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報告單是指記錄學生學業成績的書面通知單,今年是中山路小學建校七十周年,也是1960年入學的鎮江市第一屆五年制丁班同學相識六十周年,曾在鎮江生活過的南京市民李小龍,在同學聚會時,曬出自己在鎮江上幼兒園時的成績報告單,幾份距今已60多年的報告單雖然破舊泛黃,但能讓大家看到半個多世紀前幼兒教育的一角。
保育院的阿姨像媽媽
記者看到,這幾份上世紀50年代末的成績報告單,準確的稱謂應是「幼兒園兒童情況備報表」,其中有三份出自於鎮江市機關幼兒園,一份出自於江蘇省軍區保育院。
幾份備報表的格式與現在學校的成績報告單基本相同,封面上有幼兒園名稱、第幾學期,以及班級、姓名、年齡,落款印著發放時間。內頁欄目有所不同,省軍區保育裡的內頁欄目有孩子的健康、體育、智育、德育、美育情況和教養員評語,市機關幼兒園的有老師手寫的孩子在幼兒園集體生活、在園作業、健康情況,老師給家長的建議。備報表內還印著園主任、教養員、保育員的名字。
情況報備表中還記錄了李小龍當時的身長、體重。1958年秋天,他進入機關幼兒園時身高101公分,體重15公斤。隨著年齡長大,他的身長、體重逐年增高加重。1960年年初,他的身高達到109公分,體重20公斤。
機關幼兒園於1959年1月31日發放的備報表是油印的,1960年1月發放的已經是印刷品。讓李小龍倍覺感慨的是,幾份報備表雖然出自不同的老師,可表內的幼兒情況介紹都寫得非常詳細,每個欄目裡填寫得密密麻麻,且鋼筆字書寫也非常漂亮,反映出老師的認真負責。
「當時無論是保育院阿姨,還是幼兒園老師,都對我們特別好,關心我們生活,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如今年近七旬的李小龍至今還記得當年學過一首兒歌《阿姨對我像媽媽》,就是寫的保育院的阿姨。
4歲就過上全託集體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與報備表保存在一起的還有一張手制的「江蘇省軍區保育院兒童入院申請登記表」,內容有兒童的健康情況和家庭情況。李小龍告訴記者,這是他的父親當時參照別人的表格自己用尺畫制、填寫的表格。父親的拳拳深情,躍然紙上。
1954年,李小龍出生於徐州,父母都是革命軍人。1956年,他們全家隨當時工作於江蘇省軍區司令部的父親一起來到鎮江,就住在位於仁章路上的省軍區大院內。由於父母工作繁忙,1958年,年僅4歲的他就被父母送到位於揚州的省軍區保育院過上全託的集體生活,據李小龍回憶,當時很多軍區子弟都被父母送到保育院,「在保育院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回一次家。父母沒時間接送,通常都是其他家長到揚州時順帶一起接送,一次往往會接送好幾個孩子。」
在揚州保育院待了一年後,因不方便接送,1959年,李小龍被父母接回鎮江送到市機關幼兒園上學。他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機關幼兒園就在水陸寺巷裡面。
1965年,李小龍在鎮江中山路小學畢業後,全家隨父親調往南京生活。這幾份備報表一直由他的母親珍藏,前幾年才交給他,「拿到的時候特別激動,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幫我留下人生寶貴的資料。」他在朋友圈裡曬出備報表後,引起朋友們的讚嘆,「大家都誇我的母親是位有心人,紛紛表示能夠保存下來不易,彌足珍貴。」(馬彥如)
責任編輯: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