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開年以來的這場全民抗「疫」戰鬥中,麥家退役軍人和其他志願者們站在了一起,用軍人的那份勇氣和擔當,成為疫情防控中的一隻「硬核力量」。
戎裝雖脫,使命未忘——重返戰「疫」
棗營南裡社區292大院內的徐文利是棗營南裡社區一支部書記,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疫情就是命令。17年前他站在了非典防控的戰場上,如今,他又站在了新冠肺炎的基層防疫一線上。這個春節,徐文利只在老家待了一天就返回北京,「社區防疫一線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我必須參與,不然即使待在老家,自己也不會安心的。」憑著自己17年前參與非典防控工作的經驗,他早早就開始了預防準備工作。一回到北京,他就在支部微信群裡,徵集、號召大家的值勤志願,又聯繫大院保潔、物業等成員之後,迅速將大家組成疫情防控工作隊。不僅預防準備早,292大院採取封門措施,也走在前面。隨著疫情的發展,大院1月31號正式封閉了北門,只留東門供居民出入,以更好地實行封閉管理。
除了排班表,電梯、樓道,大院垃圾桶、公共場所的消毒也都有專人負責,消毒記錄上,具體到每一棟樓的樓道,都寫有詳細的消毒時間、頻次、消毒人員。相較於其他地方,292大院的防疫工作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陸軍總院東區門診部位於大院內,每日前來就診、取藥的居民不少。疫情防控前期,大院只允許有網上掛號單的病人,在測體溫、登記後才能進入,後來遇到很多不會網上掛號的老人,為了既做好社區防疫工作,又能幫助到這些老人,徐文利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們與醫院門診部的專家進行了聯繫,把每個醫生的老病人名單進行了統計,暫時只允許這部分人和持網上掛號單的病人,在合格的條件下進入。」徐文利說。除此之外,徐文利還利用大院板報、宣傳欄、微信群、自寫倡議書張貼等,在院內進行線上、線下的宣傳。宣傳組其他成員他也紛紛進行作品創作,剪紙、繪畫、書法等作品一一徵集上來,大家值勤結束後,放棄休息時間盡心創作的作品,最後都一一進入了宣傳欄中。徐文利說,「雖然已經退役了,但軍人身上的擔當是不能少的。」
戎裝雖脫,軍魂仍在——夫妻同心抗「疫」
家住霞光裡56號院的徐勇是一位退伍轉業軍人,轉業單位是北京市衛生健康監督所,疫情防控開展以來,他每日奔波在各個食品經營單位、酒店、農貿市場等,負責監督檢查衛生落實情況,同時還指導和協調各區衛生健康監督執法機構的監督執法工作,為防疫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徐勇的妻子王霞是芳草地國際學校的一名教師,因為疫情暫時不能回學校上課。年後,社區防疫如火如荼的開展時,徐勇和妻子王霞商量「我日常工作時間比較長,沒法更多的支援社區防疫,可是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心裡還是想為社區做點什麼……」王霞聽了他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主動提出要去社區做防疫志願者,徐勇很感動,第二天,兩人便一同來到霞光裡社區居委會報了名。自那以後,霞光裡社區30號院門口多了一個戴紅袖標的「軍嫂」,替代自己的丈夫書寫退役軍人的風採。一日,徐勇在霞光裡社區附近檢查完畢,路過霞光裡30號院小區大門的時候,看見了正在站崗值勤的妻子王霞,兩人隔著口罩會心一笑,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徐勇接過了妻子的紅袖章,和妻子並肩站在了一起。有召必至,使命必達!徐勇脫下的是軍裝,脫不下的是退役軍人的赤誠。
戎裝雖脫,初心不改
在麥家,無需動員,作為受到黨和軍隊多年教育的軍人,作為擁有光榮傳統和良好作風的戰士,即便褪去軍裝,退役軍人都聞令而動,依然像戰士一般地衝在前!退役軍人林典強、劉勇喜早早就報名了社區志願者站崗值勤。林典強說:「這個特殊時期,全國很多軍人都衝在前,我雖然退伍了,但是軍人本色不能丟。在社區防疫中,能參與值勤,我就不會袖手旁觀,希望大家各盡所能,儘快贏得最後的勝利!」
除此之外,卓國君、王德旺、靳東方、王建平、高貴琴5位退伍軍人,雖然都已經退役多年,但他們時刻用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社區出入口的每次值勤,都嚴格把控。74歲的卓國君時刻關注疫情發展,「我每天看新聞關注疫情,全國都在積極應對。無論是曾經作為軍人的擔當,還是作為老黨員的責任,在這個戰勝疫情的關鍵時刻,疫情防控一線的社區裡,能為大家做點事情,一起抗擊疫情,我就絕不退縮!」
在疫情防控工作前期,還有許多退役軍人來到社區居委會主動請纓,要求參與社區防疫工作中。他們協助社工一起為居民辦理、發放出入證,站崗值勤等,在戰「疫」面前,軍人本色讓他們毫不退縮。麥子店的疫情防控戰線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退伍軍人身影,他們默默堅守在各個崗位,用自己的力量投身於防疫工作,他們團結一心,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曾經,他們在部隊,穿上軍裝衝鋒在前,是最可愛的戰士;如今,在社區防疫一線,戴上袖標依然衝鋒,是最堅定的戰士!為麥家退役軍人的無私奉獻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