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月,加得商業聯合贏才商學院推出第一期「日本商業觀察」系列課程《鳥瞰「蔦屋書店」》,受到同行們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多渠道累積超30000人次的觀看學習,課後調研評價超9分。
2020年5月-6月,第二期「日本商業觀察」系列課程《流行不散場,澀谷進行時》也順利完結,5場分享涵蓋了商業人最關心的:商業轉型、TOD模式、潮流網紅商業、規劃定位等內容。我們也將這系列的內容作了提煉,如果你對澀谷Hikarie、SHIBUYA 109、澀谷PARCO等項目感興趣的,可以收藏分享。
澀谷商圈簡介
在東京,除了銀座外,澀谷商圈和池袋新宿並稱為東京三大副都心,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東京地鐵線路網絡發達,城市建設與地鐵交通同步發展,澀谷地區即是此類發展的典型案例,軌道交通商業化程度很高。
而澀谷作為西南郊區通往首都圈的重要轉運點,商圈內擁有多家知名連鎖百貨門店,比如東急百貨店東橫店、東急百貨店本店、澀谷Hikarie、SHIBUYA 109、澀谷Mark City、澀谷地下街、MARUI CITY澀谷和日本調改商業的最新標杆-澀谷PARCO,眾多經典的項目讓這裡成為年輕人最愛逛的商圈之一,也是日本流行與時尚的重要發源地,東京年輕潮流的風向標,又以「音樂之街」、「年輕人之街」著稱。
在文化特色方面,澀谷PARCO劇場、Club Croisee、CINESAISON澀谷、Studio PARCO等音樂展演空間、劇場、電影院林立,常舉行電影祭與音樂祭。在流行時尚方面,自1970年代起,PARCO、OIOI的進駐與SHIBUYA109的誕生,使得澀谷與原宿並列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基地。
雲考察《hikarie與109如何追趕「長大後」的「澀谷少女」?》
本期內容分享了澀谷兩個典型商業項目案例,從hikarie和109的,講述商圈衰落時代的混搭求生術。
澀谷之光(Shibuya Hikarie)
位於東京地鐵澀谷站,地上34層(183米),地下4層,2012年落成,總佔地9,640㎡,建築面積144,000㎡,由東急電鐵、東京地下鐵、東寶不動產等共同開發。
由於複雜的城市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間,澀谷之光選擇了豎向複合疊加城市功能的模式,形成了豎向的城市商業配套綜合體。
地下2-3層為對接地鐵的配套餐飲商業;
地下1層到地上5層為零售商業,多以開敞的店鋪劃分方式為主,另外2層對接輕軌站。
6-7層為餐廳餐飲業態,包含日式料理、西式酒吧簡餐等不同種類餐廳。
8層為文化創意業態,是澀谷之光極有特點的業態空間,業態設置追求品質高、創意新而故意縮小規模,包含了展廳、展臺、畫廊、商店、文創辦公等,使之成為了此項目業態的重要亮點。
9層為會議功能,包含一大一小兩個會議室。
10層為劇院及空中客廳,其中空中客廳包含有城市觀景空間、寫字樓門廳、餐廳及音樂廳門廳。
而18-34層的辦公空間可以從10層的空中客廳到達。
值得一提是是8層的文創空間,由7個獨立空間組成,01展臺,定期會有不同的主題體驗展覽或主題沙龍在此舉辦;02為三個小展廳,展出藝術作品、設計產品等創意成果;03為畫廊Tomio Koyama Gallery;04為博物館,展出木偶藝術家川本喜八郎的藝術作品;05為創意商店,售賣旅行和日常使用才設計產品;06為一個長型展廳,當下展出健康主題的精美農副產品;07為創意產業的服務式辦公空間Creative Lounge,開敞空間以居家客廳的室內設計風格創造了輕鬆的工作氛圍。
SHIBUYA 109(109百貨)
被日本人稱作MARUKYU,於 1979年4月開業,整棟樓從地下二樓到地上八樓,都由女性時裝、首飾、雜貨、餐飲等商店構成,聚集了眾多前衛、具有潮流意識的年輕人。席捲日本甚至全球的時尚潮流總是在此興起。如今澀谷109已經成為日本年輕人的一個時尚中心,許多外國遊客也隨之慕名而來。
開業伊始,109也有販售男裝,後期隨著109百貨和東急集團的擴大,後在Shibuya109的馬路對面建成了現在的109men’s,而原來的109百貨則變為了專賣女性服飾的百貨商場。從此之後,109百貨就成為了東京女性的潮流指標。109百貨最為鼎盛的時期是和gal(辣妹)文化聯繫在一起。90年代第一代gal系教主安室奈美惠掀起了小麥色的皮膚配上茶色頭髮、細眉、過膝厚底靴、mini裙的風格,因而如果顧客想買到一身gal系服裝,就必須去shibuya109的購物觀也逐漸形成。
