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記——第6篇
5月18日,深圳人民銀行發了一個材料,上面提到保險的地方只有寥寥幾句話,但卻解放了一大批人——以前去香港買的保險,再不用擔心理賠款難到帳、續保不方便等問題了。
深圳人行允許港澳保險續保理賠在內地服務
這件事情背景是這樣的:5月15日,央行發布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其實,在這份《意見》制定過程中,有一部分工作已經推進並落地了。
18日,深圳人民銀行發布了一則材料,介紹了多項措施的落地情況。其中就包括,方便灣區內的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
下面劃重點:
深圳人行在材料中確認,對於符合銀行保險監督管理部門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保險業務,大陸居民個人可以到境外購買消費類保險,憑相關交易單證在銀行辦理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結算業務。
其中,「符合銀行保險監督管理部門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是符合外管局對個人購匯的限制。
目前,我國實行部分外匯管制,個人經常項目下的購匯用途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非投資類保險、諮詢服務及其他共9大項,每年每人有5萬美元的購匯和結匯限制。
根據規定,個人在境外購買非投資類保險,是包括在上面的9大項目中的,因此是被允許的。這類保險主要是重疾險、住院醫療險等。投資連結險這類具有資產配置功能的保險,就不符合條件了。
小記5月18日致電深圳的幾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個人在境內用境內銀行帳戶給香港的保險公司交保費,需要提交資料進行審核。銀行審核通過後,便可以匯入香港保險公司帳戶。
銀行審核的重點之一,就是看保險是否為投資類。「目前我們手上經過的材料,很少有不帶分紅性質的,因此能被通過的很少。」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小記。香港保險即便是重疾險,也常常帶有分紅性質。
香港保單的理賠續保等服務在內地就可以完成,雖然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如果在落地上將標準定得過嚴,一定會影響使用這項服務的人數。具體如何操作,還要關注深圳人行和各家銀行的後續規定。
親身經歷的港險續保
小記被續保問題困擾好多年。
多年前,小記在香港買了一份重疾險,不知何因,與銀行籤署自動扣款的協議失敗了,保險公司建議我自己去櫃檯交現金。
為了交保費專程跑一趟香港,即便小記身在深圳,也感覺諸多不便。於是後面的幾年,每到保險扣款前夕,小記就得找遍香港的熟人,讓他們抽空幫我去櫃檯交現金。
去年,小記終於找到了之前帶領我投保的經紀公司,讓他們幫助我再次與保險公司籤約。
但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人苦惱了。經紀公司拿來幾頁英文資料,讓我填寫對應的個人信息,並籤名。
資料提交過去了,一個月後,我追問情況,經紀公司回覆說,籤約又失敗了,原因不詳。最後我們討論得出的結論,可能是這次填寫的資料與最初申請保險的資源不符。「是不是你當時申請時用的不是身份證,而是通行證呢?」
在對方建議下,我用通行證作為身份證信息再申請一次。
一個月後,申請又失敗了。
「是不是你留的籤名印記,和上次不一致呢?」經紀公司又問我。於是我再用不同的筆跡再一次了籤名。
資料提交後,照樣石沉大海。因為事情一忙,後來我也就忘記去問了。
直到又到了交保費的時候,我也不清楚這次是否可以扣費成功了。因為一直沒有收到扣費成功的簡訊。我試著登錄香港的網銀帳戶,也看不到扣款記錄。這期間,還經歷了多次網銀斷線,更換密碼以及密碼找回。
去年,在保險扣款期過後不久,我借著去香港辦事的機會,在某銀行門口排了一個小時的隊,專門詢問銀行我的保險自動扣款籤約是否成功。
銀行的人問了我保險公司的信息、保險公司的帳戶,和我一樣帶著疑惑的表情回覆說:應該是扣了,可以看到有一筆自動轉帳,但是不是到了保險公司的帳戶,我也不知道。
經歷一番折騰,小記著實感到當初買這份香港保險的決定,是多麼自找麻煩。要是人在外地,遇到保單信息需要變更、或有需要告知保險公司的事情,就更麻煩了。
買過香港保險的人,大概都體驗過香港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和銀行網銀的效率吧。其中的槽點,數不勝數。
時代滾滾向前,未來,隨著《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裡面提到的政策的落地,希望這些煩惱和不便儘快地被時代車輪帶走。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