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猢猻散? 國民黨縣市黨部「棄藍投綠」傳警訊

2021-02-18 海峽新幹線


2014年11月「五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彰化縣的執政權,今年1月2016選舉,國民黨再度敗選,彰化縣4席區域民代也只剩1席。此時此刻,國民黨豈只元氣大傷,根本是分崩離析,除非置之死地,否則難求重生。

彰化縣政治版圖長期是藍大於綠,藍綠兩黨政治人物有「六四分」的共同看法,如今卻是藍綠大翻轉。縣長選舉時,早有政治山頭胳臂往外彎,出現「人在藍營,手持綠旗」的窩裡反動作;黨部從縣市到中央卻視若未睹,任其惡化。

民進黨雖有政治派系或縣市山頭,幾乎無人敢窩裡反,頂多壁上觀;反觀國民黨,縣市派系雖已勢微,政治山頭仍各據一方,心中只有個人無政黨,不如我意就扯後腿,在最近兩次「大選」表露無遺。

國民黨籍田中鎮長、芳苑鄉長已決定投向民進黨陣營,傳聞至少還有兩名鄉長「慎重考慮中」,對國民黨來說,是樹倒猢猻散的警訊,還是爭取新血,浴火重生的大好機會?就看黨部有無積極作為。


彰化縣藍綠政治版圖大洗牌,「棄藍投綠」會不會形成骨牌效應有待觀察。但國民黨的彰化縣政治山頭是「貌不合,神更離」,仍不知覺醒,明爭暗鬥似無止休跡象。

國民黨縣市到中央黨部若繼續屈意逢迎,寄望政治山頭,只會沉淪再沉淪。黨部應有「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決心,唯有積極爭取新世代的認同,斷絕政治山頭的迷思,才可能像浴火鳳凰般蛻變。

