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更新文章了,實在很抱歉。
小編最近在忙著一建備考呢,
等考完試後,一定每天都給大家分享一點專業知識,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進步。
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牆面瓷磚的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篇文字東西太多,學習起來比較費勁,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知識。
大家一定要耐心看下去哦!
以下是正文:
一、 施工準備
1. 材料要求
1) 水泥:425號礦渣水泥或普通矽酸鹽水泥。應有出廠證明或複試單,若出廠超過三個月,應按試驗結果使用。
2) 白水泥:425號白水泥。
3) 砂子:粗砂或中砂,用前過篩。
4) 面磚:面磚的表面應光潔、方正、平整;
質地堅固,其品種、規格、尺寸、色澤、圖案應均勻一致,必須符合設計規定。不得有缺楞、掉角、暗痕和裂紋等缺陷。
釉面磚的吸水率不得大於10%。
5) 107膠和礦物顏料等。
2. 作業條件
1) 牆面基層清理乾淨,窗臺、窗套等事先砌堵好。
2) 按面磚的尺寸、顏色進行選磚,並分類存放備用。
3) 大面積施工前應先放大樣,並做出樣板牆,確定施工工藝及操作要點,並向施工人員做好交底工作。樣板牆完成後必須經質檢部門鑑定合格後,還要經過設計、甲方和施工單位共同認定,方可組織班組按照樣板牆要求施工。
二、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抹底層砂漿→彈線分格→排磚→浸磚→鑲貼面磚→面磚勾縫與擦縫
1.基層處理
首先將凸出牆面的混凝土剔平,對大鋼模施工的混凝土牆面應鑿毛,並用鋼絲刷滿刷一遍,再澆水溼潤。如果基層混凝土表面很光滑時,亦可採取如下的「毛化處理」辦法,即先將表面塵土、汙垢清掃乾淨,用10%火鹼水將板面的油汙刷掉,隨之用淨水將鹼液衝淨、晾乾,然後用1:1水泥細砂漿內摻水重20%的107膠,噴或用笤帚將砂漿甩到牆上,其甩點要均勻,終凝後澆水養護,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並有較高的強度(用手掰不動)為止。
2.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
根據面磚的規格尺寸設點、做灰餅。
3.抹底層砂漿
先刷一道摻水重10%的107膠水泥素漿,緊跟著分層分遍抹底層砂漿(常溫時採用配合比為1:3水泥砂漿),每一遍厚度宜為5mm,抹後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澆水養護;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幹時,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約8-12mm,隨即用木槓刮平、木抹子搓毛,隔天澆水養護,若需要抹第三遍時,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直到把底層砂漿抹平為止。
4.彈線分格
待基層灰六至七成幹時,即可按圖紙要求進行分段分格彈線,同時亦可進行面層貼標準點的工作,以控制出牆尺寸及垂直、平整。
5.排磚
根據大樣圖及牆面尺寸進行橫豎向排磚,以保證磚縫隙均勻,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注意大牆面要排整磚,以及在同一牆面上的橫豎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非整磚行應排在次要部位,如窗間牆或陰角處等。但也要注意一致和對稱。如遇有突出的卡件,應用整磚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磚隨意拼湊鑲貼。
6.浸磚
浸磚時,將面磚清掃乾淨,放入淨水中浸泡2h以上,取出待表面晾乾或擦乾淨後方可使用。
7.鑲貼面磚
鑲貼應自上而下進行,從最下一層磚下皮的位置線先穩好靠尺,以此託住第一皮面。在面磚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線,作為鑲貼的標準。在面磚背面宜採用1:2水泥砂漿鑲貼,砂漿厚度為6-10mm,貼上後用灰鏟柄輕輕敲打,使之附線,再用鋼片開刀調整豎縫,並用小槓通過標準點調整平面和垂直度。
8.面磚勾縫與擦縫
面磚鋪貼拉縫時,用1:1水泥砂漿勾縫,先勾水平縫再勾豎縫,勾好後要求凹進面磚外表面2-3mm。若橫豎縫為幹擠縫,或小於3mm者,應用白水泥配顏料進行擦縫處理。面磚縫子勾完後,用布或綿絲蘸稀鹽酸擦洗乾淨。
三、 質量標準
1. 保證項目
1) 飾面磚的品種、規格、顏色、圖案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符合現行標準的規定。
2) 飾面磚鑲貼必須牢固,無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縫等缺陷。
2. 一般項目
1) 表面平整、潔淨,顏色一致,無變色、起鹼、汙痕,無顯著的光澤受損處,無空鼓。
2) 接縫填嵌密實、平直,寬窄一致,顏色一致,陰陽角處壓向正確,非整磚的使用部位適宜。
3) 套割:用整磚套割吻合,邊緣整齊;牆裙、貼臉等突出牆面的厚度一致。
4) 流水坡向正確,滴水線順直。
四、 成品保護
1. 要及時清擦乾淨殘留在門窗框上的砂漿。
2. 認真貫徹合理的施工順序,少數工種(水、電、通風、設備安裝等)的活應做在前面,防止損壞面磚。
3. 油漆粉刷不得將油漿噴滴在已完的飾面磚上,如果面磚上部為外塗料或水刷石牆面,宜先做外塗料或水刷石,然後貼面磚,以免汙染牆面。若需先做面磚時完工後必須採取貼紙或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汙染。
4. 注意不要碰撞牆面。
五、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空鼓、脫落
1) 因冬季氣溫低,砂漿受凍,到來年春天化凍後容易發生脫落。因此在進行貼面磚操作時應保持正溫。
2) 基層表面偏差較大,基層處理或施工不當,面層就容易產生空鼓、脫落。
3) 砂漿配合比不準,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過大,在同一施工面上採用幾種不同的配合比砂漿,因而產生不同的幹縮,亦會空鼓。應在貼面磚砂漿中加適量107膠,增強粘結,嚴格按工藝操作,重視基層處理和自檢工作,要逐塊檢查,發現空鼓的應隨即返工重做。
2.牆面不平
主要是結構施工期間,幾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外牆面垂直、平整偏差大,而裝修前對基層處理又不夠認真。應加強對基層打底工作的檢查,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3.分格縫不勻、不直
主要是施工前沒有認真按照圖紙尺寸,核對結構施工的實際情況,加上分段分塊彈線、排磚不細,貼灰餅控制點少,以及面磚規格尺寸偏差大,施工中選磚不細,操作不當等造成。
4. 牆面髒
主要原因是勾完縫後沒有及時擦淨砂漿以及其他工種汙染所致,可用棉絲蘸稀鹽酸加20%水刷洗,然後用自來水衝淨。同時應加強成品保護。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共同進步。
感謝每一位認真閱讀、學習的小夥伴!
室內設計技術
專業的室內設計技術分享平臺
設計丨乾貨丨技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