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平臺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有人說,中小學教師上公開課就是一場話劇表演,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大體看了一下,一共有815個回答,收藏271次。可見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有些網友對話劇表演的公開課進行抨擊和反對,有些網友則表示能夠理解。
我的觀點是:
如果把公開課比喻成話劇表演的話,師生的演技越高,證明這堂公開課越成功!
這是需要首先搞清楚的問題。
所謂公開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面向特定人群進行的公開的課程講授活動。
公開課是展示老師教學水平,交流教學經驗的一種重要的教學研討方式。
公開課作為一種示範課,能夠充分展示執教者對某節課或者某類課型的教學理念、教學藝術、教學風格、教學思維。能夠給觀摩者一定的學習、效仿和借鑑,對提升某個群體的任教水平和能力大有裨益。
最初的時候,無論是學校還是上級教研部門安排的公開課,旨在讓其他教師觀摩骨幹教師的授課活動,從中學習一些有價值的做法。那時候,骨幹教師在舉行公開課的時候,基本不用怎麼加工,平時是如何授課的,在公開課上就如何授課,沒有雕琢的痕跡,樸素自然。
後來,公開課淪為追名逐利的一部分了,性質也就慢慢變了。因為舉行公開課可以作為職稱評聘的條件之一。舉行公開課的老師也不再局限於骨幹教師。
這個時期的公開課,就成了一種展示課、表演課,必須精雕細琢。
為了準備一堂公開課,執教的老師可能要加班加點,多次進行打磨。甚至舉全校備課組老師的力量,共同打造這堂公開課。比如:反覆聽課、提出修改意見,對教案、教法、學法甚至教學情境的設計都進行精心打磨。
有的老師為了讓公開課更加出彩,甚至提前對學生也進行彩排,回答問題的是哪些學生,到黑板答題的是哪些學生,等等。
前些年,我對這種公開課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是,慢慢的,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公開課就是讓老師們進行觀摩學習的,一堂不成功的公開課,浪費了人力物力不說,能讓老師們學到什麼?學習失敗的教訓嗎?
作秀也罷,演戲也罷,話劇也罷,在我看來,公開課就是樣板,就是模板。一堂公開課就應該把最亮麗的課堂教學環節展示在觀摩者面前。
一堂演技越高的公開課,能夠觸動觀摩者積極進取的情緒,能夠喚醒觀摩者完善課堂教學環節的意識,能夠提醒觀摩者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一堂表演精彩的公開課,是每個老師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雖然,平時教學中,很少有老師把每節課都能上成優質課和觀摩課那麼精彩,因為時間不允許,精力不允許。但是能夠執教一堂精彩的公開課,也能證明你的教學實力。
舉個例子:
大家都知道清北只是個名聲,而大面積升學才是民生。
為什麼很多地方對清北格外重視?
就是因為培養清北學生的數量,就能代表這所學校的辦學實力!
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意見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