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承不承認,考公務員仍是當下大學生最主要的就業選擇之一。相當多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後的數年時間裡,都在為公務員崗位奮鬥著,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如願。
比如擁有211高校文憑的小胡,畢業至今,他連續五年參加公務員考試,現在仍在考公的路上。「連考五年公務員都考不上,是我不夠努力嗎?」原本很自信的小胡,因為在公務員考試上連連受挫,情緒有些低迷。期間有幾次,他差點就放棄了公務員考試,不過終究還是挺了下來。只是未來究竟能堅持多久,他自己也不能肯定。
全國近3000所高校中,211高校佔比約為4%。每年高考招生,211高校招錄新生人數也僅佔總人數的不到5%,所以211高校被很多人歸為名校。能考上211高校的大學生,基本都很有實力。這些很有實力的大學生,畢業後參加公務員考試,屢屢失利,信心肯定會受打擊,他們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產生懷疑。
既然能考上211高校,學習能力和智力肯定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公務員考試不只考察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智力,也會考察他(她)的綜合素質、寫作水平、語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快速反應水平等。
再者,公務員考試與高考、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試內容、難度、模式等有諸多不同,平常用在高考或考研上的學習方法,在公務員考試備考中作用有限,如果考生像高考或考研那樣複習、刷題,備考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少高學歷公考生或擁有名校文憑的公考生,在公務員考試中遭受挫敗,均與備考方法不正確有很大關係。
所以,名校大學生「連考五年公務員考不上」,不僅僅是因為實力問題,也不僅僅是因為他不夠努力,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複習方式、備考策略,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就是,不少名校畢業生,不願意報考基層公務員崗位,他們把目光放在市級機關公務員崗位,甚至省級及以上機關公務員崗位上,這必然會加大競爭激烈程度,降低考上的機率。
如今,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大學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公務員考試整體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劇。特別是今年,受特殊形勢的影響,雖然部分省份增加了公務員招錄計劃,但考錄比依舊居高不下,這從部分省份的報名情況中可以看得很明顯。
江西省2020年度公務員考試,有效報名人數17.9萬人,比去年增加12.6%,平均報考比例為36:1。
湖南省2020年度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超過15萬,平均競爭比約為25.5:1,最熱職位競爭比為855:1;而該省2019年度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不到11萬,平均競爭比為19.6:1,最熱職位競爭比為553:1。
安徽省2020年度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約19萬,資格審查合格139799人,其中90682人繳費,平均競爭比為23.1:1,最熱職位競爭比549:1;該省2019年度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與2020年度相當,但資格審查合格人數是122243人,其中84143人繳費,平均競爭比為21.2:1,最熱職位競爭比416:1;
浙江省2020年公務員考試,招錄4831人,報名人數為360267,最後繳費人數為314662,最熱職位競爭比為3069:1;該省2019年度公務考試,招錄人數4829人,報名人數331763,最熱職位競爭比為2216:1。
在公務員考試越來越火爆的當下,越往後,越難考,公考生應該多關注那些競爭激烈程度相對較輕的基層崗位,這個時候,只要有機會,就緊緊抓住,千萬別再挑三揀四,錯失良機。
其實考上基層崗位公務員不代表永遠就在基層工作,只要有實力,參加公務員內部的選調考試,也一樣可以進入到市級機關、省級機關,乃至國家機關工作的,騎驢找馬,有備無患嘛。
回到個人實力這個話題上,大家都很清楚,綜合實力是考上公務員的先決條件,名校也好,非名校也罷,都有努力奮鬥的學生和懶散荒廢的學生,如果公考生在大學期間不努力學習知識,很難在注重綜合素質比拼的公務員考試中獲勝。也就是說,能考上名校,只代表個人曾經具有很高的水平,大學幾年時間,究竟是在求知,還是在「混日子」,自己最清楚。有些同學不僅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而且早早地參與到公務員備考工作中,並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複習方式,一畢業就考上了公務員;有些同學則稀裡糊塗地度過了大學時光。
社會變化很快,人的變化也很快,很厲害的人,可能幾年後會變得很平庸;很平庸的人,經過幾年的持續努力,可能會變得很厲害。任何人與人的考試競爭,最後都會變成耐力和意志力的比拼。加油,公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