但隨著新的個性風格的出現,作為gal文化代表的109,也顯然與現在的流行顯得格格不入,項目也漸漸衰落下去。2019年,衰落的109開始進行調改,主要是經營方針上的調改:引領年輕女性風潮、品牌快速更新商品大碗實惠(便宜好用)、實現多渠道經營:如專門設有海外業務板塊,海外顧客可以登陸商場官網購買,商場郵寄到海外。
雲講堂《C位出道,名聲大噪——網紅商業生成器》
本期內容以澀谷SHIBUYA SKY為案例,分析潮流網紅商業的一些設計上的做法。
SHIBUYA SCRAMBLE SQUARE
作為100年一次的澀谷再開發項目,擁有可俯瞰整個澀谷的日本最大展望空間「SHIBUYA SKY」,一經落成,邊成為日本新地標,也成為令和世代開始日本全新的年輕人聚集地。
地下2層到14層是大規模的商業設施,進駐商家212家,其中甚至有很多初次進駐東京或澀谷的品牌。
2層、4層~9層:集結了以「UNITED ARROWS」、「tomorrowland」、「 JOURNAL STANDARD 」為代表的各式人氣精選時尚雜貨
3層、4層:除了有「BALENCIAGA」、「tiffany」 、「JIMMYCHOO」、「BVLGARI」等知名品牌進駐,更有超多國際珠寶品牌。
10層、11層、14層:擁有能夠體驗數碼產品和錄音及公開收錄的特殊空間。不僅有可以體驗廣播公開錄音的空間,還有「蔦屋書店」、「東急HANDS」等業態。
作為日本最大的屋頂觀景設施之一,SHIBUYA SKY擁有約2500平方米,是日本最大的屋頂展望空間。觀景臺提供三種體驗,分別是14樓到45樓的SKY GATE、屋頂上的觀景區SKY STAGE,以及位於46樓的室內觀景走廊SKY GALLERY。每個空間各司其職,共同為顧客打造了從入口到出口的持續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最頂層不僅可以和晴空塔上的人們隔空相望,甚至還能遠遠的看見富士山。
雲考察:《規劃一念之差,同名不同命的都心型購物中心》
本期的內容著重分享澀谷、表參道、銀座三所東急plaza的對比解析。
東急PLAZA澀谷
原名「東急プラザ渋谷」又譯澀谷東急PLAZA、澀谷東急廣場、Tokyu Plaza Shibuya於2019年12月5日正式開幕。2015年舊「東急PLAZA澀谷」拆除重建後,配合澀谷都市更新計劃,睽違多年,終於正式重返澀谷商圈。
「東急PLAZA澀谷」位於JR澀谷站的西口,進駐的店家約69間店,主要鎖定在40歲世代以上至60歲的消費年齡層,期望打造出一個大人味的澀谷。
百貨樓層集中在2F~8F,17F~18F的戶外屋頂庭園開設了BAO by Cé LA VI、Cé LA VI CLUB LOUNGE Cé LA VI RESTAURANT & SKY BAR等高級餐飲店。
其中比較新鮮的是開在5F的「Pepper PARLOR」,將由機器人Pepper負責點餐,餐飲則以「世界旅行美食和鬆餅」為菜單主題。顧客如果將自己的社交網絡帳號分享給Pepper,它還可以根據顧客發布的動態來與顧客進行智能聊天,陪顧客吃飯。
東急 PLAZA 表參道原宿
位於東京潮流聖地之一。東急 PLAZA 表參道原宿不僅是人們探索時尚的前沿地帶,還是人們在城市中享受自然之所。表參道沿路被濃密的樹蔭覆蓋,該項目的設計充分考慮到這樣的環境特點,通過特別的設計建立人與樹之間的親密感。
沿著建築臨街兩面的外牆,露臺和空中綠化錯落有致;屋頂則設置了露天的廣場,在這裡,人們在樹蔭下進行休憩、學習、工作。
項目最大的亮點的應該是的神奇的屋頂露臺,遍植綠樹,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在那兒休息閒逛絕對是一個極好的地方。它在用地緊張的中心地帶保留了綠色空間,使之成為表參道上的新地標。
銀座 東急PLAZA
2016年3月開業,總佔地面積3,767㎡,總建築面積50,093㎡,項目的建築造價高達110億人民幣,在社會各界的矚目下誕生,被譽稱為「銀座之門」。
項目位於銀座地鐵站之上,該位置被稱為西銀座的玄關,是整個銀座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項目毗鄰日比谷、丸之內、有樂町,這三個區域對東京城市的歷史經濟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建築的設計靈感來自日本傳統玻璃切割工藝「江戶切子」,這種工藝起源於江戶末期的東京。「切子」的意思是指在玻璃器皿表面進行切割打磨加工以形成花紋。以「光之容器」為設計理念,汲取江戶切子工藝文化的精髓,將東急 PLAZA 銀座打造成「聚集光、擴散光的容器」。
在繁華、高密度的銀座核心區域內,基地周邊沒有太多的空間為顧客打造公共空間。設計團隊往高空發揮想像力,在項目的 6F 和屋頂設置了寬闊的公共空間。
