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臨沂市蘭山區的鄭女士3月17日剖腹產誕下一名男嬰,一家人都沉浸在添丁的喜悅中。一周後,出院回家的鄭女士立馬通知了她提前四個多月定好的月嫂,開始了月子生活。可月嫂在鄭女士家中的四天護理,鄭女士不僅受了風寒,而且月嫂的各種"奇葩"做法讓她和丈夫忍無可忍,最終辭退了月嫂。
鄭女士說,月嫂是她 2017 年 11 月份在一個家政中介定下的,"那條街上到處都是家政中介所,我問了幾家以後最終定了這一家。"鄭女士說,她知道住家月嫂的工資現在最少都得七八千,就想要一個只做白天的月嫂,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當時談好的價格是 4000 塊錢,四天帶薪休假,結束時支付月嫂工資,給中介交了 1000 元訂金。"鄭女士說,其中包含 600 元中介費和月嫂的 400 元工資訂金。
鄭女士只見了月嫂一面以後,中介就代替月嫂籤了三方合同。中介介紹,這個月嫂曾在月子中心上班,有多年月嫂工作的經驗,性格好,好相處,僱主反饋都很好。然而,四天的相處,鄭女士卻惹出了一肚子氣。
鄭女士向記者展示被月嫂燒黑的鍋。
不靠譜理由:看菜譜做飯、燉母雞湯產婦回奶
"這四天,我就沒按照正常飯點吃上飯,早飯十點半才做好,下午兩點多了午飯還沒著落,我餵奶餓得很快,總是要催她。"鄭女士告訴記者。"我朋友請的月嫂一天要做四五頓飯,營養也搭配得很均衡,可我聘請的這位月嫂連保證正常的三餐都做不到。"鄭女士說,一開始她覺得可能是月嫂性格比較慢,可經過後續的觀察,事情並非如此。
月嫂早上八點半來到鄭女士家後,就拿著菜譜進了廚房,兩三個小時不出來。"這麼長時間也就熬個粥,炒一個青菜。"鄭女士指著廚房裡月嫂使用過的食材和餐具說,"第一次見熬粥開到最大火的,鍋都糊了。"鄭女士在月嫂走後發現了廚房裡剩下的三個胡蘿蔔頭,有的只用了一半就扔了。"這一看就是照著菜譜上做的,她好像根本不會做飯。"
鄭女士認為月嫂很多細節上不用心。鄭女士家冰箱裡有雞肉,月嫂提出燉湯給鄭女士補一下,"可是她把母雞燉了給我喝,中午喝了一碗,晚上就沒有奶了。"鄭女士很生氣,月嫂自己還說母雞湯喝了會回奶,要喝公雞湯,可轉頭就給鄭女士做了"回奶湯"。"她連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她真的是做過專業培訓的嗎?"
月嫂用鞋刷清洗尿布。
鞋刷刷尿布,照顧孩子粗心大意
照顧產婦上問題多多,照顧孩子上更是讓鄭女士無法忍受。"她竟然用鞋刷子刷尿布,還是我們用過的舊刷子。"被刷過的尿布起了毛球,孩子用了後過敏。"第二天孩子就起了小紅疙瘩,我就讓她去買嬰幼兒專用的藥膏。"結果,月嫂出去兩個多小時後去藥房買回了一個非嬰幼兒專用的藥膏。
鄭女士說,這四天裡,月嫂沒給孩子換過一次尿布,"她反駁說每次進臥室看的時候要麼是換完了,要麼是孩子在睡覺,可是這種情況她不該主動打開看看孩子拉尿了沒嗎?"總結起來,鄭女士認為月嫂既沒有看護好產婦,又沒有把孩子照顧好。
月嫂回應:很委屈,這些只是生活習慣不同
對於鄭女士遭遇的這一系列問題,記者採訪到了月嫂張大姐。"我幹了這兩三年從沒遇到這些事,我覺得很委屈。"張大姐說,自己是受過專業培訓的,有月嫂資格證書。
鄭女士說的拿鞋刷刷尿布,張大姐說是為了更好地清洗乾淨尿布。"我就用了一天,後來買了新的我也沒再用,主家不讓用我就不用了,其實我們月嫂都這麼清洗的。"張大姐承認鞋刷子刷尿布的事,並且這樣解釋道。
"那菜譜我是給他們看的,為了讓他們覺得我很專業,也很用心在照顧產婦。"張大姐還解釋做飯不及時的問題,是因為她工作過的很多僱主早上起床都很晚,吃早飯的時間很晚,並不知道鄭女士的習慣,並且認為慢慢磨合就會知道了。
"她說的那些問題都是小事,我覺得是生活習慣不同而已。"張大姐跟記者表示對於鄭女士辭退她的做法她感到很委屈。
被辭退後的第二天,張大姐到鄭女士家中索要剩餘工錢,與鄭女士家人發生衝突。鄭女士本想讓中介按照合同更換月嫂,但經過張大姐這一鬧,並不想再繼續使用該家中介的月嫂,並且想退回訂金。目前三方正在協商解決當中。
記者調查
如何找到稱心月嫂 許多市民為此犯難
現實當中,有和鄭女士類似經歷的市民並不在少數,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育兒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父母認同,月嫂開始受到追捧,尤其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市場對月嫂的需求更是越來越大,有些高級月嫂更是十分緊缺。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請月嫂"這件事情上,大多數市民是認同的。"寶寶出生第一個月對於新媽媽特別重要,寶寶不會抱,尿布不會換,指甲不敢剪,寶寶打個噴嚏嚇得心慌……"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但這些問題,對於專業的月嫂來說都不是問題。"
一個好的月嫂,不僅能照顧好寶寶,對於產婦的恢復,也有著極大的幫助。然而,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好月嫂卻是許多人的苦惱。
記者採訪了多個請過月嫂的家庭,在他們看來,說對於目前月嫂行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貴"。誠然,如今一個普通的月嫂工資就要在六七千元,金牌月嫂價格更是上萬。這樣的價格,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另外,很多中介公司都根據月嫂服務情況劃分了等級,然而不同的中介公司等級劃分的標準卻並不統一,導致消費者在選擇時愈加迷茫。
最後,就是月嫂從業者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在採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他們也曾遇不靠譜的月嫂,這其中有的是技能不專業,有的職業素養不高,還有的則是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市民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有的選擇了忍耐,有的則選擇維權,但維權的道路也頗為曲折。
本報將對月嫂行業存在的情況,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進行連續報導,請您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