。(1)止:停。碾:踩。(2)堪:勝任。讓:謙讓。另外,省略成分翻譯的時候需要補上。
第4題,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文中關鍵句,如「王藍田性急」「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既雲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等,抓住這些關鍵句子,王藍田這一人物形象便躍然於紙上。
【答案】1.A 2.(1)生氣(發怒)(2)數落(責罵) (3)通「缺」 3.(1)雞蛋在地上不停地轉圈,(他)又下地用木鞋的齒去踩它,又沒踩到。(2)既然說(我)能勝任,為什麼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現在看來你)到底比不上我。4.王藍田吃雞蛋著急生氣,可見他是個性急、暴躁的人;他能忍讓謝無奕的辱罵,可見他是個寬容的人;他受任尚書令而不謙讓,可見他是個率真、不虛偽的人。
【參考譯文】
王藍田性子很急。曾經吃雞蛋,他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扎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不停地轉圈,(他)又下地用木鞋的齒去踩它,又沒踩到。十分憤怒,又從地上撿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謝無奕性情粗暴蠻橫,因事和王藍田不和,就自己跑到王藍田那裡數落他,破口大罵。王藍田神情嚴肅地面對牆壁,一動不動。罵了半天,謝無奕走了。過了很久,王藍田才掉過頭來,問手下的僕吏:「走了嗎?」僕吏回答:「已經走了。」王藍田這才回到座位上。當時人們讚賞王藍田雖然性急卻能寬容。
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下達了就去受職。(他兒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王藍田說:「你認為我能否勝任這個職務?」文度說:「怎麼不能勝任!不過能謙讓一下總是好事,禮節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藍田感慨地說:「既然說(我)能勝任,為什麼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現在看來你)到底比不上我。」
感煙地說:「既然說(我)能勝任,為什麼又要譯讓呢?人
家說你勝過我,(現在看來你)到底比不上我。」
【例3】 遊大林寺 白居易 (2015年江西)
餘與河南元集虛、範陽張允中……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
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樸闕渤三人姓名文句。因與集虛嘆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遊,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序。
(選自《全唐丈》,有刪減)
【注釋】①遺愛草堂:白居易貶江州後,在廬山遺愛寺自已營建的草堂。②東西二林:指東林寺、西林寺。後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東人:新羅國人,新羅國地處朝鮮半島。④聚落:村莊。⑤迨(dài):等到。
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B.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C.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D.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華( ) (2)造( )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的話說說白居易一行遊大林寺的行蹤。
5.大林寺景色優美卻遊人甚少,原因是什麼?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解析】第1題,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朗讀停頓的分析能力。文言語句朗讀停頓的劃分,可從語法和語音兩
個方面去考慮。一般情況下,句子各成分之間應停頓,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應停頓,還須注意古漢語中的特定詞語的完整性,如一些人名、地名、官位名等。該句中「此地」為主語,其後應停頓。第2題,本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的釋義。「華」,聯繫」春華秋實」中的「華」,即可知其為「開花」之意;「造」,聯繫所學的「造飲輒盡」中的「造」,即可知其為」到,住」之意。第3題,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要注意句中的「環」「蒼」「短」等詞語的意思,最後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組合起來即可。第4題,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把提。從文中的」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一句
可看出作者的行蹤。第5題,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時,可從環境和眾人的心態兩方面去考慮。文中」大林窮遠,人跡罕到」與「寂寥無繼來者。差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兩句,很明顯地說明了」遊人甚少」的原因。
【答案】1.B 2.(1)開花(2)到,往3.寺院周圍多是清激的溪流,蒼色的巖石、矮小的松樹和清瘦的竹子。4.白居易一行從遺愛旱堂出發,經過了東林、西林二寺,到達化城寺,在峰頂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爐峰,住在大林寺。5.①大林窮遠;②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參考譯文】
我和河南元集虛、範陽張允中……總共十七人,從遺愛草堂(出發),經過東林寺、西林寺,到達化城寺,在山頂憩息片刻,便登上香爐峰,夜晚留宿在大林寺。大林寺地處偏遠,很少有人到來。寺院周圍多是清激的溪流、蒼色的巖石、矮小的松樹和清瘦的竹子。寺中只有用木板搭蓋的房屋和木質的器具,裡面的僧人都是海東人。
因為山勢很高,離地面很遠,節氣就比山下來得晚。這時候正是初夏,這裡卻好像是正月、二月。山裡的桃花才剛剛開放,山澗中的草還短著呢。人情風俗、物產節氣,都和平原村莊大有不同。剛來時,恍惚間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因此隨口吟出一首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不久環顧四周的牆壁,看見上面有蕭存、魏弘簡、李渤三個人的姓名和詩文名句。於是和元集虛等人感嘆說:這個地方確實是廬山最美的地方。從驛路到山門,不到半天的路程,自從蕭存、魏弘簡、李渤三個人來此遊玩後,等到現在將近二十年了,這裡寂靜荒蕪再也沒有人來。唉!名利誘人才會到這樣的境地!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