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後天留言的媽媽說:
寶寶1歲7個月,一直喝配方奶,小的時候多是躺著喂,現在自己坐著喝,牙齒有點「地包天」。大夫說躺著喝奶容易「地包天」,是這樣嗎?
哺媽很能理解寶媽們的煩惱,今天就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大家講講:
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地包天」「兜齒」又稱前牙「反合」。正常的牙齒發育,是上頜的牙齒蓋住下頜的牙齒。而反合(地包天)是反過來,下頜牙齒往前伸,蓋住了上頜牙齒。形成反合的因素主要有「先天遺傳」和「後天不良發育」這兩種。遺傳因素先不說了,這很難預防;但後天發育造成「反合",是可以預防的。媽媽們特別要注意一些由於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地包天」。例如:在嬰兒期,如果平躺用奶瓶餵養,下頜就得拼命向前用力吸吮,時間一長,易形成反合。
正確的餵奶姿勢很重要
正確的餵奶姿勢,應當是家長將寶寶自然地斜抱在自己懷裡,最好與地面成45度角,奶瓶方向儘可能與寶寶面部成90度角,這樣奶瓶就不會壓著寶寶的下頜骨。媽媽們可以選擇彎頭的奶瓶,不用抬高奶瓶就能自然地使奶聚集到瓶口,有助於寶寶吃奶時保持適當的姿勢。
對於還在餵夜奶的媽媽,很多時候看到寶寶睡著了,便就著寶寶睡覺的姿勢來哺乳。長期如此,尤其會提高「反合」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是「夜奶」,也要養成把寶寶抱起來餵的習慣。
寶寶什麼時候矯正效果最好?
「地包天」可發生在乳牙期、混合牙列期和恆牙期。一般而言,矯治應越早越好,建議3歲開始矯治。有的家長認為,乳牙反合不要緊,等換完牙齒後反合會自行改正。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反合會嚴重影響口腔、顏面、頜骨的生長發育:從側面看,臉形呈月牙狀臉,影響美觀和功能。如果乳牙期不矯正,就會錯過矯治時機,替牙之後一般會繼續形成恆牙的反合,且反合臉形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愈加嚴重。如果在生長發育期不糾正,長至成人後,雖經努力,可以糾正牙齒的反合關係,但嚴重的骨性畸形必須經手術才能改正。因此從預防的角度講,應儘早進行矯治。
但是這裡哺媽不得不說,有的反合是遺傳因素造成的骨性問題。如果是這種情況,即使從乳牙期開始矯正,往往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如果是骨性問題,除了幼兒期矯正防止加重以外,一般需要等寶寶再大一些,比如青春期的時候,通過手術矯正。
最後再強調一下,反合是有必要矯正治療的。因為前牙反合除了嚴重影響美觀之外,對牙齒的功能影響也較大。前牙無法行使切割功能,且由於反合影響下顎運動,也將導致後牙的咀功能明顯下降。長期發展下去,可能造成孩子牙齒的各種問題,非常影響口腔健康,所以,這個問題家長們要重視起來。
**文章和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