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大學申請季,12年級的學子們都拼盡全力考出理想的成績,以進入夢校。除開成績,大家應該也發現,每所學校所看重的學生特質也都有微妙的差異。到底如何在申請中針對不同的學校突出自己的優勢,讓錄取委員眼前一亮呢?
大學藉助人工智慧完成錄取成為一種趨勢
機器人的運用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大學錄取辦公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學申請的篩選工作還是會由人類主要負責。 但是,人工智慧運用的擴張趨勢似乎已成為定勢。機器人將進一步的幫助錄取委員會員工決定你的申請是否被納入最終的考慮。
錄取過程可能全關乎於運算
在篩選的過程中,除了學生出具的各項指標,學校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他們不但要劃定一條界限給每年入學學生的數量,還要考量申請者是否同時在考慮其他的學校,來確保入學人數。所以他們是如何決定誰拿得到錄取通知書的呢? Alex Terry ,人工智慧公司 Conversica CEO 曾表示: 「 當學校面臨 40000 到 100000 份申請時,這就是一個信息技術的問題了。 」 Brian Knotts ,專攻高等教育領域的首席高級軟體工程師,也表示學校正在運用人工智慧對學生是否能夠成功完成學業進行預測。
學校怎麼說?
逐漸地,美國全國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藉助人工智慧完善篩選申請的流程。在 2018 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雖然暫時還沒開始引進人工智慧技術,但招生執行主任 Miguel Wasielewski 表示:人工智慧會很有效的幫助招生辦分析學生的申請資料,甚至於預測學生的未來學習表現。
亞利桑大學招生管理部副部長 Kasey Urquidez 更表示該學校很大程度地運用人工智慧來給學生提供服務。但他也補充說明,不會讓機器來決定一個學生的命運,只是通過數據分析來把每個學生簡歷和成功必要因素進行對應。 所有的運算都指向對學生未來成功與否的一個預測。
學生如何對此做出調整?
在申請過程中,這種技術性的改變也會對學生的申請方式產生影響。通過了解人工智慧的運作方式,未來學生不僅能在申請中側重突出某些特質來 「 迎合 」 機器的運算偏好,甚至能反過來運用人工智慧來選取錄取可能性更大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