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想來大多數朋友都不陌生。作為一種醫學檢查方法,它主要用於對上消化道病變的檢查。換言之,當你出現一些疑似消化道病症需要明確診斷的時候,醫生往往會讓你去做一個胃鏡檢查。不過有時候有的朋友也會很疑惑,自己就是容易胃痛而已,有必要做胃鏡嗎?如果做,會不會很痛苦?
胃痛有必要做胃鏡嗎?
對於是否要做胃鏡這點,我們應先考慮胃痛的原因。有的時候胃痛僅僅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一個胃痙攣,它的發病時間比較短,在服用解痙止痛的藥物或是炎症得到控制之後大都能緩解,對這樣的胃痛是不需要特地去做胃鏡檢查的。但若是胃痛的症狀反覆出現,疼痛時間長,甚至還有所加重,就要考慮胃炎、胃潰瘍等消化道病變的可能,這時候就應該如做胃鏡檢查。以排查相關疾病。
做胃鏡檢查會不會很痛苦?
畢竟胃鏡是要把器具從口中伸入食道和胃腸的檢查方式, 不少朋友也會擔心做胃鏡的過程很痛苦,會讓自己難受。
其實患者做電子胃鏡檢查時是沒有知覺的,其舒適度非常高。胃鏡檢查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胃鏡,一種是無痛胃鏡,若是病人非常害怕做胃鏡檢查,可以選擇做無痛胃鏡,利用麻藥來進行麻醉,在檢查時不會感覺到疼痛,在睡眠狀態下就可以完成檢查,並且麻藥在體內會很快代謝,基本5到10分鐘就會清醒。
做完胃鏡後影響進食嗎?
非食物從口中進入,往往都會讓人產生噁心感,胃鏡也是如此,並且因為有麻醉的原因,不少朋友也會考慮胃鏡後進食的問題。
在做完胃鏡檢查後,一般一個小時後就可以進食。做胃鏡檢查時,由於咽部的局麻藥物的持續作用,在醒來之後可能還會感覺到咽喉部的麻醉感還沒有完全恢復,在一個小時之後,患者的這種感覺就會慢慢消失,這時可以喝水或吃一點東西。若是覺得咽喉部還是有麻痺的感覺,也可以晚兩個小時候再進食。
因為胃鏡作為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檢查手段之一,對消化道疾病的明確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若就醫時有需要做胃鏡,患者不必排斥,應積極的配合檢查,以便明確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