項目 6F 設有 KIRIKO LOUNGE,借著該樓層的外牆特點,打造了巨大的高挑空空間,在縱向和橫向上均提供了開闊的視野;玻璃外牆確保了充足的自然採光,整個空間明亮、通透,顧客在此猶如置身空曠的室外。
屋頂的 KIRIKO TERRACE 佔屋頂平層面積近半,主要由兩個區域組成。其中一個區域的牆上打造了大片屋頂垂直綠化,另一個區域則設置了一處長方形的簡約水景。顧客在屋頂閒坐,可以同時欣賞植物和水的景觀,還可享受廣闊的俯瞰視角,銀座街景盡收眼底。
雲沙龍:《誰不想在澀谷?》
本期邀請了澀谷parco海外事業促進部 大中華區負責人李維維女士作為對話嘉賓,與加得商業駐日合伙人竇丹老師共同分享了澀谷商圈和日本調改商業的最新標杆-澀谷PARCO的開發運營心法。
澀谷PARCO原先是一個百貨,分一號、二號、三號三個館,2016年8月到2019年11月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後二號館為時尚精品酒店,一號、三號館打通合成一個新的整體。項目定位為次世代的PARCO,融合了時尚、藝術與文化、娛樂、美食、科技5大要素,詮釋新時代的時尚潮流。180多家個性魅力的品牌門店錯落在-1到10層的商業空間當中,比如鼎鼎大名的任天堂東京和寶可夢中心,也有像【GalleryX】一樣集藝術文化\動漫\遊戲和音樂展示的9個畫廊,既有各具特色、滿足多種口味的餐飲店鋪,也有流行時裝零售,將網紅商業、美學空間、粉絲經濟等潮流元素一網打盡。因此,澀谷PARCO探索新模式的基因,非常值得商業同行的學習和借鑑。
澀谷PARCO成為網紅的理由
澀谷PARCO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娛業態,劇場、電影院、畫廊、演唱廳……在這個新的設施中都有展現。劇場很有傳統歷史,也整個是跨樓層的一個大劇場;展廳畫廊分散在各個樓層,用來宣傳日系文化和一些種藝術創意,涉及藝術文化創意方面的這個板塊我們是沒有丟的,一直是把它放在了商場裡的一個重要的位置。場子裡的19個專門留給快閃的鋪位,這也是我們很大膽的一個創新,沒有一定的招商能力和一定的與各個業界聯合合作的能力,是不敢留這麼多快閃的地方讓大家去玩耍的。
項目的核心消費人群是粉絲經濟人群,場子裡的不管是零售、餐飲,還是文化娛樂設施,都有自己的忠實粉絲,比如任天堂,比如一二層的設計師品牌,很多業態會邀請品牌代言人到店裡。還有一些是顛覆往常形象,比如說像鬼冢鞋,說起鬼冢鞋的話,大家第一反應都會是說跑鞋運動鞋,但是澀谷PARCO的店完全已經顛覆了運動鞋形象,店裡面沒有一雙運動鞋,而且裡面的鞋子連個標誌都沒有,而且它是一個黑科技的店,全世界只有一家。只有真正愛這個品牌,愛這個品牌的創新,愛這個品牌內涵的人才會知道。
澀谷PARCO可借鑑嗎?
首先是服務,服務是個人文素質,社會文化的問題,這個是需要慢慢的去改變的、去培訓的。
其次是外立面和內裝,國內有些地方太重視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你把外立面修的再好看,裡面的裝修再好看,你這個不適合做商業,不適合招商,不適合運營,就白砸了。
國內商業能從Parco上借鑑到什麼?
首先是粉絲經濟。parco在全日本有18家分店,因地制宜每家風格都不一樣。我們一直在追求,適合當地的粉絲文化和粉絲的商業,找到適合這個地方的最好的商業組合,所以說有的地方可能說就裡面像有超市,大型超市,大型影院等,有的店你就不可能放這個。因此要跟當地的合作夥伴去商量如何去在當地的消費者更能很好接受的情況下去轉換一下,去落地,這個轉換過程很重要。
其次是特色活動的舉辦,吸引人流的活動要敢辦,如果受到多方的部門的去努力去協助的話,活動就能水到渠成。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商業不能急,不能指望今天我請了一大堆專家來,今天我挖了一大堆人才來,銀子砸下去了,我三年之內要做到商業地標。一定要把心沉下來去細水長流,然後要有眼光,如果自己不是專業人士的話一定要請專家,讓專業的人去幫你去站崗,就幫你去把握每一件事怎麼去做是對的,因此企業一定要能把人留住,聚集一心共同把這個項目去打造好的人然後和這些人才齊心協力靜下心來做一個自己夢想中的項目,這不光是商業利益上的追求,更是價值上的追求。
寫在最後的話
學習和借鑑日本成功的商業經驗,開拓商管和零售經營思維,從而提高國內居民的生活和消費體驗,是我們觀察和分享日本商業的目的。
日本商業觀察系列課程《流行不散場,澀谷進行時》掃碼即可收聽!
本文轉載來自:贏才商學院,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