(本文原載於臺灣《聯合報》,原文名《貌不合神更離  國民黨如何重生?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郭臺銘不參選2020就沒違反黨紀,他還不算真...
    【環球網綜合報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12日公開表示要退出國民黨,但他16日晚上宣布不參選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據臺媒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對此表示,郭決定不參選,就沒違反黨紀,而且他的黨證還放在臺北市黨部,不算真正退黨,所以希望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能出面挽留。
  • 眷村投藍滿腹怨氣 國民黨鐵票票倉有生鏽趨勢(圖)
    馬這麼好 還是會投  眷村向來是黃復興黨部(臺軍退除役人員)鐵票票倉的傳統,似乎也隨老建築一起消逝。  「不投不投,我誰都不投!」中午12點,專供村內獨居老人用餐的陸光團膳中心裡,86歲的萬伯伯,停下手邊雙筷,激昂宣示。
  • 「花蓮人開講」 國民黨縣黨部廣場熱鬧滾滾
    五合一選舉在即,國民黨花蓮縣黨部搭設「花蓮人開講」舞臺,每晚7時起,總會湧入大批鄉親,表達對「東廠亂政」的不滿,而縣長候選人徐榛蔚也會扮演好「母雞帶小雞」的角色,籲請鄉親力挺國民黨籍各候選人,共創幸福花蓮。
  • 綠營奪臺北「立委」補選席次 藍營大佬:對國民黨是警訊
    陳炳甫(中)、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月28日訊 臺北市士林、大同區「立委」補選結果昨日(27日)出爐,民進黨籍候選人何志偉以38474票當選,贏過第二名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陳炳甫6868票。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於選舉結果,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表示,這次投票率僅3成,勝負的關鍵更多是在組織動員,而非各人或政黨的施政理念。
  • 國民黨內鬥現警訊,高雄市選舉引關注
    為了議長補選,高雄巿國民黨議員內鬥嚴重,「黨團派」推出的資深議員曾麗燕雖在假投票中勝出,但預計向大會提案討論補選日期時,卻引發「黨部派」不滿。議員陳麗娜、吳利成5日相繼宣布退出黨團運作,議長補選出現警訊。
  • 臺報:若臺中「失守」 國民黨2016年將居劣勢
    中新網12月25日電 臺灣將於2014年舉行「七合一」(「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與村裡長)選舉。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面對對手強勢進逼,現任的國民黨籍臺中市長胡志強是否競選連任還不知道,但已被負面議題拖累。
  • 國民黨新一代女戰神「大嘴」鄭麗文,原來也是「棄綠投藍」
    在七月初臺當局立法機構「擋(陳)菊之戰」中,國民黨金門「立委」陳玉珍表現出驚人戰鬥力,死守主席臺到最後一刻,被臺媒封為「國民黨新戰神」。 而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和國民黨「立委」兼黨團總召林為洲一樣,鄭麗文也是從民進黨來到國民黨,不同於傳統藍營政治人物給人嚴肅周正的印象,而顯得更為接地氣。
  •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暫不會把郭臺銘黨證送回黨中央,盼再度同袍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昨日(17日)表示,郭臺銘作出不參選的決定,沒違反黨紀,自然就不會面臨處分的問題。她同時坦言,相信郭臺銘的不參選決定會讓國民黨更團結,也希望吳敦義主席能考慮出面挽留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昨日(17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郭臺銘的退黨聲明、黨證等文件都還放在她的桌子上,尚未送到黨中央。
  • 蘇貞昌選新北市長 藍營憂慮:國民黨若敗將泡沫化
    對此,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主委李幹龍表示,國民黨如果在新北市長選戰中失敗,可能會面臨泡沫化。蔡英文今天(12日)在民進黨黨部與蘇貞昌會面,蘇貞昌確定將接受徵召參選新北市長。(圖片來源:臺媒)海外網4月12日電隨著臺灣「九合一」選舉的日益臨近,藍綠營的選戰布局不斷得到披露。
  • ...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表示,經她詢問,國民黨籍「立委...
    【臺媒:國民黨臺北市黨部證實,蔣萬安確定要選2022臺北市長】據臺灣《聯合報》9月6日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表示,經她詢問,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肯定地表示,他會參選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
  • 國民黨搬家案再微調 臺北市黨部被請出中央黨部
    華夏經緯網11月10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國民黨「空間重設計」再微調!中央黨部搬遷案依「減租」原則,將一分為三,除了黨主席辦公室及文傳、組發等核心部門留在八德大樓,革實院搬到智庫、政策會寄生「立法院」黨團,共分為3處地點辦公。
  • 2018縣市長選戰國民黨第二波提名鎖定基隆等6縣市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中國國民黨組織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哲華日前表示,31日將通過年底縣市長選舉第二波提名,包括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臺東縣、花蓮縣、澎湖縣等6縣市。
  • 國民黨黨運式微是因為黨部「風水不好」?黨工質疑「關鍵在人」
    國民黨中央黨部將再次搬家,黨務人士坦言,除要節省黨務支出,宣示黨務改革決心外,對目前中央黨部大樓「風水」有疑慮也是原因。不過主席江啟臣近日受訪表示,所謂風水問題見仁見智,國民黨2018年也勝選。國民黨搬到八德大樓後,歷次選舉有勝有敗,還打下馬「政府」八年「執政」,運勢並非一面倒,如今較未獲社會支持,也是因民眾對國民黨沒信心、不認同,而不是中央黨部大樓建築問題。
  • 綠營奪臺北「立委」補選席次 郝龍斌:對國民黨是警訊
    中國臺灣網1月28日訊 臺北市士林、大同區「立委」補選結果昨日(27日)出爐,民進黨籍候選人何志偉以38474票當選,贏過第二名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陳炳甫6868票。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對於選舉結果,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表示,這次投票率僅3成,勝負的關鍵更多是在組織動員,而非各人或政黨的施政理念。他指出,此次補選對國民黨2020年的「大選」會是一個警訊。郝龍斌表示,這一次補選的過程,相信大家也看到炳甫的格局和努力,理性、中道、不口出惡言。
  • 江啟臣赴南投主持中常會,國民黨內人士憂「正藍」淪為「小綠」
    此外,國民黨內對於兩岸新論述建議案、高雄市長補選等議題的質疑聲浪也日益高漲,這讓藍營的「茶壺內風暴」愈演愈烈。中國國民黨中央公布改革方案初步報告後,引發黨內熱議;黨主席江啟臣為此推動行動中常會,前往各地傾聽黨員意見。
  • 國民黨倒了,民進黨也未必會好!
    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地區2018縣市「九合一」選舉有如蔡英文的期中考,民進黨最近集中火力打藍,「三大政治任務
  • 國民黨金門縣黨部黨慶,痛批民進黨「亂搞」
    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今(19)日舉辦建黨126周年黨慶,在表揚資深黨員443人,大家庭團聚的歡樂氣氛中,也痛批民進黨獨裁引發民怨, 大家互勉學習與傳承前輩的精神,往護金門,保民主,拼未來」的目標大步邁進。金門縣黨部主委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小三通」暫停嚴重衝擊觀光產業,對金門與國民黨不只是一項考驗,也是一次機遇,希望大家能藉由此次機會提出更實務,並具有應變能力的長遠方針,不只讓金門持續安定繁榮,也讓民眾看到國民黨處理經濟、民生議題的能力。
  • 國民黨臺北市3黨部 今查封後送鑑價
    臺「行政院」不當黨產委員會向國民黨追徵8.6億元(新臺幣,下同),執行案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執行署臺北分署今天展開第一波行動,分別到國民黨臺北市松山、信義區黨部等三處查封。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表示,國民黨除已向臺北地方法院申請停止執行,更要將行政執行署淪為黨產會附隨組織、行政執行行為違反必要性與合理性,臺當局以違法手段打壓政黨政治的事實,留下「歷史紀錄」。     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等地方民代、國民黨中常委候選人、國民黨松山區的黨工、黨員及黨中央行管會人員,今會在松山區黨部表達抗議,抗議行政黨產會追徵8.6億元的違法亂紀行為。
  • 臺北「立委」補選國民黨險勝 勝利背後浮現危機
    臺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3月28日開票,國民黨參選人以些微優勢險勝民進黨。島內輿論指出,臺北向來是藍軍基地,國民黨在自家地盤贏得這麼驚險,勝利背後,浮現出的其實是危機。  吳伯雄表情沉重  臺北大安區與苗慄縣的兩場「立委」補選,被視為臺灣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
  • 上海楊浦區委與國民黨臺北市南港區黨部交流
    上海楊浦區委與國民黨臺北市南港區黨部交流 2016年05月23日 10:2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3日楊浦區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