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雲南「直過民族」青年,樣樣好!

2020-12-17 人民網

去年7月,22歲的拉祜族青年扎培成為一名正式黨員。「將來我想做一個致富帶頭人,帶大家學會新的養殖技術」,在雲南勐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扎培會定期用漢語和拉祜語給村民上課。

今年1月,34歲的布朗族青年倪羅迎來了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兒子。「這些年,路通了,電來了,遊客也多了。兒子出生後,我想把民宿生意再做大些。」在雲南瀾滄縣翁基古村落,倪羅坐在自己的茶室裡,滿臉笑容。

明年7月,32歲的景頗族青年勒幹打算帶妻子去大城市過個生日。「結婚時她跟著我很辛苦嘛,現在生活好了,我想帶著老婆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看看。」在雲南瑞麗勐秀鄉戶瓦村,勒幹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大山深處,從過去、現在到將來,一條簡單的時間線串起三個「直過民族」青年的不同願望。而在他們身後,一場「直過民族」從「千年直過」邁向「百年跨越」的歷史徵程也已悄然起步。

「要多學習知識和技能,多去外面看看」

雲南勐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22歲的拉祜族青年扎培在自家門前。(賈翔 攝)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才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直過民族」受歷史原因、自然地理、文化習俗等因素的影響,仍然相對落後閉塞。

長期以來,生活在「直過區」的人們,以刀耕火種、採集漁獵為生,缺乏對現代種養殖技術的熟練掌握,教育意識和學習能力也存在欠缺。

因此,扎培的出現,對他所在的整個拉祜族村寨而言,仿佛一道希望之光。

在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羅志華的帶領下,上過小學、有漢語基礎的扎培開始學習組織召開群眾大會,通過廣播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傳達給村裡的老百姓。在掃盲教學中,扎培還可以用漢語和拉祜語給村民上課。

「大家也希望學東西,學會了,豬、雞都長得一年比一年肥壯。」扎培說,有了榜樣的示範作用,曼班三隊村民已經能很好地運用新技術種養殖。

去年農閒時,工作隊帶著扎培外出打工,年收入增加了七八千,扎培也在逐步融入村外世界的過程中,收穫了更多感悟。「要多學習知識和技能,多去外面看看,把自己的文化水平再提升起來。」扎培的願望是成為一個像羅志華組長那樣的致富帶頭人,帶著鄉親們蓋房子、買汽車,把日子過得更好。

「路通了,電來了,生意就火起來了」

雲南瀾滄縣翁基古村落,34歲的布朗族青年倪羅的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賈翔 攝)

雲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中,深藏著一個典型的布朗族山寨——芒景村翁基古村落。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林木茂盛,林下古茶和天然林錯落相伴相生,滿目鬱蔥。

布朗族青年倪羅,就生活在這裡。今年1月,他迎來了雙胞胎兒子的出生。伴隨著這件喜事,他的民宿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10多年前,我們這兒路不通、電不通,這麼好的茶葉賣不出去,大家靠種甘蔗和玉米生活。日子挺難的!」2011年,倪羅做起了自己的民宿生意,在他看來,修路通電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他生意火起來的主要原因。

「這些年,隨著進村的公路修通,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這裡風景好茶葉好,能留住不少遊客呢。」2018年,倪羅重新翻修了自己的民宿客棧,現在靠民宿和茶葉生意,年收入超過了20萬。

「生活富起來以後,越來越多的人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跟以前相比,不僅要接受教育,更要接受好的教育。」倪羅說,自己的願望是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去城裡闖闖。

「村裡有了產業,我們就更有奔頭了」

雲南瑞麗勐秀鄉戶瓦村,32歲的景頗族青年勒幹搭上了「產業扶貧」快車。(賈翔 攝)

雲南瑞麗勐秀鄉戶瓦村,是個以景頗族為主的邊境少數民族行政村。2019年,這裡達到脫貧退出標準,成功脫帽退出貧困。

小夥子勒幹,則是村裡最早脫貧致富的那一批。

勒幹有個好朋友,也是雲南有名的致富帶頭人叫段必清。2009年大學畢業後,「村官」段必清分配到戶瓦村。他用籌集到的資金向村民租賃了15畝荒山,建起了養雞場。2014年初,他成立了「瑞麗市戶瓦山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 公司 科技 農戶」的養雞生產模式。

勒幹,就加入了這個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擁有50畝育雛基地、70畝林下養殖示範基地、5畝標準化屠宰冷庫基地,年生產雞蛋超過70萬枚,戶均增收9000餘元。

