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現在我快三十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現在的行業,轉行又沒有技術和經驗,怎麼辦?

很多職場人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心裡總想著轉行,可是看看時代的發展,有覺得自己要技術沒技術,在現在崗位上做事又沒積累到經驗,處於一種迷茫期。
遇到這樣的狀況,不得不說很大程度上一種錯覺,30歲才發現只能說明自己不滿足現狀,憑藉自己的努力無法有更高的突破,而轉行所需的技能和經驗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想法。面對這樣的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客觀分析現狀
1.是否遇到「瓶頸期」
很多職場人在遇到職業發展的「瓶頸期」時,很容易誤認為自己不適合當前行業,每個人職場人都會遇到發展中的「瓶頸期」,這是一個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並非是不適合,而是通過努力很難突破,這種情況並非不適合,而是缺乏突破的方法和積累。
2.是否還曾經「欠帳」
曾經浪費掉了太多的時間,浪費了太多精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很難改變目前的現狀,所謂的不適合,只是還曾經「欠帳」,所謂的不適合,其實只是成績不突出,無法展現自己以為的才華而已,哪怕不適合,年薪百萬,也不會有轉行的念頭。
3.自己適合什麼行業
當然也存在確實是不適合目前行業的現狀,那麼不適合現在行業,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呢?有些人會盲目的以為自己不適合現在行業,可是又無法找到自己適合的行業,這類人太多了,只能提出問題,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只能維持自己的平庸。
4.目前行業自己處於什麼階段
自己處於現在所做行業的什麼階段,是高段位了,還是在底層,這個差別很大,如果做到了高段位了,那麼說明你能力出眾,只是遇到「瓶頸期」,如果說已經都30多了,還在底層徘徊,那麼根本不存在適合與否,而是努力不夠,30雖然不是閱人無數、經驗豐富,至少通過努力應該到了中低段位了。
改變目前狀況要做的準備
1.清晰的定位
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哪怕就是不適合,也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而不是否定現在而找不到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定位準確才不至於再次走彎路,試錯的成本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高,定位必須要清。
2.側重點偏移
找到適合的行業,不是馬上跳槽,而是側重點偏移,做好眼前下事情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適合自己行業的中,技能可以學習,經驗可以借鑑,在諮詢如此發達的社會,只要想學有很多途徑和方法。
3.制定行動計劃
為自己所選的行業制定一個行動計劃,在規定時間內達到何種程度。比如,預計三年內熟悉行業規則,掌握行業技能等等,然後從時間節點上倒推出自己逐步計劃,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有了計劃才不至於盲目,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被瑣事打斷之後能夠回歸到正常軌道中。
4.階段性檢驗成果
有計劃必須伴隨著檢驗執行計劃的成果,不至於讓自己在錯誤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畢竟時間成本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分階段檢驗自己學習成功,行動成果,反思不足,反省過失,找到解決問題更好的路徑。
提出的幾點建議
1.不輕易轉行
轉行和跳槽是兩個概念,跳槽是在原有的行業中尋找更大的平臺,更好的待遇,曾經的資源都可以利用,而轉行卻是一切從0開始,而往往從0到1的很難突破,但是如果突破了,那往後會容易很多,轉行要有足夠心理準備。
2.維持現狀,騎驢找馬
維持目前的狀況,至少可以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在有物質保障的基礎上,尋找適合自己的行業,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如果不是家庭很殷實,輕易的轉行很可能會讓自己的經濟狀況直線下降,而導致最終「無疾而終」。
3.加強學習,發現機會
學習無疑是最佳提升自己的方式,只有不斷的學習,開闊自己的視角,提高自己認知,才能夠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眼前的事物,從而使自己發現更多的機會。
4.適合行業不一定適合時代
很現實的一句話,適合是行業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時代的車輪會淘汰很多行業,也許某個行業很適合你,但是會被時代所迭代,如果經濟條件足夠好,可以滿足自己的情懷,如果還要為生活奔波,那麼就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曾經的火柴廠、縫紉機廠等等,都已經被時代所淘汰。
寫在最後
個人以為沒有所謂適合的行業,只有自己能夠做出成績,並且能夠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成績,就是適合,現在適合不等於未來適合,可能未來適合,但現在卻不被接納。如果不是家裡有礦,那麼就現實一些,做好該做的事情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