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企業人員按工齡退休,是真的嗎?在過去,還實行養老金雙軌制的時候,在機關事業單位存在按工齡核算退休待遇的現象,但是在企業都是以繳費年限來核算養老金。實際上:自從2014年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單位也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只是對於「中人」,在10年過渡期內可能還涉及到按照工齡核算養老金。除此以外,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一樣,都是按照繳費年限、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的,而不是工齡。工齡相同,累計繳費年限不同,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企業人員,是按照工齡辦理退休嗎?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從上述條款可知:企業人員是按照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和退休年齡辦理退休的。
案例:老王和老張1990年參加工作,社保繳費基數等全都一致。老王2000年辭職,換了一個工作,新單位給老王開出高額的工資,要求只有一個,不繳納社保,老王由於缺乏社保意識,也同意籤訂了《自願放棄社保協議》。直到2011年,老王辭掉這個工作,回到了原單位,與老張的社保繳費基數等一樣,繼續繳納社保。2020年這2個人剛好60歲,相繼辦理退休。結果老王的養老金為2500元,老張為4500元,工齡一樣,為何差了2000元?
首先,咱們來看一看:企業退休人員辦理退休時,繳費年限是怎麼算的!
1.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由於全國各地建立社保繳費制度的時間略有差異:
(1)在建立社保制度以前,按照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而視同繳費年限的核算主要以工齡認定為依據:即建立社保制度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知青、復員軍人等群體的工齡可以連續計算,作為核算視同繳費年限的依據。如果一定要說工齡對養老金的影響,只能說是間接的,工齡通過影響視同繳費年限的核算,來影響養老金的多少。
(2)在建立社保制度以後,按照實際繳費年限核算養老金。
然後,咱們回到案例中:
1.老張的累計繳費年限:30年
2.老王的累計繳費年限:20年
老張比老王多出10年的繳費年限,也多出了10年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最終,退休時比老王的養老金多出了2000元。其實: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雖然工齡一致,但是沒有繳費年限,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最後,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基數×全部繳費年限×1%;2.過渡性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基數×(視同年限+折算年限)×1.4%。3.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繳費年限與養老金成正比,繳費年限越高,基礎養老金越高,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就越大,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越高。
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是按照工齡辦理退休的嗎?
在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前,的確按照工齡辦理退休,核算養老金。
根據國人部發〔2006〕60號、魯政辦發〔2006〕108號文件規定,2006年7月1日後離退休的人員,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暫按下列辦法計發離退休費:
1.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在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後:對於「中人」,按照「新老辦法結合,限高保低」的原則計算養老金。對於「新人」,與企業養老金計算方法一致。
寫在最後:
1.無論是從《社會保險法》,還是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都可以看出,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按照繳費年限計算的,與工齡的關聯不大。如果一定要扯上關係,只能說,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群體,工齡會影響視同繳費年限的核算,僅此而已。
2.對於事業單位退休的「中人」,還存在按照工齡計算養老金的現象。但是2024年10月以後,按照工齡核算養老金的問題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其實:在過去,執行養老金雙軌制的時候:按照工齡來核算養老金,是很多企業退休人員的痛!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不但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普遍要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的1-3倍,是嚴重不公平的。好在並軌以後,這種現象逐漸少了,但是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