「從以前種甘蔗收入不高,現在我養殖了200多隻雞,家裡收入也翻了十幾倍。」不太會表達的勒幹始終帶著憨厚的微笑,在他看來,正是加入了朋友的扶貧產業,讓他的生活有了質的提升。

「現在我們更有奔頭了,我老婆跟我結婚後吃了不少苦,現在就想買輛好車帶她出去逛逛。」勒幹說,他也想像段必清那樣當個老闆,但還要再學習,尤其要學會使用電腦辦公。

今天,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在雲南「直過區」的落實深入,越來越多的扎培、倪羅和勒幹正在出現,而他們正彰顯著「直過民族」新青年的氣象與希望。

「第雅勒勒打比」,這句扎培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拉祜語中是「樣樣好」的意思,代表歡樂,更代表祝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們相信,未來的「直過民族」,一定會樣樣好!

相關焦點

  • 雲南:人口較少民族與「直過民族」聚居區將實行14年免費教育...
    新華社昆明12月24日電(記者 龐明廣)雲南省政府近日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逐步在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14年免費教育。據了解,雲南省內的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9個民族既屬於人口較少民族,也是從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此外,普米族和阿昌族也屬於人口較少民族。由於歷史、社會及地理條件等多重原因,人口較少民族與「直過民族」群眾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 【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德宏:4個「直過民族...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一個集邊境、民族、貧困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近年來,全州精準施策,開展各項扶貧措施,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芒市、盈江、梁河、隴川4個貧困縣如期高質量摘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雲南「直過民族」青年扎培丨從刀耕火種到上網帶貨
    曼班三隊地處雲南省西南部的中緬邊境,共17戶58人,均為拉祜族,是一個「直過民族」村民小組。「直過民族」指從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拉祜族是「直過民族」,祖輩以狩獵為主,住著茅草屋頂的杈杈房,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扎培說:「小時候我沒有見過汽車,第一次看見大大的一輛車開過來,我害怕,就跑到山上躲著。」
  • 青創彩雲南 攜手共發展 雲港澳臺100餘位青年代表齊聚雲南_科教...
    9月7日下午,第4屆雲港澳臺青年圓桌會議剛結束,在雲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的提議下,參會嘉賓們馬上就建起了一個微信群,這個微信群也成為大家分享心得、溝通交流的「家庭群」。為期一周的活動裡,嘉賓們到訪了石林、九鄉以及普者黑等地,感受了雲南獨特的自然景觀,對雲南多彩的民族文化連連發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猜猜我穿的是哪個民族的服飾?」「雲南的兄弟姐妹真熱情!」
  • 創新社會科學普及形式 首屆雲南青年社科學術演講比賽在昆舉行
    首屆雲南青年社科學術演講比賽創新社會科學普及形式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9月19日至20日,由雲南省社科聯主辦,雲南師範大學、省演講學會承辦的首屆雲南省青年社科學術演講比賽經為期兩個月的初賽後,在雲南師範大學舉行複賽和決賽。
  • 雲南民族大學:傾力打造瀾湄職業教育共同體
    5月6日至10日,瀾湄合作六國秘書處/協調機構第二次培訓在雲南民族大學舉行。這是落實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共識、以更高水平服務瀾湄合作發展需要的具體舉措。 瀾湄合作是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其他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平臺。
  • 雲南彝山深處有位「三語」女警翻譯
    一說起這位中國警花,美籍外教「喬米」就直豎大拇指,「張幫助了我們很多,我們在護照和其他社區登記上的問題,張都給我們一一解決,她是我們的朋友,為中國警察點讚。」根據工作安排,2015年9月,張沉澄來到了距楚雄市區90多公裡,集貧困、邊遠、多民族於一體的大地基鄉。讓外語專業畢業的張沉澄沒想到的是,剛到新單位,她便遇到了語言交流方面的難題。
  • 第16屆「兩岸青年七彩雲南聯誼活動周」啟動
    14位同學組成參訪團從臺北飛抵昆明,參加第16屆「兩岸青年七彩雲南聯誼活動周」(以下簡稱「聯誼周」),他們將與來自昆明的9名大、中學生在雲南共同度過精彩的一周時間,體驗豐富多彩的雲南民族文化美麗。  王蓉說,希望臺灣同胞能在活動中親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體會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的歷史淵源,感知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加深對兩岸一家親的認同感,並歡迎臺灣青年到祖國大陸,到雲南昆明追夢、築夢、圓夢。
  • 雲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學歷教育方面    多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下,學院繼承和發揚了雲南民族大學為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優良傳統,積極發揮雲南民族大學的辦學優勢,實施「走出去」、「走下去」的辦學模式,總結了辦學思路:「面向基層、面向邊疆民族地區,追求社會效益第一、辦學質量第一,抓住機遇,參與競爭,爭創民大繼教品牌
  • 雲南省德宏州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中國張掖網 >> 新聞中心 雲南省德宏州4個「直過民族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推介會現場此次推介會邀請了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張永康;雲南民族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評審專家、原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楊德鋆以及最早的昆明外文書籍聚寶地——東方書店開創者王嗣順的女兒,原雲南省婦聯主任王潤裳三位嘉賓,與現場讀者分享璀璨奪目、多態多姿的雲南民族文化。
