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恢復高考已經超過40年,40多年時間裡,有無數考生通過高考考上了大學,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也改變了家庭的命運。當年,你查到高考成績或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反應是怎樣的?家裡人反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網友的經歷分享:
網友任平:1984年,新聞大喇叭通知高考成績公布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跟兩個弟弟說,如果我中午回家就是沒考上,晚上回家就是考上了。騎著自行車到了學校,看到大紅榜,300多人中真的找到了自己名字,喜極而泣。路上碰到幾個同樣考上的同學,相伴到晚上天黑,回到家的時候,兩個弟弟還等在村口,見到我回來了高興的跳起來了。我跟爸爸報告了成績,爸爸很平靜的說了句:明早去給你媽上個墳。
80年代初還是一個縣統一排榜的,300多名上榜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現在一所中學都遠遠不止這個數,可以看出網友任平和兩個弟弟知道上榜後的高興,父親應該也是很高興,但是高興之餘沒有忘記孩子逝去的母親,提醒孩子明天要先去給母親上個墳,這是父親完成了對母親的承諾,也是想與母親一同分享這天大的喜訊。
網友黑貓營長:那年看完分騎車回家,父親在磚窯幹活,累一身汗,他問我「考多少分?」我答「700多分!」父親聲音明顯變調「700多分?」我說「是!」頓時工地一片歡騰,父親扔下拉土車,跟我一起騎車回家買酒去了。
父親可能知道自己孩子成績不錯,但是孩子考了700多分,仍然讓父親非常驚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工地的工友們也知道700多分意味著什麼,那是整個村的榮耀,父親的高興溢於言表。
網友獨自飛行:1994年考入滄州師範美術專業,2000多名考生只招三十人,最後我考了第17名,後來學校突然改變招生政策,後15名必須委培,要交6500元委培費。父親咬牙給我湊夠了6500元錢,他和母親在隨後半年沒吃過肉,連塊豆腐都不捨得買。2016年父親去世,在整理他的遺物的時候,當年的通知書還保持著油印的那種,當看到需要繳納6500元委培費的時,我失聲痛哭,想念我的父親。
6500元擱現在不算什麼,但是在90年代初絕對算得上一筆不小的開支,那個時候初中老師每月工資才一百多點,6500元需要好幾年才能攢夠,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父母為了孩子是毫無保留的。
網友不虛此生:接到錄取通知書,一路飛跑回家,路過家裡的菜地,母親正在地裡忙活,我告知她拿到錄取通知書了,母親立即丟下菜籃子,一路抽泣著回家,在家裡的中堂焚香三支,告知列祖列宗,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三十年過去了,此景仍然歷歷在目。
金榜題名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也是一個家族的無上榮耀。父親早逝,母親扛起了這個家,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孩子今天高考中榜的消息讓母親喜極而泣,她要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
網友一路同行:1993年我到學校等待查分數,等到很晚才拿到,天都黑了我才往家走。那個時候沒有電話,媽媽那天剛好生病發燒躺在床上,那麼晚了看見我還沒回家,非常擔心,就叫爸爸和哥哥去學校找我。他們正要出門,我就進了家門,我把成績單塞到媽媽的手裡,媽媽看完,548分!超過當年重點線50多分!媽媽沒說話,起來抱了抱我。
媽媽對孩子的擔心無處不在,即使孩子再大,媽媽仍然心中牽掛,那是一種無私的愛。孩子高考考了高分,媽媽以你為榮,抱一抱,一切都在不言中。
上面幾位網友分享的經歷,是成千上萬個高考家庭的縮影,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每一個都讓人感動。同時,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我們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對高考的重視,也知道高考對於很多家庭意味著什麼,尤其是農村家庭。當年,你得知高考成績後,家裡人有何反應呢?