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的理論準備——思想啟蒙運動
1. 發生的背景:
法國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沒落。國王路易十五通過加重稅收等方式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2. 運動的時間:18世紀
3. 宣傳的思想:
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碟機散愚昧的黑暗
4. 運動的中心:法國
5. 涉及的區域:歐洲其他國家
6. 運動的性質:反對舊制度的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7. 意義或影響:這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二.法國大革命
1.爆發的背景:
(1)舊制度制約了經濟發展,激化了法國各種社會矛盾。
(2)支持美國獨立戰爭使法國政府債臺高築,財政危機更加嚴重。
2.爆發的導火線:
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徵稅問題。第三等級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權利,提出制定憲法的要求。路易十六讓步的同時,暗中調集軍隊,企圖以武力控制局面。
3.爆發的標誌: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獄。
4.革命的發展:
(1)制憲會議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
(2)1789年,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
(3)1791年,制憲會議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曲折:路易十六被迫接受憲法,暗地裡致信呼籲歐洲各國君主。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聯軍,進逼法國。
(5)瓦爾密戰役擊退侵略者。
(6)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7)1793年路易十六被以叛國罪送上斷頭臺。
(8)雅各賓派打退反法聯盟軍隊,平息國內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9)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臺。新的反法聯軍又捲土重來。
5.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三.拿破崙帝國
1.拿破崙上臺:1799年11月發動政變組建新政府,建立高效率的國家機器。
2.拿破崙時期的對內政策:
(1)重視改善財政和發展經濟,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崙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
3.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1804年 拿破崙加冕稱帝
4.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概況:
(1)多次打敗反法聯盟;
(2)大軍幾乎橫掃歐洲大陸,廢除各地封建特權的同時,也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和掠奪。
(3)1812年,遠徵俄國,大敗而歸。
5.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
奪權
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權
稱帝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
統治措施
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制定《拿破崙法典》
對外:多次打敗反法聯軍,幾乎橫掃歐洲大陸。
評價拿破崙戰爭
①前期有正義性:因為它保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同時也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②後期具有非正義性: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衰亡
1812年侵略俄國,大敗而歸,元氣大傷;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評價拿破崙
他是一個偉大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覆滅:18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