  • 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最新排名,誰更厲害?
    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高校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誰更受歡迎?具體來看一下。· 中央民族大學全國排名: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央民族大學排名第91名;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央民族大學排名第93名;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央民族大學排名第148名。
  • 畫好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
    20年來,雲南省從試點探索、全面推進到深入實施,不斷拓展興邊富民行動的廣度和深度,切實把興邊富民行動打造成惠民工程,雲南邊境地區呈現出一幅「發展快、基礎牢、產業興、開放活、邊關美、生活好、邊疆穩」的嶄新畫卷,探索出一條邊境地區跨越發展的創新實踐之路。
  • 歡迎報考雲南民族大學馬來語專業
    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採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大一、大二、大四3年在國內學習,大三在對象國高校學習。截止2019年,學院已培養本科畢業生3000餘名、碩士研究生500餘名。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畢業生就職於省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央電視臺、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公安邊防海關,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
  • 雲南民族歌舞亮相佛光山 現場觀眾拍手叫好
    演出現場(圖片來源:人間社提供)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從2月16日起,館方邀請大陸著名的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展演「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新春期觀賞舞劇的人潮絡繹不絕,雲南民族多元豐富的民族舞蹈與歌聲傳唱,展現特有文化風格,讓現場的群眾鼓掌叫好。 來自雲南數十位舞藝精湛的舞者,通過雲南少數民族佤族《雲海中的阿佤》、傣族《紅魚》與《孔雀》、藏族《香格裡拉》民族舞蹈、男女高音二重唱《雲南美》及民樂演奏《七個隆咚鏘》等節目表演,與觀眾同歡。
  • 雲南「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名單公布 這400人入選
    原標題:雲南「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名單公布 這400人入選  近日,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2018年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入選人才名單,共有400人入選。  什麼是雲南省「萬人計劃」?
  • 挑戰競賽中的少數民族青年們——第九屆「挑戰杯」雲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側記
    在終審決賽現場的眾多隊伍中,三個具備濃厚「雲南民族風」特色的團隊引起了記者的關注。自考上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起,所有的學費、生活費都靠自己,三年間,唐海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業比賽、視頻比賽等,去年還獲得了國家級勵志獎學金。今年上半年,唐海生主動回到富邦鄉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入戶走訪、幫駐村工作隊做拉祜語翻譯工作、慰問困難群眾、輔導留守兒童做作業、積極參與抗疫工作……「雖然我參與扶貧工作時間很短,但我更了解自己的家鄉,也很想為家鄉做些什麼。」
  • 雲南民族大學2021年法律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在這裡,科教園法碩老師為大家整理了雲南民族大學2021年法律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最新招生信息,僅供備考法律碩士同學們參考。 一、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簡介 雲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始建於1987年。自2007年獨立建制為法學院以來,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取得了快速發展。
  • 120名越南泰國華裔青少年在雲南學習「中國民族舞蹈」
    為期15天的2018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民族舞蹈夏令營此間正在雲南師範大學雲南華文學院舉辦,來自越南、泰國120名華裔青少年在雲南學習中國民族舞蹈基礎知識和技藝。雲南地處中國西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毗鄰南亞東南亞。境內生活著26個世居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25個,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民族文化豐富、多元、燦爛。
  • 歡迎報考雲南民族大學泰米爾語專業
    雲南民族大學南亞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是雲南省高校中東南亞南亞語種專業辦學歷史最悠久、辦學層次最高、開設語種最齊全的辦學單位。目前,學院共開設有15個南亞東南亞語種本科專業,包括泰語、緬甸語、越南語、寮語、柬埔寨語、馬來語、印度尼西亞語、菲律賓語等8個東南亞語種專業和印地語、孟加拉語、尼泊爾語、普什圖語、僧伽羅語、泰米爾語、烏爾都語等7個南亞語種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